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中医学子痛苦与挣扎 - 不如改行学西医(中医院校教育失败典型案例)
来源:岐黄秘录 2019-03-30 [其它] [国际论坛]
今天这篇文章是一位学习中医的青年学子的所思所悟,痛苦矛盾纠结挣扎,他是怎么样从最开始的坚信中医到后来的舍弃中医?为什么他觉得学习中医几年以后接触临床就被疯狂打脸?中医学的有效性如何标准化如何规范化?相信很多青年学子都有这样的困惑……

      鄙人不才,当年因为老爸一句话:“中医治大病,到老还能有口饭”,就稀里糊涂的报了中医学院。自此,本人一生的恶梦就开始了 - 苦苦的学了四年,风雨不误的天天去自习,玩命似的攻读古医书,结果怎样?


  当我大三一上临床,才发现:在医院里,无论是中医院还是西医院,根本没有中医的影子!在一家中医院里,同样是中医学院毕业的“老师”鄙夷地看着我说:“我们根本不用中医!”


  在实习的日子里,我也曾有过美好的纯中医的梦。那时我跟着老中医——还是省级著名的老中医,每日抄方。三天没过,我就发现,他就是把一副柴胡疏肝散反复变来变去的狂用……


  比如,一个破伤风的病人,嘴都张不开了,这本来属于外科的疾病,却偏要收在内科治。“著名老中医”狂开上一把蜈蚣和蝎子。病人喝不下去,就下胃管给灌,病人好玄没死在他手里。最后,外科主任,一个军医大学的教授,实在看不过去了,硬是不买他的面子,强将病人抢过来,努力抢救,居然捡了病人一条命。


  老中医治疗糖尿病很厉害,每次看他只是用一代号——“消渴一号”。“消渴一号”到底是什么呢?因为和中药房的老药师很熟,我有机会去中药房去了解这处方的秘密。大家猜我看到了什么?


  所谓的“消渴一号”方,用老药师的话说:“瞎骗人的,不过是西药面子。”——不过是最普通的西医用的二甲双胍罢了。就这样,病人蜂拥而来。老药师骗得了一个好名声。


  后来,到外科去实习,看到外科对疾病治疗的疗效,真是大开眼界。说来我在中医学院也学过外科,但真是惭愧:不知是我学得不好,还是老师有问题,很多的外科病,在中医学院编的外科书上根本就没有;许多的外科疾病的治疗,也根本不是用中医教科书上的方法去治。


  西医疗法的有效,则从根本上让我怀疑中医的疗效了。再后来,我也曾试着用中医教科书上讲的去给病人处方,根本没有疗效……多么可怕!还被临床带教的老师严厉批评了。


  比如中医吹得神乎其神的清开灵,在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根本就没有医生用。因为只需一支异丙嗪加一支氯丙嗪,就立杆见影见到疗效了。在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这种所谓的灵丹妙药,根本连常规的备药都不是。临床回来,我们一个寝室的同学,深刻地研讨了一夜,大家最后一致得出结论:“垃圾,中医就是垃圾!”


  所有的人,心情都是沉重的,大三以后,大家就无心思好好学中医了。有志气的,去学了西医;有的,索性天天的抱着《谁动了你的奶酪》狂看……大家都看清了中医的无能本质。


  记得一次,和几个中医学院的外系同窗讨论中医中药,我说:“谁,可以告诉我,中医到底治好过什么病?给我一个具体的病名!”整个宿舍里一片沉默。


  当时舍里有八个人,两个针灸推拿系的,一个中药学专业的,一个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两个是中医专业的,另外两个是中医骨伤专业的。


  中医到底能治什么病?样样能的样子,其实是样样不能呀!


  对于中医是不是有疗效,最有发言权的人,就是我们这些在中医学院花费了五年青春的中医学子。我们的内心的苦苦挣扎,我们临床上发现自己所热爱的中医是如此的无能……我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我过去是一个铁杆中医:我热爱内经、伤寒,我狂背汤头,我狂背针灸歌诀——我曾那样醉心于中医的古籍之中。但是,接触了西医,其条理的清晰性,疗效的可重复性,其对病认识的完整理论体系,才让我发现——我的青春,被中医学院耽误了!!!


  第五年我苦学西医,眼界开阔了不少,毕业时考上了一所很有名的医学院的研究生,而同班四十多人,除了五个考上研的(其中四个考本校中医专业),其他没有一个进入医院从事临床。


  其实,大家何尝不想从事临床,可是扪心自问:谁又有临床的本事呢?临床的东西,中医学院根本没有教呀!一个对临床上无所知、或者是极少知的中医学生,本质上连一个西医中专生都不如!中医界的庸医,其比例大约也有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甚至也许可能更多。

 

  毕业那天,大家都喝了许多。许多人打回原藉去农村了,许多人出去跑药了,剩下的不想走,说还要考研,要考中医学院的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我终于转了西医,每天都疲惫而开心地活着。偶而,会在手术室里对他们说:我是中医学院毕业的。他们个个脸上都露着惊讶的表情。我接着说:呵呵,我现在改行,我现在是西医了。


  语气淡淡的,内心却是沉重的。毕竟,我曾经年青,我曾经把我的青春耗在了这个专业上。说不爱,是违心的。但是正如我爱那路边的野百合,它虽然好看,却不能熬成一锅汤,让我果腹。红番茄和野百合一样好看,却更有用,能实实在在的为我熬一锅汤……


  在我的内心中,有两朵花:一朵,是野百合,一朵是番茄花。同样的美丽。曾经,我想把那朵野百合摘走,但是我伸出去的手,半路上因为番茄同样的美和更好的果腹作用,而转了过来。现在,采着番茄花,我的内心是高兴的,尽管偶而会想起那朵野百合…… 

 

        还是让它去自生自灭吧,关我何事?毕竟,它不能果腹。虽样得美,但是,那种美,实际上,是虚幻的。


  以上这篇文章希望引起大家重视与思考,

1.现代院校教育出来的中医没有实战能力几乎都是废物

2.他们的无知言行与片面武断的谬论必会害人害己。

3.要学真正的传统中医勇于实践,放弃嘴把式掌握真把式。

 

据我所知以前那些民间的土医很多都能简方治大病,这些学生是有眼无珠狗屁不通,可恨又可怜。

 

中医生水平分级:

寒热不分,滚粗。

不管多大年纪多大头衔。一律零分。

分出寒热,及格。

分出寒热并能开经方,方子不够简洁,药味过多,合格。也包括开时方。

分出寒热并能开经方,伤寒论原方基本不做加减,良好。

分出寒热并能开经方,理解吃透原方,且能,准确,改动伤寒论原方,优秀。

超越伤寒论,牛人也。鄙人心向往之,现实中却无缘得见。

鄙人看的伤寒论各家学说也有二三十家,甚至更多。看其医案,能令人下酒,达到优秀水准的,百分之三四左右。

所以,好中医师难找。

很多时候,人力所不能及。

中医治疗的观点,纯粹的西医生看来,可能无法理解。

前几天有住院部一个医生问我,你怎么开来开去好像就这几味药?我哂笑:哼,好像你们搞西医的翻来覆去不是那几样西药似得。

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举例:

低血压高血压,真武。

拉稀与便秘。真武。

心动过速与心动过缓,真武或苓桂。

我说,这几种情况,我一个方子同时解决两种情况,你敢不敢开同样的药?

低血压你敢开硝苯地平不?拉稀你敢吃果导不?心动过缓来点倍他洛克?

但我们学伤寒论的,就敢这样搞,爽不?

原理很简单,西医思路,低血压嘛,心功能弱,强心利水,心功能增强,血压上来了。

高血压,血管的水太多了,强心利水,血管多余水分减少,血压就下来了。

拉稀,胃肠太寒,暖起来,肠道温度增高,吸收并蒸发掉多余水分,大便就成型了。

寒性的,便秘,胃肠蠕动太慢,便便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吸收过多,暖起来,胃肠蠕动加快增强,大便就通畅了。

窦性心动过速120,窦性心动过缓50,一个方子吃几天,高的能下来,低的能上去。最理想的状态,都可以到75.

拿出西医生理书,很好解释的嘛,心功能减弱,有的人心肌细胞还不错,就反射性的提高心率来增加心脏输出量,有的人心肌细胞也不行,没力,那就减慢心率,来休息心脏和心肌细胞。

说到底,心动过速,很多时候是一种代偿,到一定程度,就失代偿,变成心动过缓。它俩其实是一种生理状态的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而已。

脸红脖子粗,脉搏有力,硬直弹手的实证不可用此法!!!!!

然后呢,我们开出同一个方子,身体自己很智能的,会自动调节,最后调整到最佳的状态。

但是,对于当代中医生的水平的怀疑,震惊,以及绝望,就是从那时候,刷新我的三观的。

通常每个科室有每个科室的用药习惯,我们当年待得那个科室,喜欢用清开灵,我亲眼看到几例寒症,用清开灵或是双黄连消炎,几分钟就发作心绞痛的。

主任级别的中医生往往看不出寒热。

从我见识到一个地市级,的,主任级别中医生们的普遍水平之后,失望之余,就深思,为什么现在中医是个局面,中医生们都是这个水平?

后来,我上了大专,就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个问题的根源。

我当年生病痛苦之余,一直对祖国医学抱有极大期望,虽然未遇见名医,也从来没有放弃过信心,觉得中医一定可以解决我的问题。

后来果然让我找到了伤寒论。

现在,鄙人可以负责任的说,中医现在这个局面,被许多人否绯,这个黑锅,中医院校教育一定得背。

我自学中医的时候,也在网上买了一套本科教材,坦白说,除去里面的西医内容,实在是帮助不大。

翻了一遍,发回给商家一半多。剩下的,也几乎白板,根本看不下去。现在给老鼠磨牙用。

说句实话,在大学里,我基本不敢听关于中医的课程。怕有不好的影响。除了伤寒论之外。

实在是很讽刺。

絮絮叨叨说这么多,总结一下,但凡有整体观念的,能熟练运用伤寒论的中医生,为患者解决了病痛,这才是最科学的辩证。

另外,西医生们机械生硬的辩证法,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如果是纯西医,鄙人觉得勉勉强强能原谅。

很勉强很勉强。

若是中医生也用西医的,局部,思维,考虑问题,不如,趁早改行。

兄弟们,好好学中医吧,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要从中医开始......

文源: 杏林康青,伤寒论之美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