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慢性支气管炎
来源:《中医现代临床》 2018-11-06 [中医临床]

为支气管受细菌、病毒或物理化学等因素刺激,使粘膜发生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而出现咳嗽、咳痰甚则气喘所致的病症。属中医学“咳嗽”、“气喘”范畴。以中老年发病率较高。据中国六千万人的慢性支气管炎普查,50岁以上患病率为15‰~24‰. 中医治疗有效率为75.3%~95.48%.

 

一、 辨证论治

 

(1)痰湿犯肺(常见于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质粘腻,因痰而嗽,痰出咳平,每于早晨咳嗽加重,伴有胸脘痞满,呕恶,纳少,体倦神疲,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六安煎(制半夏、茯苓、杏仁、白芥子、橘红)

功效:本方宣降肺气,燥湿祛痰,对痰滞气逆之咳嗽有效。

 

(2)痰热壅肺(常见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

主症:咳嗽息短,胸闷,咳时痛引胸胁,痰色黄稠,咯痰不爽,或有腥味,或痰中带血丝,甚则咳嗽而喘、面赤、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鱼腥草。

 

(3)寒饮伏肺(常见于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寒性肺气肿)

主症:咳嗽气急,呼吸不利,胸膈满闷,甚则喘息,喉中痰鸣、咳吐白色泡沫清稀痰或粘痰,形寒背冷,喜热饮,每因气候寒冷而病情加重,舌淡苔滑,脉弦滑或沉弦。

治法:宣肺化痰, 温化寒饮

方药: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

 

(4)脾肾阳虚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喘气呼多吸少,痰多清稀,动则喘咳加重,头眩心悸,畏寒肢冷,胸闷食少,腰腿酸软无力,夜尿较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化痰 温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或固本丸1号(黄芪、白术、党参、防风、茯苓、甘草、陈皮、半夏、补骨脂、紫河车)

功效:西苑医院根据中医学扶正固本的理论,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应用益气固表,健脾益肾法,按辨证论治原则制成复方固本片1号及2号。1号含黄芪、党参、白术、防风、茯苓、甘草、陈皮、半夏、补骨脂、紫河车;2号含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麦冬、五味子、补骨脂,均为0.3克浸膏片,4片/日三次。脾肾阳虚、肺气虚损者服1号,素体阴虚或久服固本1号引起津液不够者服2号。从秋末冬初至次年春天三个月为一疗程,一年后观察对比疗效。

 

1971年~1979年应用固本片1号和2号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该诸疾病所致肺心病)共400余例,取得较好疗效。连续服药三个疗程以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40例中,取得病情稳定及基本稳定97例,占70.7%;有效者125例,占89.3%. 固本片不仅对慢性支气管炎之咳、痰、喘三主症有效,并使部分患者感冒次数及感冒引起三主症的发生减少,体质有所增强。

 

实验研究表明患者服药一个疗程后,痰溶菌酶、血浆免疫球蛋白、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提高,与服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本片可使幼鼠胸腺萎缩,增强小鼠体力,延长小鼠热运动能力,提高密闭缺氧耐力,对SO2刺激所致大白鼠支气管粘液腺的增加有抑制作用。以上实验结果提示,固本丸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幼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对大白鼠支气管炎模型亦有一定的防治作用。[1]

 

二、 专病专方

 

1. 温阳片(附子6克、生地6克、熟地6克、山药9克、仙灵脾9克、补骨脂9克、菟丝子9克、陈皮1.5克,以上为一剂量)

 

2. 滋阴片 (生地6克、熟地6克,山药9克、黄精9克、天冬6克、女贞子15克,陈皮1.5克,以上为一剂量)

 

功效 :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1972~1981年,先后八批共522例,显效率为42.2%~72.5%,经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及部分远期随访,远期疗效满意,通过内分泌和免疫学观察,均有相应改善。[2]

 

三、 对症治疗

 

通过实验,下列药品分别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可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应用。

 

1. 镇咳药:杏仁、款冬花、艾叶、百部、川贝母、枇杷叶、甘草、半夏、紫苑、前胡、旋复花、桑白皮、马兜铃、车前子、棉花根、百合、天冬、麦冬、仙灵脾、苏子、满山红、瓜蒌、矮地茶、虎杖、紫花杜鹃等。

 

2.祛痰药: 桔梗、远志、艾叶、紫苑、半夏、制南星、前胡、沙参、牡荆、皂荚、甘草、紫花杜鹃、全瓜蒌等。

 

3. 平喘药:麻黄、洋金花、杏仁、浙贝母、石苇、旋覆花、鱼腥草、白果、银杏叶、地龙、葶苈子、苏子、半夏、矮地茶、侧柏叶、筋骨草、青木香、木香、厚朴、五味子、冬虫夏草、沉香、胡桃肉、棉花根、橘皮、苦参、艾叶油、丝瓜藤、牡荆等。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医研究院主编:《中国中医研究院建院三十周年论文集》,中医古籍出版社,1985年。

[2] 转引自李聪甫主编《传统老年医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