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糖尿病 我要投稿
最新研究证实糖尿病可分5型,精准治疗还会远吗?
来源:39健康网 2019-02-14 [健康] [糖尿病]
受访专家丨纪立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不久前,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子刊(IF=19.13)2019年第7卷第1期,以研究短文的形式发表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团队在糖尿病精准分型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Novel sub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dult-onset diabetes in Chinese and US populations.

  研究主要结论是:糖尿病可以分为5种类型,除了1型糖尿病,传统分型中的2型糖尿病还可依据年龄、体质指数(BMI)、血糖水平、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2-IR)及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2-B)等指标,细分为4个亚型。

  为进一步了解这项最新研究,“医学界”对纪立农教授进行了专访。

  01

  现有糖尿病分型系统过于简单

  纪立农教授对“医学界”表示,糖尿病是一种成因十分复杂的疾病,目前主要以高血糖为主要诊断指标。但高血糖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若能针对确切病因进行治疗,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的分型系统已沿用20余年,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临床研究和实践均表明,这种依据为病因和病理生理特征的分型方式虽然精确、细致,但仍不能满足当前疾病管理的需求,对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和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的作用有一定局限。如何建立一套更能满足临床需求的糖尿病分型系统,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

  02

  国外新式分型方法是否有普适性,尚属未知

  此前,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糖尿病中心和芬兰分子医学研究所的Groop研究团队曾对近1万名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记录和血液进行分析,研究了长期血糖控制、胰岛素抵抗(IR)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β细胞功能等多种相关指标,并关注了患者的临床结局和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和肾病)等情况。研究显示,糖尿病可以分为5种类型,其遗传特征、并发症和疾病进展均有所不同。

  1. 严重胰岛素不足型:相当于传统分型中的1型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有缺陷,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其临床结局主要为高血糖导致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 胰岛素不足型:这类患者相对年轻,体重正常,免疫系统也无碍,但失明风险较高。

  3. 胰岛素抵抗型:患者存在超重或肥胖,代谢异常,肾病风险大。

  4. 肥胖相关的糖尿病:此类患者体重超标,但与第3类相比,新陈代谢更接近正常。

  5. 年龄相关型:这类患者出现症状时年龄已偏大,但病情一般较轻。

  Groop团队同时证明,这些糖尿病亚型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对应治疗方法。不过,这项研究仅针对北欧人群,因而这一分型系统是否适用于其他人群,尚属未知。

  03

  证实了:糖尿病5分型方法,我国也适用!

  为了检验Groop团队提出的这一分型方式是否适用于其他人种,纪立农教授团队将初发糖尿病的2316例中国患者(来自2007~2008年的中国国家糖尿病与代谢紊乱研究,CNDMDS)和685例美国患者(来自1988~1994年的美国国家卫生与营养调研,NHANES III)分别列入研究,通过人工智能聚类方法,根据确诊时的年龄、BMI、血糖水平(HbA1c)、HOMA2-IR及HOMA2-B这5个指标将这两类人群分成了4个亚型。(注:这4个亚型均属于传统分型中的2型糖尿病,传统1型糖尿病和胰岛β细胞严重受损患者者属于第5个亚型)

  4个亚型的名称和特征

  1. 轻度年龄相关型糖尿病(the mild age-related diabetes cluster, MARD):患者年龄稍长,在血糖、BMI、IR和β细胞功能方面仅有轻度代谢紊乱。这个亚型人数在中美两个人群中各占近一半,分别为45.1%和45.4%。

  2. 轻度肥胖相关型糖尿病(the mild obesity-related diabetes cluster, MOD):这组患者的BMI是最高的,但血糖水平、β细胞功能和IR程度在4个亚型中居中或偏低。这一亚型人数仅次于第一组,在中美人群中分别占比32.7%和32.4%。

  3. 严重胰岛素缺乏型糖尿病(the severe insulin-deficient diabetes cluster, SIDD):这组患者胰岛素分泌最少、血糖水平最高,在中美人群中各占13.5%和14.3%。

  4. 严重胰岛素抵抗型糖尿病(the severe insulin-resistant diabetes cluster, SIRD):这组患者IR最严重,但β细胞功能是最好的,在人群中占比也最低(8.6%和7.9%)。

  由于来自NHANES III的685例美国患者种族、民族构成较为复杂,研究团队进一步确认了不同糖尿病亚型在不同民族中是否有差异。结果显示,4个糖尿病亚型的主要临床特征在中国及美国人群中基本一致(在美国不同种族人群中也无显著差异),并与北欧人群的亚型特点相重合,从而证实了:5分型糖尿病理论在不同人群及种族之间均保持稳定,具有普适性。

  Groop团队在研究中还发现,年龄较大时确诊糖尿病的患者控糖反而相对容易,初步治疗后血糖更易达标,可长期良好控制而不需强化治疗,因而对胰岛素需求量也相对较小,病情管理容易一些,治疗强度和随访频率可以比一般患者更低。但对于部分高血糖进展偏快的患者,就需要判断其精准分型,并根据分型进行更加严密的监测,及时调整治疗,达到长期良好控糖的效果。

  04

  精准分型,利于精准治疗

  尽管这次研究仅是我国糖尿病人群精准分型方面的初次尝试,其是否能改善临床结局、何时能在临床上推广,尚需更多研究的进一步验证,但这项研究依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的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中国糖尿病人群的精准分型,也在全球层面为糖尿病防治策略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纪立农教授团队还会根据已完成的临床试验数据来验证这种分型方式指导下的药物干预效果,为今后的精准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专家简介

  纪立农教授

  纪立农,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区(IDF-WPR)主席,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预防学会常务理事,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定义、诊断和分型委员会顾问,国际糖尿病联盟亚洲西太平洋地区(IDF-WPR)糖尿病政策组成员。担任中国糖尿病杂志主编,中华糖尿病杂志副主编,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执行编委, Diabetes and Metabolism Research and Review共同主编。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