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杏林精粹 |功能性消化不良(动力紊乱型)60例临床治疗
来源:杏林论坛 2019-03-09 [中医临床]

功能性消化不良(动力紊乱型)60例临床治疗

原上海市香山中医医院 现旅居美国洛杉矶  

屠森中医师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其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或胀,餐后饱胀,厌食,噯气,恶心,呕吐,泛酸或烧心等。其症状持续或反复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作者选择了胃下垂为主要表现的病例60例作为治疗对象,胃下垂的病理特征是胃张力降低,胃蠕动无力及胃排空延缓。临床具有典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故归属于动力紊乱型消化不良范畴,X线钡餐检查可以作为确诊胃下垂的客观依据。

一、临床资料

凡诊断明确,治疗满3个月至半年者,作为统计病例。60例中,30岁以下9例,31~50岁者34例,51~60岁者7例,60岁以上者10例。其中女性43例,男性17例。

二、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腹部隐痛、胀气或不适,餐后或饮水后以上症状加重,食欲不振,噯气,嘈杂,或有恶心呕吐,常感乏力,大便溏薄或秘结,胃院部有振水声等。

2.X线表现:X线钡餐检查呈低张力型胃,站立位时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以下。

三、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1)饮食必须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以进食易消化之食物为宜,少饮汤水,免进烟酒。(2)餐后宜卧位休息半小时左右。(3)不作剧烈运动,避免久立、久行或长时间卧床。

2.药物治疗:治疗原则为健脾调气,升清降浊。基本方为:党参12克,山药12克,茯苓9克,炙甘草5克,升麻12克,枳壳12克,焦查曲各9克,木香9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混和后约250ml,分三次于早、中、晚餐后一小时服。三个月为一疗程,对部分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适当加用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如中药黄连或西药得诺等。

四、疗效标准

1.痊愈:症状及体征均显著好转,X线钡餐检查表明胃小弯角切迹升高至髂嵴连线以上。

2.有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X线钡餐检查表明肾小弯角切迹位置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3.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有反复,X线钡餐检查胃小弯角切迹位置未有上升。

五、结果

本组60例经治疗后痊愈22例,占36.7%;有效32例,占53.3%;无效6例,占10%。总有效率90%。

六、治疗心得

1.健脾为要,升降并行

脾胃同居中土,为后天之本,水谷的摄纳,精气的转输,气血之化生,一身之运输均赖胃之受纳,脾之健运及二者的升降调节,《四圣心源》谓:“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脾升则肝肾亦升,故水土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若脾虚则健运无权,升降失调,精微不化,浊气中阻。并影响其余四脏的功能,终致恶性循环,且脾主肌肉,脾不外荣,则肌肉懈怠,而致胃体下垂,进一步影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内经》谓:“清气在下,则生飱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故胃下垂为主的动力紊乱型消化不良,临床症状既有乏力,纳少,厌食,餐后不适,大便不调等脾虚清气不升的一面;又有腹部落满,胀痛,嗳气,恶心,呕吐等气滞中焦,胃失和降的一面,表现为升降失调,虚实夹杂之症候。所以在治疗上不能一味以升补为法,而应在健运脾土的基础上,着力于调节升降,兼行补泻,使脾气充而清气升,胃浊降而滞气消。叶天士谓“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故本病治疗的中药基本方中,以升麻、枳壳二味作为调节脾胃升降的主要药物。升麻有升清阳之力,《本草述钩元》载:“升麻气味俱薄,浮而升......引清气以上行,即并五脏六腑之气随胃气上奉之矣。”对本病之清阳不升,用之甚宜。而积壳善降中焦滞气,有消胀除满之功,且其气缓性舒,不似枳实溃坚决壅之猛,故常服无妨。现代药理证实枳壳能使胃肠蠕动加强而有节奏。升麻与积壳配伍,一升脾之清阳,清阳升则利于降浊;一降胃之浊气,浊气降则利于升清。二药有相反相成之妙用。方中的党参,山药,炙甘草,主要健脾益气,调中补虚,为升麻升提清气之后盾,且补而不燥,滋而不膩,对气虚或气阴两虚者均宜,茯苓淡渗利湿,木香行气止痛,焦楂曲消积导滞,三者从不同角度与积壳配合,加强行带降浊之功。此八味药升中有降,补中有泻,组成健脾升清、和胃降浊之方剂。并可根据临床症情的变化,灵活加减运用,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

2.调气宜慎,分清标本

动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其症状以气滞的表现较为突出,如腹胀、噯气常较顽固地持续出现或反复发生。临床上虽以健运无权,气滞中焦的“脾虚气滞”型最为多见,但也还有肝郁气滞,湿阻气滞,热壅气滞,寒凝气滞,血瘀气滞,食积气滞等情况,故气滞之因有或虚或实之异,调气之施便有治标治本之别。凡肝气郁结,湿浊中阻,饮食积滞,或瘀血、寒、热阻碍气机而致脘腹痞闷胀痛,均为实证所致之气滞,治疗当以通降理气为主,俾胃气以顺,血气以和,而脘腹胀痛得以消除,此以理气治病之本,用理气药略为侧重,亦然无妨。然而脾胃气虚或阴虚,亦可致脘腹胀满痞闷,即所谓“伤阳者滞而不运,伤阴者涩而不行”,均属脾虚气滞范畴,在本病中甚为常见,对这种因虚而致的气滞,治疗当以健脾养胃为本,行气消胀为标,从而推动中气之升降流行,即《医学真传》所谓“虚者助之使通”也。其理气药的应用不宜过多过猛,以免耗气伤阴。但无论虚证或实证所致的气滞,理气之剂都不宜过量,尤其对脾胃阴虚、肝胃郁热者,宜选用性味平和,理气而不伤阴之品,如绿萼梅、玫瑰花,佛手等,避免用过于香燥之品。

总之,临床治疗,以健脾为原则,以基本方为基础,但非一成不变,必须“先其所因,伏其所主”,还须权衡标本缓急,调整升降补泻,根据病情的变化,辨证施治。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