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养生保健 我要投稿
春季养生当“发陈”,该如何做?
来源:广东中医药 2024-03-09 [健康] [养生保健]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春季是自然界“推陈出新”的季节,然而春季也是疾病多发之季,稍有不慎,便可能使新病徒增,旧疾复发。因此,春季养生要遵循“天人合一”的原则,调整身心,以达到阴阳平衡、身体健康。

 

具体该如何做呢,一起来了解。

 

01

养阳为先

 

春季阳气生发,万物萌发,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养生应以养阳为主,保护好体内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

 

02

饮食调摄

 

春季饮食应适当多吃辛甘发散助阳之品,如香菜、葱、姜、蒜、韭菜、芥菜、紫苏、香椿、蒜苗等,少吃寒凉生冷的食物,以免损害人体稚嫩的阳气,不利于气血运行。

 

春季饮食还应多食甘味少食酸味之品,以养脾气。在中医五味与五脏的关系理论中: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由于春季肝气旺如果再多食酸味的食物,导致肝气过度旺盛,就会影响到脾,因为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进而出现脾胃虚弱的情况。因此“当春之时,食应减酸增甘,以养脾壮阳”,多食如大枣、米粥、红薯、 芡实、莲子、山药、蜂蜜之类。

 

03

起居调适

 

春季应夜卧早起,顺应阳气生发。衣着方面,要随着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可以微微出汗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换气,使室内充满新鲜氧气和阳光。

 

春天气候变暖,人体气血活动也随之加强,人体新陈代谢活跃起来。应对这种变化,健康的人能够很快适应,而体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孩子则易产生不适,容易生病或旧病复发,因此春季在各种疾病的防治上也要提前预防。

 

04

精神调摄

 

春季阳光明媚,万物生长,人们应该借此时机调养精神,使情志疏泄条达,心胸开阔,情绪乐观;戒暴怒,更忌忧郁,这样可以使肝气调达,身心健康。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若情绪不调导致肝气郁结,失于疏泄,升发不及,就会出现胁肋胀痛、咽部异物感、乳房胀痛等临床表现。

 

05

运动锻炼

 

春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节。人们应该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活动筋骨,通畅气血,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06

春捂防寒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句家喻户晓的民谚。《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也说“风者,百病之始也”,春主风令,入春后皮肤腠理疏张,易为风邪所侵,因此应适当“春捂”。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极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一旦遇到“倒春寒”,人们常会觉得自己“不像秋天那么抗冻”,特别是老人、儿童、产妇、慢性病患者,容易因不适应而受寒,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

 

《寿亲养老新书》中说“早春宜保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由于“春捂”是顺应阳气生长的养生需要,适应春季天气变化的特点,所以也成了预防各种春季疾病保健良法。

 

07

养肝为主

 

春季是养肝的好时节。肝主疏泄,恶抑郁,养肝的关键在于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同时,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具有养肝作用的青绿色蔬菜,如菠菜、芹菜、荠菜等。

 

肝属木,木易生火,春日阳气生发,向上向外。肝火旺的人,常因情绪、饮食等调摄不当,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动肝火,继而出现面红目赤、头胀头痛、烦躁易怒、失眠、口干口苦等症状。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

 

08

避免过劳

 

日常生活中,工作学习要适度,避免过劳。中医认为,劳力过度、思虑过度都易耗伤气血,轻则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精神疲惫,肌肉消瘦;重则筋骨、肌肉劳伤,引起腰痛、关节疼痛。

 

因此,任何体力、脑力劳动都不可太久。当感到疲劳时,要及时适当休息,勿要强制性地继续工作,长期的过劳会使神经细胞超过生理功能的界限,引起神经衰弱等不良病变。同时也要避免过逸,不进行适当的体力脑力劳动,易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导致精神不振、体质衰弱。

 

 

【来源: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省中医院】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