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食疗 我要投稿
夏季补阳能治病,六道养生汤饮要收好
来源:广东中医药 2023-07-12 [健康] [中医食疗]

俗话说“大暑小暑,上蒸下煮”。中医专家提醒,小暑时节(7月7日—7月22日),尤其是南方,潮湿闷热的气候下,湿热交蒸,人们容易觉得肢体困重,食欲下降,情绪烦躁。如果起居、饮食再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胃肠道疾病、痤疮、口腔溃疡、血压升高、心悸等健康问题。

 

此时节有什么养生要点和膳方推荐?我们一起来看看。

 

 

养生要点

做好四件事,安然度小暑

 

小暑时节在提防暑气之余,也要注意“防寒”,避免纳凉过度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此时节养生,生活上建议要注意以下四点:

 

1

防中暑

 

做好防暑措施,尽量减少烈日当空时外出,若必须外出,应做好防晒措施,户外工作的人员,应该适当多饮水。炎夏里老人、儿童及一些体质虚弱的人容易中暑,出现全身乏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恶心、口渴、大量出汗、四肢麻木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一旦发现,应把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喝温开水或淡盐水;还可在额头和太阳穴处涂一点风油精等。视情况及时送院救治。

 

2

防“寒湿”

 

炎热里,吹空调、吃生冷过多,也容易损伤阳气,出现疲倦,四肢困重,口中黏腻,胸闷心烦,恶心厌食,小便短赤,腹痛腹泻,大便稀溏,甚至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等症状。建议市民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6℃,风扇不宜直吹,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换气,适当多吃清热解暑、益气生津的食材等。

 

3

宜“静心”

 

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运动,也可选择游泳、瑜珈等。无论选择何种运动方式,都应注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同时,小暑时节气候炎热,尤其要注意保持“心静”,保持心气平和,做到“心静自然凉”。

 

4

宜清淡

 

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们往往不思饮食,特别对油腻食物感到厌烦。因此,夏日饮食应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宜,多吃杂粮、蔬菜,避免肥甘厚味。

 

可适当多吃消暑清热、生津解渴的食材,如赤小豆、扁豆、薏米、茯苓、芦根、淡竹叶、白茅根、绿豆、豆腐、荷叶、芦笋、水芹、苦瓜、冬瓜、丝瓜、节瓜、西瓜、雪梨、枇杷、乌梅等。市民可常喝五花茶、绿豆汤、西瓜汁、荷叶水、酸梅汤等以解暑。

 

另外,夏季进食冰镇食品应适度,避免损伤脾胃。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养生要点

夏季补阳,能治大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高三德提醒,虽然三伏天是一年之间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但如果不加以节制,过度纳凉,过食冷饮,都容易耗伤人体阳气。这正是“春夏养阳”的道理。

 

由于虚寒疾病,常常在冬季发生或者加重,而在夏季缓解或者消失。伏天气候炎热则腠理开疏,有利于引导伏留筋骨深处的留邪外泄,在三伏天治疗虚寒疾病,非常有利于减少或者减轻冬季的病症,这正是中医即发之时治其标,未发之时治其本之治病原则的体现。同时伏天阳气旺盛,通过合适的中医护理方法,可以补助不足之阳气,起到加强卫外的作用,对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例如三伏灸。三伏灸是利用“冬病夏治”的原理,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的药物,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在夏天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以预防和减少病症在冬天发作。

 

高主任介绍,三伏灸主要治疗两类疾病:

 

一是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

 

二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炎、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以及其他疾病。

 

如果有以上健康问题,不妨借炎夏时机,好好调理一下身体。

 

 

 

推荐四款养生靓汤 

高主任推荐了以下几款调理汤方,有需要的朋友不妨按需取用。

 

 

冬瓜生地莲子骨头汤

材料:大骨250克,冬瓜150-200克,生地20克,扁豆50克,莲子50克,生姜3片,盐少许。

做法:生地洗净装盘待用,干扁豆先干炒一下待用,冬瓜清洗干净,带皮切厚块待用,莲子去芯洗净待用。然后准备一个煲汤的砂锅,将猪骨、冬瓜、生地、扁豆、莲子一同放入砂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煮90分钟,最后下少许盐调味,拌匀即可。

功效:在三伏天喝,能起到解暑滋阴的效果。

 

老鸭汤

材料:老鸭1只、水发黑木耳100克、薏米30 克(提前泡发)、姜4片、新会陈皮1/3 个 、枸杞20克(提前泡发)、 黄酒2汤匙、水3000 毫升。

做法:鸭子清洗干净后,锅中放入水、葱、姜、鸭子,火力调至中火,待水开后撇去浮沫。继续加入黄酒,薏米,陈皮,黑木耳,火力转至小火,煲1.5小时。出锅前放入枸杞即可。

功效:大补虚劳,最消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利脏腑,退疮肿,定惊痫。

 

葛根绿豆脊骨汤

材料:脊骨500克,葛根300克,绿豆50克,蜜枣1个,食盐适量。

做法:脊骨洗净,斩件,飞水。粉葛去皮,洗净切块;绿豆浸泡1小时,洗净;蜜枣洗净。将适量清水放入煲内,煮沸后加入以上材料,猛火煲滚后改用慢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清热解毒、醒酒除烦。特别适宜口干口苦、湿热泄泻、烟酒过多、皮肤疮毒者饮用。

 

莲蓬荷叶煲鸡汤

材料:鸡1只,莲蓬30克,荷叶20克,红枣15克,食盐适量。

做法:鸡洗净,斩件。莲蓬、荷叶浸泡1小时,洗净;红枣去核,洗净。将适量清水放入煲内,煮沸后加入以上材料,猛火煲滚后改用慢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特别适宜暑热烦渴、头痛眩晕、水肿、食少腹胀、泻痢、损伤淤血者饮用。

 

推荐两道养心茶

 

小暑前后,时有热浪暴雨来袭。有些老人常感到烦躁,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甚至头晕、胸闷、恶心等,这些症状中医认为是“暑伤气”。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病科主任何皓颋介绍,由于在高温天气中,人体内的血流加快,汗液挥发多,心脏负荷增大,此时心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最易发生。因此,进入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养“心”。下面两款养心茶不妨用起来:

 

 

龙眼双仁茶

材料:龙眼肉20克,酸枣仁、柏子仁各12克。

用法:将以上3味水煎取汁,代茶饮用。每晚1剂。

功效:补血、养心、安神。

 

双冬枣仁茶

材料:天冬10克,麦冬10克,酸枣仁(微炒捣碎)10克,蜂蜜30克。

用法:将天冬、麦冬共制粗末,与酸枣仁一同放人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候温,调入蜂蜜,代茶饮用。每晚1剂。

功效:养阴清热、宁心安神。

适应症:症见心悸而烦、失眠健忘、口苦咽干、耳鸣眩晕等。■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