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郝建军:清胃热,调肝脾治疗胃炎案
来源:广东中医药 2024-06-22 [其它] [名医论坛]

【基本资料】

刘某某,男性,时年38岁,于2023年9月8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自述反酸症状持续1年余,常有大便溏稀,虽胃不胀但矢气多,睡眠质量一般,汗多。自新冠感染后,眼部易肿胀,且常有过敏现象,主要表现为眼肿。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反酸明显,大便溏稀,矢气多,胃纳不好,睡眠一般,眼部易肿胀,常有过敏现象。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数。

既往史: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等病史。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胃炎。

中医诊断:嘈杂(胃热脾寒)。

治法:清热和胃,调和肝脾。

处方:予黄连片15g,黄芩片15g,黄芪30g,地肤子20g,浮小麦 30g,茯苓15g,地黄20g,海螵蛸15g,蒲公英15g,枳壳20g,黄柏15g。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3年10月23日

患者复诊时表示大便正常,胃不胀,但反酸及眼干眼痒症状仍存,汗多。

处方:考虑患者胃热症状有所缓解,但肝热仍存,故在初诊方剂基础上加减如下:黄连片20g, 黄苓片 20g,黄芪50g,黄藜 15g,生地黄20名,海螵蛸 30g,蒲公英20g,枳壳 20g,黄柏15g,熟地黄 20g,葶苈子20g,防风15g,菊花20g,夏枯草 20g。

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

患者服药后诸症消失,再服原方10剂而愈。

 

【按语】

本案患者的嘈杂(胃热证),其病机主要在于胃热炽盛,胃酸上逆。肝脾不调,脾虚寒而腹泻,上热下寒,治疗清胃热而补脾气,调和肝脾,遵循 “清热和胃,调和肝胃”的治疗原则,选用黄连、黄芩等清热药物,以及海螵蛸、蒲公英等制酸药物,旨在清热降火制酸。复诊时,患者反酸症状逐渐好转,但仍有其他伴随症状出现,如结膜炎、大便不成形等,二诊调整方剂,根据《黄帝内经》所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注重调理脾胃,用大剂量黄芪补脾使其恢复正常功能。对于复诊出现的眼干眼痒症状予地肤子、防风、菊花、夏枯草清肝明目治疗,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黄埔区中医医院,医学指导:郝建军 主任中医师】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