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国中医药教育资讯 我要投稿
中医院校教育应尝试“小而精”教学模式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2019-04-18 [教育] [中国中医药教育资讯]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央视访谈中,提到西湖大学“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办学理念,可谓远见卓识。笔者认为,教育是大事,中医教育更是马虎不得,办好适合东方人思维方式的中医院校,西湖大学“小而精”的办学模式是可以借鉴的好经验。

  中医几千年来守护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麻黄汤”“桂枝汤”在今天依旧是治病良方,中医文明需要传承,中医队伍需要壮大。近百年来,随着西学东渐,中医事业备受冲击,但中医人百折不挠,存亡关头前辈们努力奔走为中医正名,守护了中医事业的发展,如今中医医院、中医药大学林立。

  中医西医立场相同,但体系不同,哲学基础不同,西医是建立在西方哲学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科学不断精细化的,讲究靶点式,中医则扎根于中华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疗效才是硬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真理评判原则是恒定的。

  中医学校是在“废止旧医”案后先后成立的,中医前辈们意识到中医教育的重要性,遂集结同仁,开门办学,创立中医学校,遍地开花,蔚为壮观,之后各地成立中医学院,成为中医药大学前身,发展到现在,中医药大学体制健全,课程丰富。

  但是,学生在“大而全”的通才教育模式里,因为缺少引路人,反而找不到方向,批量化毕业的学生,很难满足当下人们对中医的需要。本科五年的学习时间里,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而且碍于中医药大学“大而全”的教育模式,使得一些必读的中医经典课程被压缩再压缩。中医教育是以经典为基石的,中医院校教育的成功,不在就业率,关键在于教出一批能够运用中医思维的临床实干青年。

  在中医学校或中医进修学校成立之初,那个时候的中医大部分都是小组教学出来的,他们之中的精英,或被选作教授,或成为教师,或勤于临床,现在成为中医界的精英,“小而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打好了扎实的中医功底,培养了学生的中医思维,在理论临床方面都对中医有了深刻意识,坚定了从事中医事业的自信。

  笔者提倡,可在中医院校教育中,开展“小而精”教学模式的尝试,通过精心选拔,组建热爱中医文化,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青年团体,实行一个老师带教四五个学生方式,一进校门就分配导师,由导师开设书单,先学习基础经典书籍,分配任务,定时检查,严格要求,通过2-3年的基础经典学习考核,再带上临床,在临床中不断完善,学习提高,达到教学要求,给予毕业。不同于大水漫灌的教育方式,“小而精”的滴灌式培养,能够目标明确,因材施教,这将对壮大中医人才队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陈友明)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