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过敏性结膜炎辨证论治
来源:中医出版 2024-08-19 [中医临床]
过敏性结膜炎是指结膜对外界过敏原的一种超敏性免疫反应,为眼科常见病,其主要由Ι型及IV型变态反应引起,是一类非常常见的眼表过敏性疾病,其最主要的症状是眼痒和异物感,最常见的体征是结膜充血、上睑结膜乳头和上睑结膜滤泡,多不具有特异性。临床上分为迟发型和速发型。常见的过敏原有天花粉、尘埃、接触镜、清洗液、化妆品、动物羽毛以及各种药物等。该病属于中医学“时复症”“目痒”的范畴。

【诊疗思路】

结膜炎属于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中医眼科的优势病种。该病的主要症状是目痒。“目痒”病名首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秘传眼科龙木论》第六十二篇中指出:“此眼初患之时,忽然痒极难忍,此乃肝脏有风,胆家壅热冲上所使。”《眼科精华录·时复之病》中言:“类似赤热,不治自愈,及期而发,过期又愈,如花如潮,久而不治,遂成其害。”

 

吕海江教授认为:该类疾病如果有明显的接触外物后导致胞睑、白睛发红,肿胀疼痛的病史,则应当立即远离过敏原,再进行对症处理多能够很快缓解。在临床上,该病最多在春秋季节交替之时发病。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白睛疾病在五轮和肺经对应,春秋季节,季节更替,风、湿、热邪容易侵犯肺卫,肌表,目窍,上壅胞睑、白睛,阻滞脉络,气血不畅而发病,引起目赤、痒疼、流泪、流涕等证;亦有不少患者,素体正气不足,季节交替期间气候变化,易受外感,导致风邪入里,久恋不去或日久肝血不足,虚风内动而致目痒反复迁延难愈、甚或伴有眼睑痉挛者。风为阳邪,最易犯目,风性善动,发而为痒;湿为阴邪,易伤肉轮,湿性黏腻,故病程缠绵,反复难愈;热邪壅滞眼部脉络而眼红肿甚。治疗上,应当分清主次,辨明虚实,再结合常见证型进行全身和眼局部辨证。辨为实证者或清热疏风、或利湿化浊;虚证者或滋阴养血或益气固表等。

【常见证型】

01

外感风热型

眼痒难忍,灼热微痛,有白色丝状分泌物,胞睑内面有许多卵石样小颗粒,结膜污红或污秽灰黄,可兼见喷嚏、流鼻涕、咳喘不安等症状,舌淡红,苔微黄,脉浮数。

02

湿热夹风型

眼内奇痒难忍、热泪眵黏、眼睑微肿沉重、睑结膜面颗粒状、卵石状隆起滤泡、结膜微黄色污浊,甚者结膜、角膜交界处呈胶粒隆起,可兼见身痒起疹、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03

血虚生风型

眼痒,时作时止,白睛微红局部未见异常,面色少华或微黄,舌淡脉细。

04

肺气不固型

眼痒难忍,多随季节变化,白睛微红,眼睑轻度水肿,易感冒,气短乏力,常伴有鼻塞、流涕,舌淡脉细弱。

【治疗大法】

 

 

 

辨证论治

 

 

 

01

 

 

外感风热证

 

 

 

治法:疏风止痒。

 

方药:祛风止痒散(经验方)

石膏15g,防风12g,荆芥12g,苍术12g,牛蒡子12g,当归12g,生地黄6g,知母8g,蝉蜕6g,苦参6g,木通6g,甘草6g。

 

加减:奇痒难当者,加藁本、白蒺藜、乌梢蛇;若证候偏热,加黄芩、生地黄、苦参;若体质虚弱,加党参、黄芪。

 

02

 

 

湿热夹风证

 

 

 

治法:清热除湿,祛风止痒。

 

方药:除湿汤加减。

白术15g,白茯苓15g,苍术12g,藿香叶12g,橘红12g,厚朴12g,半夏12g,附子3g,生姜6g,甘草6g。

 

加减:风邪较重者,加川芎、羌活、薄荷、蝉蜕、乌梢蛇等;胞睑内呈胶粒隆起,可加郁金、川芎以消郁滞。

 

03

 

 

血虚生风证

 

 

 

 

治法:养血息风。

 

方药:四物汤加减。

地黄15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5g,蝉蜕9g,荆芥9g,防风9g等

 

加减:痒甚可加蒺藜、防风以增强祛风止痒之效;血虚明显者,可加炒白术、茯苓、南沙参等健脾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

 

04

 

 

肺气不固证

 

 

 

 

治法:益气固表,疏风止痒。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

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苍耳子10g,辛夷花9g,白蒺藜9g,薄荷6g,花椒3g。

 

加减:痒甚可加蒺藜、蝉蜕以增强祛风止痒之效;白睛水肿明显,可加葶苈子、茯苓、地肤子、滑石等宣肺,利水,消肿。

 

 

 

 

外治法

 

 

 

该病发病比较急,外治法能够直接使药物直达病所,迅速止痒。具体有以下几种:

01

 

 

冷敷法

 

 

 

对于双眼奇痒难忍,如虫行其中,伴胞睑发热、白睛水肿者,可以采用冷敷法。用冷毛巾敷于患眼,每次2~3次,每次10~15分钟。

 

02

 

 

超声雾化法

 

 

 

苦参、防风、细辛、荆芥、白蒺藜,薄荷。水煎放至常温后,取药汁适量放入超声雾化仪,直接对准患眼雾化,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针灸疗法

 

 

 

眼针选:睛明、太阳、承泣、攒竹。

 

体针选:曲池、合谷、风池、翳风。

 

每次选眼针2~3个,体针选2个。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针刺1~2个疗程。

 

耳穴:常选用王不留行穴位贴敷眼、目1、目2、肺、肝、脾、神门等穴,每日按摩穴位,使耳局部微微发热,稍痛即可。

【典型病例】

张某,女,27岁。初诊时间2016年10月23日。

 

主诉:双眼痒极难忍2个月。

 

现病史:2个月来,不明原因出现双眼痒,揉眼后加重,在当地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具体过敏原不详。点激素类眼药水及抗过敏药水后症状稍有缓解,但停药后立即复发,遂来诊。

 

既往史:无特殊。

 

检查:双眼上眼睑微肿、泪多,分泌物黏稠,上睑内颗粒状滤泡增生,若卵石状,其余(-)。非接触眼压:右眼11mmHg,左眼14mmHg。

 

症状:自觉眼睑沉重感,喜闭难睁,偶有纳差、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数。

 

西医诊断:过敏性结膜炎。

 

中医诊断:目痒(湿热夹风证)。

 

治法:清热除湿,祛风止痒。

 

方药:黄芩10g,黄连9g,苍术12g,白术15g,茯苓12g,藿香12g,厚朴12g,羌活12g,川芎15g,薄荷6g,蝉蜕6g,甘草6g。6剂,水煎内服,每日1剂,配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每日3次。

 

二诊:2016年10月30日。自诉眼痒症状明显好转,纳差、便溏症状消失。守上方药继服6剂,症状消失。

 

按语:本例患者全身症状不明显,偶有纳差、便溏。因此,以眼局部辨证为主。从患者眼睑微肿,喜闭难开,自觉沉重压迫感,分泌物黏稠,上睑内颗粒状滤泡增生,病情持续时间较长上来看,和湿性重浊,湿性黏滞的特点相符。湿气居于胞睑之间和风邪相搏则眼上睑滤泡增生,黏液分泌,痒如虫行。故辨证为湿热夹风,治疗上采用清热除湿,祛风止痒进行治疗。方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苍术、白术、茯苓、藿香、厚朴健脾利湿,芳香化湿,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脾胃健则湿气除;薄荷、羌活疏风,川芎为血中气药,既能活血又能祛风止痒,配合蝉蜕清热疏风止痒,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用药后患者症状缓解,说明辨证准确,守方治疗,以巩固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