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妇幼保健 我要投稿
如何帮孩子克服畏难情绪?心理专家:合理设定目标、适当给予奖励
来源:搜狐健康 2022-11-17 [健康] [妇幼保健]

“妈妈,这题太难了,我不会做,能不能不写了?”

“爸爸,你看这个车这么高,我上不去,算了,不玩了吧。”

生活中,不少父母都会听到孩子这样表达自己的畏难情绪。在医院的心理门诊,也经常有家长围绕“孩子不想写作业”、“不想完成既定任务”等问题向医生咨询。

那么,作为家长,在孩子遇到畏难情绪时,该如何帮助他们呢?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心理治疗师崔琳钰告诉搜狐健康,北美著名心理学家维克托·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用于在组织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一理论对于解决孩子的畏难情绪也有一定的启发。

弗鲁姆认为,激励(M)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V)和其对应的期待值(E)的乘积,即M = ∑ V × E。通俗来讲,孩子是否能克服畏难情绪,主动开始任务主要受任务完成后孩子能获得什么,以及孩子自己有多大的把握能完成任务这两方面的影响。

理解了这个理论基础,家长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了。

具体来说,在任务开始前,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同商量完成任务后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且这个奖励是孩子真切想要得到的。孩子将更愿意主动开始任务。

这个奖励包括一段时间的游戏、一个近期想得到的玩具、一个好吃的美食或者一次游乐园的机会等。当然,一味的物质奖励不可取,精神奖励也必不可少,比如任务完成后对孩子真诚的表扬和赞许、给孩子竖大拇指或者拥抱、帮孩子意识到自主感和自身能力的提升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奖励时,家长一定要征询孩子的意见,有时候家长眼中的奖励与孩子心中的奖励并不对等。家长要切记,适用于别人家孩子的奖励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孩子的愿望,设置合理的奖励,才能更好的激励孩子开始任务。

同时,孩子对完成任务是否有信心也很重要。如果孩子对一件事情能否完成没有把握,他更可能不开始任务。一个人会根据以往的能力和经验,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就像摘苹果,如果对于孩子来说他跳起来也够不到苹果,那他可能就不跳了,反正也摘不到;如果孩子坐着也能够到苹果,那他就不用努力跳了,反正轻轻松松就能摘到苹果;只有当苹果处在跳起来就能摘到的高度,孩子才会努力实现目标。

家长在给孩子布置任务时,要考虑目标设置的科学性、阶段性和可变性。过高的目标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挫折,失去完成任务的信心;过低的目标会使孩子失去努力的动力。同时,为避免孩子的抵触情绪,应将宏大的目标分解成切实可行的诸多小目标,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目标合理且可达到。但需要注意不要频繁调整目标,只在必要时进行修正。

崔琳钰表示,孩子出现畏难情绪是很正常的,家长的鼓励和引导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尝试多用积极向上的语言鼓励孩子,给予孩子正向的反馈,帮助孩子回顾既往成功的经验,让孩子知道“我可以”、“我能行”,孩子才会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愿意尝试。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