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高慧辨治盆腔炎经验介绍
2023-03-27 [中医临床]
高慧,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

盆腔炎是临床难治性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之一,其盆腔黏连和慢性盆腔痛西医认为是很难逆转的。高教授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总结前人经验,经多年临床实践,提出盆腔炎有湿性炎症和干性炎症之不同。

急性盆腔炎多为以渗出为主的“湿性炎症”,中医立法应以清热解毒、清热利湿、利水消肿为主,佐以活血化瘀。

慢性盆腔炎多为以增生、粘连为主的“干性炎症”,中医立法应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祛瘀消癥为主,佐以清热解毒。

同时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理疗,中药外敷,中药阴道上药,针灸等中医传统疗法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有关盆腔炎的研究,2000年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盆腔炎属中医“癥瘕”、“妇人腹痛”、“带下病”、“无子”等疾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经行产后,胞门未闭,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积于胞宫而致,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夹杂,缠绵难愈。现代医学认为其病理改变主要是长期炎症刺激,致使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盆腔组织粘连,病灶不易清除,因而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顽固难愈。

盆腔炎的治疗,目前西医多采用抗生素,但由于该病患者盆腔组织粘连和局部循环障碍,抗生素难以渗入局部发挥作用,对消除炎症浸润之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效果较差,且抗生素不具备缓解粘连和止痛作用,故效果不满意。而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活血、软坚散结的作用,可使瘢痕组织软化、松解,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以促进炎性包块及增生组织的吸收,是治疗盆腔炎较为有效的措施。

 

 

盆腔炎的证型及用药

(1)湿热蕴结证

症见:低热起伏,腰酸背痛,月经不调,带下稍多,色黄而稠,味臭。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细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药:四妙散加减(苍术10克、黄柏10克、川牛膝15克、薏米20克、红藤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土茯苓10克、夏枯草10克、炙甘草10克等)。

湿热甚加茯苓10克、厚朴10克、大腹皮10克;便溏加白术10克、藿香10克。

中成药:妇炎康胶囊4粒日三次口服。金刚藤胶囊4粒日三次口服。

(2)寒凝气结证

症见:小腹胀痛,得温痛减,烦躁易怒,胸胁胀满,畏寒肢冷,经色紫暗有块。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脉沉细。

治法:散寒除湿,理气止痛。

方药:自拟温盆汤加减(肉桂15克、干姜10克、乌药10克、小茴香10克、枳实10克、赤芍15克、薏米20克、蒲黄10克、红藤10克等)。

四末不温加制附子10克(先煎);腹中结块加鸡内金10克、桃仁10克、莪术10克。

中成药:温经颗粒5克,日二次口服。艾附暖宫丸1丸日二次口服。

(3)血瘀痰阻证

症见:小腹坠痛,肛门坠胀疼痛,痛时拒按,少腹包块,经色紫暗有块。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脉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方药:桃红四物汤为主(当归10克、川芎10克、丹参15克、桂枝15克、茯苓15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夏枯草10克、蒲公英15克等)。

腹痛较甚加白芍10克、延胡索10克、水蛭10克。

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4粒日三次口服。止痛化癥胶囊4粒日三次口服。

以上证型若有包块者加三棱10克、莪术10克、山甲10克;肾虚腰骶疼痛者加寄生15克、川断15克、补骨脂10克;有盆腔积液者加土茯苓15克、夏枯草10克。

 

 

其他中医疗法

除口服中药汤剂外,高教授还运用其他中医疗法。

(1)黄芪注射液加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

(2)中药保留灌肠。将药液经肛门灌入直肠、结肠,避免了口服药的首过效应,药物经肠管局部弥散吸收,离盆腔患病部位近,药到病所迅速,抗炎抗粘连效果好。

中药保留灌肠方法:将导尿管插入肛门15cm左右,将温度适中的中药液100ml徐徐灌入,保留30分钟以上,若在临睡前注入,保留至次日清晨疗效更佳,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注药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可刺激肠管,引起腹痛,大便与药液可立即排出,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基本方:丹参15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莪术10克、穿山甲10克、肉桂10克、连翘15克、夏枯草10克、土茯苓10克等。

(3)合中药理疗,采用具有电场效应、磁场效应、热效应、震荡效应的理疗机进行盆腔体表投影区及穴位理疗,可松解盆腔粘连、止痛、促进炎性代谢产物的吸收消散。将中药散剂和水煎剂(均为自拟方)装入外敷袋,放入电极板进行理疗。也可用中药场效应仪(中药散剂入药袋,干导药)、电脑多功能治疗仪进行离子导入治疗。

(4)针灸治疗时,各证型选穴均以任脉、冲脉的穴位为主,配以十二正经的穴位以及子宫穴和子宫、附件体表投影区的阿是穴,强刺激,留针20分钟,寒凝气结型加灸法,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一周,可用1~3个疗程。

(5)中药膏剂外敷法,采用中药饮片(自拟方,按不同证型分别拟方)加入香油浸泡,加热熬制中药煎液,浓缩成膏状外敷。

部位:双子宫穴、中极、气海、关元。

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10天,可用1~3个疗程。

 

本文摘编自杨新建著《河北省中医名家经验集》,特表致谢!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