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招仕富: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验案
来源:广东中医药 2024-08-29 [其它] [名医论坛]

【基本资料】

杨某,女,时年16岁,于2016年11月20日初诊。

 

【发病过程】

家长代诉:患者平素身体一般,不爱运动,比较文静,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腰背疼痛,尤以腰背下及骶髂关节痛较严重。在当地医院检查血沉80mm/h,HLA-B27(+)。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骨质侵蚀硬化性改变,尤以右侧为显著,且病变为活动期;胸腰及骶髂关节面略模糊。一般上午体温36℃-37℃,下午37℃-38℃。月经色暗量少,月经来时2-3个月不等,有痛经史,遂来我院门诊就诊。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腰背及骶髂部位疼痛严重,疼痛时有热痛感,咽干舌燥,伴有低热,胃口差,体质虚弱,脊背僵硬。

查体:舌苔白,质红,脉沉滑弦。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活动期)。

中医诊断:脊痹病(风湿热痹阻经络)。

治法:清热解毒,通调督脉。

处方:予黄柏10g,葛根20g,地黄20g,白芍20g,苡仁20g,甘草10g,桂枝10g,银花藤20g,狗脊15g,细辛3g,威灵仙10g,桑寄生10g,海桐皮10g,牛膝10g。

共7剂,每日1剂,清水浸泡2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取出药液,再加清水复煎,二次药液混合,分二次服用,每于餐后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16年11月27日

患者服药1周后,腰背疼痛程度减轻,下午发热减轻。但咽干体弱,阴虚低热,胃口不好。

处方:既初见疗效,原方基础上加茯苓20g,苍术10g,地骨皮10g,继服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2016年12月04日

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无发热,体弱改善,可以上学,但不能远走,步行快、距离远时仍腰背、骶髂关节痛,疲倦无力,月经不调。复查血沉50mm/h。再以健脾温肾,益气养血,祛湿通督法治之。

处方:予生地黄20g,熟地黄20g,白芍20g,生甘草10g,元参15g,山萸肉10g,石斛15g,狗脊15g,炒杜仲10g,鹿角霜15g,桂枝10g,当归10g,黄芪20g,桑寄生15g。

共7剂,每日1剂,清水浸泡2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取出药液,再加清水复煎,二次药液混合,分二次服用,每于餐后服。

四诊:2016年12月12日

患者诉月经来后前下腹痛,月经血色暗量少有瘀。因最近天气转阴冷,近日腰脊骶髂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大便溏稀,怕冷肢凉,食欲不佳,身体虚弱,精神疲倦。检查血沉26mm/h。此情况属脾肾阳虚,督脉瘀滞,治以温补脾肾,养血通督。

处方:予桑寄生15g,独活10g,狗脊15g,鹿角胶30g,熟地30g,细辛5g,仙灵脾10g,骨碎补15g,秦艽10g,黄芪15g,党参15g,肉桂5g,防风10g,当归10g,茯苓20g,白术15g。

共7剂,每日1剂,清水浸泡2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取出药液,再加清水复煎,二次药液混合,分二次服用,每于餐后服。

五诊:2016年12月19日

患者诉病情显好转,腰脊不痛,骶髂微痛,胃口好,不怕冷,腰骶部有点发沉。精神不疲倦,有时出少量虚汗,与天气没有关系。血沉24mm/h。此情况急性期已过,进入稳定期,当属肾阴虚弱,督脉瘀滞,当滋补肾阴,佐扶肾阳,益气养血,通调督脉,以收全功。

处方:予鹿角胶30g,龟甲胶30g,白芍20g,熟地20g,石斛20g,何首乌30g,独活10g,秦艽10g,细辛5g,黄芪15g,党参15g,仙灵脾10g,蜈蚣3条,狗脊15g,紫河车30g,当归10g,肉桂5g。

共7剂,每日1剂,清水浸泡2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取出药液,再加清水复煎,二次药液混合,分二次服用,每于餐后服。

六诊:2016年12月26日

患者病情稳定,疼痛症状基本缓解。

处方:上方诸药为末,过箩(100目),装入大号胶囊,每日2次,每服4粒(每粒3g),温开水或黄酒送服,续服三个月。

后信息随访患者基本痊愈,愈后正常学习、生活,多年来无复发。

 

【按语】

这是一名渔港青少年典型的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活动期病例,因家人重视,患者得到及时系统中医药诊治。患者青少年无外伤史,腰背及骶髂疼痛持续发作,当考虑到强直性脊柱炎。本病患者急性发作为活动期,体内阴阳失调,风湿热痹阻经络,与正气相搏,牵及腰脊骶髂行走困难,这是湿热瘀毒侵犯督脉,阴阳失调所致,综合观之,为脾肾虚在先,体内生邪在后,本虚邪实,邪热瘀毒顽痹,阴虚内热,督脉瘀滞,治宜清热解毒,通调督脉。患者及家属全程自始至终坚持中医药治疗,吃了近两个月的中药,早期急性发作治疗以稳定病情,血沉基本正常,中后期给予丸药治之。当时冬季现一派脾肾阳虚,督脉瘀滞,常用健脾补肾,温肾扶阳,通调督脉之法,脊痹病得以基本痊愈。

强直性脊柱炎危害性十分大,但对其发病原因及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国内外有关认识归纳起来不外①自身免疫学异常;②家族遗传因素;③内分泌因素;④病毒细菌感染;⑤其他因素;⑥中医学认为肾虚为內因,阴阳失调,气血不足,督脉受损,诱因是感受外邪,部分因外伤引起,属脊痹病。

临床特征:本病早、中期维持时间长,可达数年至十数年,晚期因脊柱两侧韧带已骨化,或脊椎间盘退化增生搭桥,严重畸形,驼背而致残,此时诊断容易,治疗却难。本病症状①下背部或腰骶部疼痛;②早晨起床时腰脊发僵,活动不利,可谓晨僵;③上升性疼痛,即自骶部向上蔓延性疼痛;④游走性胸背痛;⑤脊柱活动明显受限,甚至部分僵直;⑥非对称性外周(肢体)关节炎;⑦足跟痛;⑧全身疲乏,短气,乏力;⑨视力减退或有虹膜炎。尽管有以上诸多临床症状危害,但往往不被重视,常经泛泛治疗取效后就停止治疗,但事实上并没有完全制止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因此,必须要向广大人群科普教育,了解本病的早、中、晚各期临床特征,给予足够重视,系统性全程防治,还可予针灸按摩,康复理疗,提高疗效,确保人们身心健康。

(本案编写:李华胜、黎景明、陈载钊)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医学指导:招仕富 主任中医师】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