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三海湯治療痛風症病例分享
作者:朱恩博士 来源:廣博中醫治療中心 2019-03-06 [中医临床]

  痛風是一種常見且複雜的關節炎類型,各個年齡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痛風患者經常會在夜晚出現突然性的關節疼,發病急,關節部位出現嚴重的疼痛、水腫、紅腫和炎症,疼痛感慢慢減輕直至消失,持續幾天或幾周不等。當疼痛發作時,患者會在半夜熟睡中疼醒,有患者描述疼痛感類似於大腳趾被火燒一樣。最常發病的關節是大腳趾,但發病的關節不限於此,還常見於手部的關節、膝蓋、肘部等。發病的關節最終會紅腫、發炎,水腫後組織變軟,活動受限,最後影響日常生活。這些症狀會反復出現,所以一旦關節出現強烈、突然的疼痛後,就要及時看醫生,做好症狀管理和預防。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拖延的後果是疼痛感將越來越強,讓人難以忍受。如果這時候發燒了,就說明已經出現了炎症。不僅如此,關節本身也會受到損害,骨質會被腐蝕,導致關節變形,整個發病過程腎臟也會受損,嚴重的會發生腎結石甚至是腎衰竭,危及生命。

 

     從中醫觀點看,本病屬於中醫學「痹証」、「歷節風」的範疇。中醫的「痹証」與現代醫學所講的血尿酸過高的痛風,非屬一病。但是中醫認為痛風症的病機,主要是濕邪痰濁,導致氣血經絡受阻,痰瘀沉積導致肢體經絡痺阻不通而成。只要辨證論治,逐步調和體質,化痰除濕、清熱、補肝腎,便可有效治療和控制病情。現將本人治療的病例介紹如下:

 

病例:

    首診:患者張某,男,37歲。

   簡要病史:右側足拇趾關節紅肿疼痛反復9個月。經化驗檢查血尿酸升高,西醫診斷為:痛風症。曾做過針灸、中藥及西醫等治療,但未見明顯好轉。飲食欠佳,夜寐安,平素大便爛,小便正常。舌貭淡紅,苔白厚兼稍黃,脈弦。自訴對如下藥物過敏紅霉素、阿莫西林、胃複安。

    診斷:痹證(痛風症)

    辨證:風濕痹阻,濕困中焦,兼血有瘀熱。

    治法:以祛風除濕,健脾和胃為主,兼活血化瘀,養陰清熱。

 

 

   

    方藥:自擬三海湯。

    海風藤15g,海桐皮15g,海螵蛸10g,獨活12g,桑寄生15g,威靈仙12g,白術12g,茯苓15g,靈芝15g,砂仁10g(後下),木香6g(後下),甘草6g,三七10g,土茯苓20g、知母9g,車前子6g。6劑。日1劑,水煎服。

    飲食調護:忌過度勞累,防風寒濕邪,少吃海鮮及豆製品。

 

 

    治療經過:

     二診:服藥後自覺右側足拇趾關節疼痛舒緩、紅肿亦減輕,飲食欠佳。舌貭淡紅,苔白厚,脈弦。原方加黃柏12g,土鼈蟲6g。7劑。日1劑,水煎服。

     三診:自訴行走時右側足拇指疼痛減輕,紅肿亦明顯減輕,飲食好轉,睡眠欠佳。舌貭淡紅,苔薄黃,脈弦。上方去砂仁、木香,加茵陳12g,黃芪15g,酸棗仁25g,蜂房10g。6劑。日1劑,水煎服。

     四診:服藥後自訴口唇稍有敏感現象,但右側足拇指巳無明顯疼痛,且紅腫消退,行走自如,飲食可,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守上方去茵陳、土茯苓、黃芪、蜂房;加海螵蛸10g,薏苡仁20g,牛膝10g,蒼術15g。7劑。日1劑,水煎服。

 

 

體會:

     痛風亦屬中醫的痹證範圍,《丹溪心法》稱痹證為“痛風”,《格致餘論》內有痛風論一篇,明確指出:“彼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後或涉水,或立濕地,或偏取涼,或臥當地,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污濁凝澀,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于陰也”。這裡明確指出本病因:第一是自身血分受熱,再受風寒濕等誘因而致,與一般風濕病先從外受六淫不同;第二是由於血熱,又受寒涼,熱血得寒,而污濁凝澀;第三其痛所以夜劇,是行于陰之故。在治法上,指出“以辛熱之劑,流散寒濕,開發膝理,其血得行,與氣相和,其病自安”。後人在其思路的引導下,創立了以“苦寒燥濕,清熱解毒”為特點的治療原則。

    本例病人是由於風濕痹阻,濕困中焦所致,因此治則應為祛風除濕,健脾和胃;這與“苦寒燥濕,清熱解毒”的大法稍有不同,因為患者素體脾胃虛寒,若用苦寒則容易傷脾胃,故在祛風除濕的同時配合健脾和胃,用自擬三海湯。其中海風藤、海桐皮、獨活、桑寄生、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海螵蛸、白術、茯苓、靈芝、砂仁、木香、甘草健脾和胃制酸;三七活血化瘀止痛;土茯苓20g、知母、車前子養陰清熱。諸藥合用,共奏祛風除濕,健脾和胃,排毒止痛的作用。

 

 

 

推薦痛風的日常食療方:

   1.赤豆薏仁粥

    赤小豆50克、薏苡仁50克,熬粥服,每日1劑。功效:補益脾胃,利尿滲濕。有促進尿酸排出的作用。

   2.防風薏米粥

    防風10克、薏苡仁30克。水煮至苡米熟,每日1劑,連服1周。功效:清熱祛風行痹。適用於濕痺。

    3.冬瓜赤豆湯

    冬瓜30克,赤小豆15克。加水適量,煮至豆爛熟,調味即可。功效:清熱利濕。隨量食用。

    4.蒸茄子

  茄子250克,食鹽、麻油、蒜泥各5克,醬油15克。將茄子削皮,切成兩半,上蒸籠蒸爛略晾涼後,放上醬油、麻油、蒜泥、食鹽,拌勻即可。功效:清熱解毒除濕。佐餐食用。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