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牙齿黄黑、口臭,试试这几个中医古方
来源:广东中医药 2022-07-11 [中医临床]

牙齿黄黑

 

1.揩齿方——摘录自(《太平圣惠方》)

 

盐四两,杏仁一两。盐烧过,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上件药,都研成膏。每用揩齿。治齿黄黑,令白净,甚佳。

 

【方药解说】牙齿黄黑,开口便见,影响美观,使人烦恼。本方用盐煅过研细,杏仁开水泡浸后去皮、尖及双仁者,然后一起捣烂如泥,即可使用。每天早晚各挑一些放在牙刷上,用来刷牙,不但能使牙齿白净,而且还有防龋功效。方中食盐具有良好的“坚骨固齿”(《医林纂要》)作用,同时兼有清热凉血功能,因此对保护牙齿和治疗牙病十分有效,如《永类钤方》用以坚齿,《唐瑶经验方》用治风热牙痛,《食疗本草》 用治龋齿动摇,《千金要方》用治齿龈宣露,《肘后方》用治齿痛出血等等;杏仁具有良好的防龋功效,因为它善于“杀虫去风”〈《食疗本草》 ),杀虫可以防龋,而去风则可止痛,所以许多古方中都用本品治疗牙齿疾患,如《千金要方》用治牙齿痒疼,《食疗本草》用治牙齿虫,《普济方》用治风虫牙痛,《经验良方》用治齿痛浮动等等。据《可居杂识》 记载,清代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李慈铭,曾经满口牙齿黄黑,用过很多方法治疗,都没有明显效果,使他十分苦恼。有一次他在翻检《四库全书》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处方,就依方配制,使用数天之后,黄黑渐渐退去,半年以后,别人就都羡慕他有一口好牙齿了。

 

2.地黄散——摘录自(《御药院方》)

 

猪牙皂角、干生姜、升麻、槐角子、生干地黄、木律,华细辛、旱莲、香白芷、干荷叶各二两,青盐一两。上剉碎,用锅子内烧,有青烟,存性为度,用纱罗子重罗,另研青盐末和匀,同入药内。每用少许刷牙。蘸药刷牙,合口少时,有涎即吐,然后用温水漱口,早晨临卧用。治牙齿黄色不白。常用此药,令牙齿莹白,涤除腐气,牙齿坚牢,龈槽固密,并黑髭鬓。

 

【方药解说】据说这是五代人陈抟的刷牙药。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 “希夷先生”,因此后人尊称他为“陈希夷”。他是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人,生于唐代末年。曾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被录取,后来就在华山隐居学道,传说他的修炼方法与众不同,以睡为主。当时宋太祖也下得一手好棋,慕名前去拜访他,要求对弈,并以华山作为赌注,结果宋太祖把华山输给了陈抟。这个秘方原来刻在华山的莲花峰上,形式是一首诗:“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熟地黄,木律旱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青盐等分同烧煅,研细将来使最良,揩齿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方中猪牙皂角为治疗风虫牙疼及擦牙使白的要药;升麻善治胃热牙痛,牙根浮烂恶臭;干生姜能制虚火,止齿痛,细辛能散郁火,可治龋齿肿痛:木律即胡桐泪,据《本草图经》载:“古方稀用,今治口齿家多用,为最要之物”,凡牙齿疼痛及牙宣、牙疳、骨槽风、龋齿等病,均可治疗,荷叶能清热和中,护齿止疼;槐角子即槐实去掉果荚后的种子,古人认为有“明目补脑”(《本草图经》)作用,并能“治口齿风”(《珍珠囊》),生干地黄补肾益精,是固齿护牙的要药,对牙齿浮动、虚火疼痛、牙疳露龈、脓血口气等有很好的疗效;旱莲草益阴补肾,善于清降虛火,固齿止痛;青盐即晶盐,擅长“坚骨固齿”(《本草备要》),常用于虛火上炎,牙齿浮痛等证候;更加入一味白芷,可以除口齿气臭,并治风热牙痛。

 

以上诸药配合,能起到补肾以固齿,洁齿以保健的作用。之后许多方书都予转载,如《三因方》、《澹轩方》、《瑞竹堂经验方》,《永类钤方》、《袖珍方》、《普济方》、《经验秘方》、《医方大成》、《玉机徵义》等等。其中《三因方》的记载尤其详细,不但指出旱莲草与升麻是其中的要药,而且历举验案,足见效验显著。

 

3.玉池散——摘录自《普济方》)

 

升麻、藁本、甘松、兰草、香白芷、川芎各一两,细辛、青盐、生地黄、地骨皮各二两,皂角三挺,麝香少许。上为细末,并入一处,研匀。每日早晚揩牙,如常用。治牙齿垢腻不洁净。

 

【方药解说】本方善于治疗牙齿垢腻不净,并能清洁口腔,所以称为“玉池散”,而玉池则是道家对口的一种称呼,如《黄庭内景经》:“口为玉池太和官”。本方实际上是上方去掉干姜、木律、旱莲草、槐角子、荷叶等五味药;加入藁本、甘松、兰草、川芎、地骨皮、魔香等六味药而成。这些加入的药物中,地骨皮功能清降虛火,“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糟风”(《日用本草》),《肘后方》则单用煎漱治疗风虫牙痛;藁本长于祛风止痛,川芎善于活血和营,两药对齿痛、口臭有良效;甘松是治疗口齿疾患的要药,并对肾虚齿痛有治疗作用;兰草指佩兰,清香绵延,善除浊气口臭。以上药物除地骨皮之外,全是芳香药品,因此使用以后,满口芬芳,不但垢腻尽去,牙齿洁净,而且口臭得除,齿痛可防,实为养护牙齿的一个良方。

 

4、御前白牙散——摘录自(《景岳全书》)

 

石膏四两,大香附一两,白芷七钱半,甘松、三奈、藿香、沉香、川芎、零陵香各三钱半,细辛、防风各半两。石膏另研,余药同研,共为细末,和匀。先以温水漱口,次擦之。白牙洁齿。

 

【方药解说】方中的石膏,作为摩擦剂使用,本品能去垢腻,使牙齿白净,所以《日华子本草》上说它“揩齿益齿”,研制时必须要求极细,才能有利无弊。其他药物都是芳香之品,这是本方的一个特点。这些芳香之品具有行气活血、祛风化湿等多种作用,其中行气药物最多,有香附、甘松、三奈、沉香、零陵香等五味;祛风药次之,有细辛、防风、白芷等三味;活血药与化湿药最少,前者仅川芎一味,后者仅藿香一味。这些药物对口齿疾患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是经过精心选择配伍而成的。本方虽为御用药品,但药物平常易得,配制简单。此外,《必用之书》载有一个金代皇帝洁齿的宫廷秘方,题为 “金主牙药”。方用真胆矾、金丝矾、腻滑石各一两,各自研成细末;砂仁、川芎、华细辛各二钱半,好茶叶三钱,一起研为细末,然后将所有药物和匀,过筛备用。每日早晨、晚上用药末刷牙,刷后稍等片刻漱口。二矾都善于防治口齿疾病,尤其是胆矾,《外台秘要》认为能使齿落复生,并止疼痛;金丝矾即明矾,《肘后方》用来治疗 “历齿积久碎坏欲尽” 等证;方中使用茶叶,也寓有深意,苏东坡《茶说》 中指出:“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虫”,说明茶叶不但能清洁口腔,而且可以预防龋齿,所以附在这里作一介绍。

 

口臭

 

1、五香丸——摘录自(《金要方》)

 

豆蔻、丁香、藿香、零陵香、青木香、白芷、桂心各一两,香附子二两,甘松香、当归各半两,槟榔二枚。上十一味末之,蜜和丸,如大豆。每含一丸,咽汁,日三夜一,亦可常含咽汁。治口及身臭令香,止烦散气。

 

【方药解说】导致口臭的原因,大多数是胃火太旺及口腔不洁净引起。本方纯用辛香温热的药物,只适用于口腔不洁净引起的口臭,或湿浊内盛而尚未化热引起的口臭,胃热者应绝对禁忌,否则火上加油,热更盛而阴更伤,就会变生他病。

 

方中以丁香、藿香、零陵香、香木香(广木香)、甘松香五种香药为主,所以命名为“五香丸”,其实本方除槟榔之外,其他各药也无不具有浓郁的芳香。丁香是古人治疗口臭的要药,据宋代大科学家沈括考证,汉代郎官向皇帝奏事的时候,口中要含丁香,目的是为了对皇帝说话时的口气芳香,其他药物也都是古人香口或香发、香身的常用药品,藉以辟浊气而除口臭;槟榔“能坚齿,解口气”(《随息居饮食谱》),海南人嗜之如饴,对于本品的利弊,前人见解很不一致,只有张景岳说得最为中肯,他在《本草正》中指出:“槟榔本草言其破气极速,较枳壳、青皮尤甚。若然,则广南之人朝夕笑噬而无伤又岂破气极速者!总之,此物性温而辛,故能醒脾利气,味甘兼涩,故能固脾壮气,是诚行中有留之剂。观《鹤林玉露》 云:饥能使之饱,饱能健之饥,醉能使之醒,醒能使之醉。于此四句详之,可得其性矣”。

 

2、甘露饮——摘录自(《和剂局方》)

 

桃杷叶、干熟地黄、生干地黄、天门冬、麦门冬、石斛、山茵陈、黄芩、枳壳、甘草各等分。枇杷叶刷去毛,生干地黄去土,天门冬、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山茵陈去梗,枳壳去瓤麸炒,甘草炙。上药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小儿一服分为二服,仍量岁数加减与之。治丈夫,妇人、小儿胃中可热,牙宣口臭,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即尤饥烦,不欲饮食,及目赤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痈,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之。

 

【方药解说】《和剂局方》的全称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是宋代官府编著的著名方书之一。据文献记载,早在元丰年间(1078—1085),太医局已将全国各地所献的医方进行临床验证,确有良好效果的,按方配制成成药推广使用。到崇宁年间(1102—1106),正式成立了 “和剂局”这一专门机构管理,局中所立的制剂规范就称为 “局方”。在大观时(1107—1110),这些局方经名医陈承、裴宗元、陈师文等精心校正,汇编成书。本方出在卷六的治积热门绍兴(1131—1161)续添方中。这是一个治疗胃热导致口臭的常用有效方剂,药性平和稳妥,既能清热,又能滋阴,还能化湿,具有多方面的功效,从上面所列的适应症来看,治疗范围已经不小,何况本书在引录时又删去了一节治疗黄疸的文字。

 

方中石斛、枇杷叶、黄芩、山茵陈善于清胃热而除口臭;二地、二冬能滋肾养阴,肾水充足则可以制约虚火;枳壳疏理气机而运脾胃,脾胃调和则胃热自然不生,甘草调和各药而护脾胃,并有清热作用。诸药配合,有清有补,有运有和,立法周密,所以效果很好。山茵陈一般指玄参科植物阴行草,俗称 “铃茵陈”或“西茵陈”,其实阴行草的应用历史较晚,古方中所用的山茵陈即“绵茵陈”,李时珍谓:“茵陈昔人多莳为蔬,故入药用山茵陈,所以别家茵陈也。■

 

【来源:本文内容整理自中国养生丛书《千金美容方》,方春阳编著,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部分中药图片来源于药用植物图鉴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