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少数民族药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作者:徐婧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4-07-30 [其它] [国际论坛]
近日,在《中国中医药报》社与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一期中医思维先锋沙龙上,与会专家畅谈少数民族药高质量发展之路——

“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不读《四部医典》,不可为人医”……这些从古流传至今的俗语诗句,见证着少数民族医药的璀璨历史。红景天、一支蒿、马蹄金、西红花……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少数民族药,汲取着一方水土的养分,凝聚着少数民族贯穿于传统生活方式中的知识、发明和实践,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千百年来,少数民族医药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新时代,少数民族药如何突破发展瓶颈,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青年中医药专家学者们关注的话题。

 

 

政策支持

少数民族药获得长足发展

1902年,云南省彝族中医曲焕章博采传统中医药和彝族医药精华,创制了“云南白药”。和“云南白药”一样,昔日仅在少数民族地区流传、服务于少数民族群众的民族药,也逐渐走出深闺,施惠于更多深受疾病困扰的患者。

“本法所称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2017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为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医药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李志勇表示,少数民族药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各族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湘黔桂地区的地理与人文环境,造就了各民族医药既竞相生发又兼容并蓄的历史图景,反映出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挖掘各民族医药交流互鉴历史,阐释其时代价值,对于推进少数民族药事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李志勇

 

2018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13部委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少数民族医药工作的若干意见》,各地也相继出台政策支持少数民族医药发展。

2021年,云南省出台《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4年,云南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中药民族药传承创新的体制机制,出台和完善支持中药新药、中药(民族药)院内制剂研发的政策和措施等多个主要目标。

2010年,青海省颁布实施《青海省藏药炮制规范》,2019年,颁布实施《青海省藏药材标准》,2023年,成立青海省藏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推进该省藏医药标准化建设进程和提升标准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李志勇认为,发展少数民族医药的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服务民族团结、服务民生、服务健康三个方面。在服务民族团结方面,少数民族医药可以成为民族交流的桥梁;在服务民生方面,少数民族医药产业能够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带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在服务健康方面,少数民族医药能发挥特色优势,服务当地百姓健康。

 

 

优势不显

高质量发展面临难题

近年来,少数民族药传承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着一些瓶颈和难题。

“少数民族药的药品说明书中存在现代医学、中医学、少数民族医学相关医学术语表述界定不清,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等信息不完善,现代科学证据薄弱等问题。”李志勇说。

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阿拉善综合试验站站长李旻辉表示,以蒙药为例,制约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四方面。一是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有待规范。二是制剂研发创新能力不足。蒙医药经典名方的研究不够深入透彻,没有创新药。三是成药生产能力不足。四是临床学术推广能力欠缺。

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阿拉善综合试验站站长李旻辉

 

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李耿认为,制约少数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少数民族药产品“特色不突出,优势不明显”。建议鼓励民族地区民族医院优先使用本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药产品,着力打造全国“叫得响、打得赢”的典型少数民族药大品种,促进少数民族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李耿

 

“少数民族医药在临床上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在风湿病科,很多藏药和苗药都有独特功效。“中华中医药学会雏鹰计划入选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韩曼表示,“因少数民族医药有自身的理论和药物,很多西医和中医医师不能理解,限制了少数民族药的发展和推广使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韩曼

 

 

抓住关键

以高水平研究发掘临床优势

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霄潇认为,少数民族药产业要有突破性发展,解决专家提出的临床学术推广难是关键,应该在高水平临床研究上下功夫,近几年中成药临床研究范式值得少数民族药借鉴。

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霄潇

张霄潇介绍,近几年,中成药高水平临床研究呈现出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对照药物越来越强,例如,江苏省中医院孙伟教授团队选用了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一线化学药物厄贝沙坦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黄葵胶囊在疗效上与厄贝沙坦相当且更具优势,两者联合使用时,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为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治疗提供了新方案。二是结局指标越来越硬,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杨永平团队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旨在探究复方鳖甲片(BRC)联合恩替卡韦(ETV)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癌(HCC)风险的影响。研究以HCC发病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结果显示,在7年的随访期中,ETV联合BRC治疗组的HCC发病率(4.7%)明显低于单独ETV治疗组(9.3%),并且也降低了肝相关死亡率。这一发现为临床采用BRC作为ETV治疗的辅助手段提供了高级别的证据。三是重大疾病和难治性疾病越来越多,例如,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微血管损伤导致心肌无复流严重影响预后,是“再灌注时代STEMI治疗的国际医学挑战”,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和药物。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杨跃进牵头、中西医专家联合的研究表明,在西医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加载使用通心络胶囊,可以显著改善患者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和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随访1年仍可见临床获益。该研究是近十年急性心梗治疗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基于微血管保护改善心梗预后的用药空白。

“这些鲜活的研究案例,可以启发少数民族药物研究。少数民族药要敢于与化学药做对比研究,在临床上找准优势,形成特色的大品种和优势案例,才能让少数民族药更具时代活力。”李耿说。

与会专家们表示,少数民族药是少数民族瑰宝,在新时代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要勇于破除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在守正创新中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焕发出新的青春,彰显出强大生命力,为世界人民造福。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