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杏林精粹 | 升清降浊法治疗胃下垂80例(第347期)
来源:杏林论坛 2019-03-09 [中医临床]

升清降浊法治疗胃下垂80例

上海市香山中医医院,现旅居美国洛杉矶  

屠森主任中医师

 

引言

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常因腹胀、坠痛感、食欲减退等症状明显而使病人感到痛苦不堪、体力下降。而且由于胃排空迟缓,胃内滞留物刺激胃窦部致使酸性胃液增加而破坏胃粘膜屏障,每易并发胃窦炎或溃疡病,严重影响健康及劳动力。胃下垂的治疗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中西药物,我们根据临床上胃下垂的症状特点,以中医升降理论为指导,自拟“升胃汤”治疗胃下垂80例,兹总结如下:

一、诊断标准

1. X线表现

(1)胃张力明显减低。

(2)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联线以下。

2. 临床表现

脘腹饱胀、胀痛或坠痛、嗳气、恶心、纳谷不旺、大便溏薄或为秘结,胃脘部有振水声或伴有其它内脏下垂体征。

二、临床资料

凡胃下垂患者自初诊日起至GI复查止(一般三个月至半年左右),或服药满10次以上者,作为统计的病例。在80例中60岁以上32例,51~60岁的17例,31~50岁的22例,30岁以下9例,其中退休人员33例,在职人员中教师20例,工人16例,职员4例,干部10例。

三、治疗方法

1. 一般治疗

(1) 饮食以软食,易消化的少渣食物为宜,避免或少饮汤,忌酒,忌烟。

(2) 餐后半卧休息20分钟以上。

(3) 餐后不作剧烈运动。

(4) 避免使用肌张力减低的药物,如阿托品、普鲁本辛等。

(5) 合并胃炎或溃疡病者,必要时合用碱性药物或H2受体阻滞剂。或另以中药专药治疗。

2. 中药治疗

以升胃汤为主,辨证加减。升胃汤组成:升麻15克,枳壳15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加减:脾胃虚寒者,加理中汤等;气虚明显者,加四君子汤等;气滞明显者,加香附、陈皮等;阴虚津少者,加玉竹、石斛等;胃有郁热者,加左金丸等;纳谷不旺者,加焦楂曲等;湿阻脾运者,加苍术、川朴等;大便秘结者,加瓜蒌、麻仁等;大便溏薄者,加白术、煨葛根等。治疗三个月为一疗程。

四、疗效观察

1. 疗效标准

(1) 痊愈:症状及体征显著好转,钡餐透视胃小弯角切迹升至髂嵴联线以上。

(2) 显效:症状及体征显著好转,钡餐透视胃小弯角切迹位置有不同程度上升。

(3) 有效:症状及体征好转,但钡餐透视示胃小弯角切迹位置上升不明显。

(4)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钡透示胃的位置无改变。

2. 疗效观察

经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36例,有效27例,无效7例,经统计总有效率达91%。

五、讨论

1. 病因分析

《内经》云:“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胃下垂病人,多因脾胃内伤,健运无权,升降失调所致。从临床资料中可见,患者多系在职教师、工人和退休老人。教师、工人劳心劳力,前人有“苦思难释则伤脾”,“劳役过度则耗伤元气”之说。脾胃之气既伤,乃致清阳不升,浊气不降。且教师多言久立,多言则伤气,久立致气下,而工人午休进餐时间仅半小时,匆匆饮食,急急赶路,饮食在胃,鼓摇坠积,久而久之,使胃与周围器官相系的韧带松驰而致胃下垂。而老人或体虚之人五脏虚衰,脾胃健运受碍,清浊升降失调,故亦常见胃下垂症。

2. 治疗要点

(1) 治脾为主,兼顾他脏

胃下垂的主要原因,一为脾胃健运无功,升降失调,致水谷滞留,精微不布,清气不升,浊气中阻。二因脾不外荣,肌肉懈怠,则内脏韧带松弛,胃壁肌张力减退,胃体下垂,胃排空迟缓,进一步妨碍脾胃升降清浊的功能。所以治疗当以脾胃为主。此外,也与年高肾气不足,肝气不升,肺气不降诸因素有关,且脾虚则五脏均受其累,所以治疗上在治脾为主的基础上兼顾其他脏腑。

(2) 调节升降,结合补泻

叶天士谓:“脾宜升则健,胃应降则和”。胃下垂病机的关键是升降转输之功受碍,脾不升清,症见精神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脘腹不适及大便不调等;胃不降浊症见脘腹痞满,胀痛,嗳气,反胃,恶心,呕吐等。其临床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挟杂之证,故在治疗上不能认为胃下垂既为脾虚所致,就一味升补脾气,而应结合补泻,调节升降,使脾气充而精气升,胃浊降而滞气消。

(3)用药心得

在调节脾胃升降方面,每以升麻、枳壳二味作为主要药物,升麻入脾、胃、肺、大肠四经,性甘苦、微寒。《本草述钩元》“升麻气味俱薄,浮而升……引清气以上行,即并五脏六腑之气随胃气而上奉之矣。”可见升麻有很好的升清阳作用,对胃下垂清阳不升者甚宜。枳壳入肺、胃、大肠、肝四经,善行气宽中除胀。《本草述钩元》“宽大肠、胸腹结气……关膈壅塞”,可知其性沉降,能降中焦滞气,消胀除满。但其气缓性舒,不似枳实溃坚决壅之猛,故可常服。现代药理又证明枳壳对动物胃肠有兴奋作用,能使胃肠蠕动加强而有节奏。升麻与枳壳相伍,一升脾之清阳,清阳升则利于浊降,一降胃之浊气,浊气降则利于清升。临床再根据不同病情将升麻、枳壳二味配合其他药物随证施治。如脾胃气虚明显者,则以党参、白术补气健脾,助升麻以升清,取茯苓甘淡渗湿,助枳壳以行滞。小量应用炙甘草以甘温养胃,使脾气得健,升降自如。若气滞为主者,则以柴胡轻清疏泄,除胸腹胃肠结气,香附疏肝开郁,陈皮和胃行气,与枳壳、升麻配合则滞气除而清阳升。如阴虚津少者,便以石斛生津,玉竹养胃,山药健脾益肾,配入升麻、枳壳,滋而不滞,使脾胃津回,清升浊降。其余无论兼寒、兼热、挟痰、挟湿,均随证施治,而皆配入升麻、枳壳二味,以调整脾胃之升降。

3. 影响疗效的因素

我们从临床工作中看到,病人如按时连续服药,且能遵照医生的医嘱,则疗效多为显著,反之,则疗效差。例如病员陆XX,女,60岁,系退休教师,她自诊疗以来服药从无间断,能遵照医嘱饮食和休息,经一阶段治疗后,胃小弯从髂嵴联线下2.5cm升至髂嵴联线上4cm,自觉症状好转。而另一患者钱XX,男,38岁,开始尚能按时服药,4个月后复查,胃小弯已从髂嵴联线下3.2cm升至1.8cm,但以后则二天打渔,三天晒网,甚至间隔数月不治疗,且因工作忙碌劳累,未得必要之休息,再次钡剂胃透复查时,胃小弯位置又降至髂嵴联线下3.5cm。

此外,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一老人罗XX,男,76岁,虽基本上能按时服药和休息,但毕竟年老虚损较甚,韧带松弛,不易恢复,故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胃上升迟缓。而另一病人沈XX,女,40岁,年龄较小,工作虽忙,坚持服药,按时休息,经先后治疗13次,钡餐复查不仅胃小弯角切迹升至正常,而且胃下极也升到平髂嵴联线。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