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仝小林院士辨治过敏性鼻炎
2022-04-11 [中医临床]
仝小林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也是2020年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时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其学贯中西,对于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有深入的研究,认为中药在抗过敏方面具有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且毒副反应较少的特点。指出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机体在肺、脾、肾等脏腑功能低下、抵抗力不足的基础上,外邪内侵,伏留于黏膜之表,日久成为“伏邪”,后值外邪引动,伏邪内发,而为过敏。在下文中将介绍仝小林院士对于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辨治思维与经验。

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清涕不止、鼻痒难忍、喷嚏连连,常可伴随荨麻疹等皮肤过敏症状。中医学将过敏性鼻炎多称为“鼻鼽”。

过敏性鼻炎的致敏多由基因调控或环境诱导的黏膜免疫调节和耐受机制的变化引起,而过敏性鼻炎病变主要在鼻部粘膜,仝小林教授认为鼻部粘膜病变可从“表病”论治,而粘膜免疫系统则相当于中医药学概念中的“卫气”。卫气(黏膜免疫系统)作为第一层免疫防线,都具备防御外邪,监督识别有害病原微生物,维持黏膜内稳态。若患者肺脾肾虚,表里阳气卫气皆不足,机体免疫力低下,则时气稍有变化,就无法调适而诱发过敏反应。故一般好发于寒冷季节,受风寒易发,时气转暖则发作缓解。

(编者按:《灵枢》中言“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阳气和利而做嚏其实可以看做是人体免疫系统自卫自愈的一种本能,喷嚏可排出上鼻腔粘膜上的异物或过多的分泌物。古代中医常有取嚏法,以治疗阳气阻遏,邪气郁闭之症。如《素问》云:“凡暴厥而死者,以其心肾之气闷绝也,故用药通其鼻,得嚏者生,无嚏者死。”但同时内经也言“肾为欠,为嚏”指出了肾气不足也会导致病理性喷嚏,而《金匮要略》中所言:“夫中寒家,善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也指出了中焦虚寒者也善嚏。因为“卫出于三焦”,肺脾肾三脏正是卫气生成之脏,此三脏阳气不足皆可导致卫气不足而易受到外邪侵犯,从而采取喷嚏的方式以祛邪外出,许多患者因此也有连续喷嚏后感觉人体轻松或发热汗出而鼻塞恶寒等症状减轻之感受。)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首先,鼻为肺之外窍,宜通不宜塞,故临证常用鹅不食草、辛夷花、苍耳子走窜通窍之品,令鼻窍通利,疾患易愈,无论寒热,皆可应用。此三药组成的小方即为“仝氏通窍鼻炎汤”。

辛夷味辛温,归肺、胃经。具有通鼻窍、发散风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头痛、鼻塞、浊涕、鼻鼽、鼻渊等病症。《本草纲目》曰“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头,所以能温中、治头面目鼻之病”。

鹅不食草始载于南唐陈仕良的《食性本草》,《本草纲目》以“石胡荽”为正名,云:“石胡荽,其气辛味重不堪食,鹅也不食之”。鹅不食草,味辛,温。归肺经。功能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本草汇言》言其:“利九窍,通鼻气之药也。其味辛烈,其气辛熏,其性升散,能通肺经,上达头脑。”现代药理研究鹅不食草能明显降低炎症组织中组胺的含量,具有抗过敏的效果,并且能降低炎症组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缓解黏膜水肿和充血。

苍耳子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肺经。功能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其常与辛夷配伍使用,其除了可宣通鼻窍外,还擅长散风湿,对于鼻涕较多或浊涕较多尤为适宜。

在临床实践中,仝院士常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循证医学证据调整药物用量。临证时,辛夷常用剂量3~9g,鹅不食草10~30g,苍耳子6~15g。由于辛夷、鹅不食草、苍耳子具有胃肠刺激,临床观察胃痉挛发生率约为2%~3%。因此,临床运用时常从小剂量开始,尤其是第一剂最关键。在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再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用量。

在通窍方基础上再根据以下三种不同的情况进行配伍治疗。

1、鼻流清涕为主

发作期外受风寒兼阳气内虚,可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解表。方中附子解里寒,麻黄解表寒,佐以辛温香窜之细辛,既助附子以解里寒,更助麻黄以解表寒。(药理学研究表明,麻黄附子细辛汤能够使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升高、CD8降低、CD4/CD8比值恢复正常,从而使低下的T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状态。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对大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有抑制作用的,并且能减少豚鼠喷嚏和流涕症状,对白细胞介素-4具有抑制作用,从而产生良好的抗炎效果。)

缓解期则宜以肾气丸、八珍汤等补益气血阴阳,尤其注重温补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生命活动之源动力,故肾中阳气充备,少火足以生气,则气血阴阳调和,机体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若遇时气变化,亦能及时调适。对于平素极易感受风寒的易感综合征者,可常服玉屏风散固护卫表,御风驱邪,以增强体质、减少感冒发作频次。

2、过敏症状显著

发作期若清涕、喷嚏不止,过敏反应症状较重,还应配合收敛法,固表敛津,防止外邪进一步侵袭从而缓解症状发作,常合用过敏煎,用乌梅、五味子等酸味药收敛抗过敏。

3、鼻流浊涕

亦有少部分过敏性鼻炎表现为鼻流脓黄涕,为火热郁于上焦肺系所致,可以用凉膈散清泄上焦火热。亦有表寒内热者,涕虽黄浊,但畏寒怕冷,此时当以麻杏石甘汤法解表清里。

外治法:

若是外感寒湿所致的鼻塞,指出可以用感冒熏鼻香药方藿香6g、白芷6g、紫苏6g),将以上药物研粉,放入杯中,用热水冲开,趁热熏鼻,以起到快速的芳香通窍之效。另外,三伏贴疗法对于缓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的发作亦有辅助治疗作用。其依据“冬病夏治”原则,以白芥子、细辛、半夏、生姜等温热药物敷贴于肺俞、膈俞、肾俞、膏肓等穴位,通过局部治疗以温补肺脾肾,起到增强体质、缓解过敏反应的作用,故可建议患者作为辅助治法。

【验案赏析】

案例1:

张某,女,35岁,2019年9月23日初诊。

诉过敏性鼻炎10余年,反复发作,现鼻痒流涕1月余,鼻流清涕,遇冷及稍劳累后发作,间断使用开瑞坦及激素药物效果欠佳。

刻下症见:鼻痒,遇冷做嚏,鼻流清涕,怕冷怕风,大便质稀,日2~3次,夜尿2~3次。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弦细。

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

中医诊断:鼻渊(阳虚风寒)。

方用:麻黄6g,附片(先煎)12g,细辛3g,炮姜9g,鹅不食草15g,辛夷15g,蝉蜕6g,桂枝30g,黄芪30g,防风9g,麸炒白术15g,茯苓30g,甘草片9g,鹿角霜(先煎)30g,菟丝子30g。14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019年10月14日二诊:鼻痒流涕好转,发作次数减少,怕冷减轻,白天汗出较多,怕风。药用:麻黄6g,附片(先煎)12g,细辛3g,炮姜9g,鹅不食草15g,辛夷15g,蝉蜕6g,桂枝30g,黄芪30g,防风9g,麸炒白术15g,茯苓30g,甘草片9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14剂,水煎服,早晚分服。于11月23日随访,鼻痒流涕症状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汗出减轻,少许怕冷,间隔一段时间自行抓药服用,无其他不适。

按:仝小林院士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靶症为遇风做嚏、鼻流清涕、鼻塞鼻痒,畏寒怕冷,靶态为阳虚受风寒,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靶方治疗阳虚风寒湿型鼻炎,加用鹅不食草、辛夷靶药。该患者反复鼻痒做涕,怕风畏冷,此为阳虚易感风寒的典型症状,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用鹅不食草、细辛温阳通窍。患者舌淡胖,脉沉细,此为肾阳不证,加用鹿角霜、菟丝子温补肾阳。

 

案例2:

邵某,女,38岁。2009年12月16日初诊。

主诉:面部痤疮5年,月经不调5余年。

头痛,遇冷空气则喷嚏不断、鼻干、鼻塞、双目时痒,干咳无痰平素手足发凉,大便偏干,2~3d1次。近5年来月经逐渐减少,一般2~3d干净,色暗,有血块,月经之前腰腿酸痛,乳房胀痛,痛经,自觉手肿,眼脸肿。既往史: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子宫B超示:不排除子宫腺肌瘤可能。苔白底瘀,脉沉弦。

西医诊断:痤疮,月经不调。中医诊断:粉刺,月经量少。

方药:生麻黄9g ,附子30g(先煎),细辛30g,桂枝30g,茯苓30g,桃仁15g,大黄9g(单包),莪术30g,三七30g。月经来时分早、中、晚、睡前4次服用,血量大时停药。

2009年12月23日2诊:服上方1周,今日来潮,仍色暗,量少,腰酸、乳房胀痛、腹痛较前减轻30%,面部痤疮明显好转,四肢、眼睑浮肿略减轻大便可,双下肢酸胀,膝部尤甚。脉沉细,舌底瘀,舌质暗,齿痕。原方加附子60g(先煎),生麻黄12g,大黄6g,原方继服,3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

按:该患者月经不调5年,有月经渐少、色暗、有血块、痛经、腰酸眼睑及手肿等症,苔白底瘀脉沉弦,为寒湿偏盛,痰瘀互结,脾肾不足之象,患者有过敏性鼻炎及慢性咽炎病史,久咳、喷嚏、流涕则肺气不足,慢性咽炎与肺、肾二经皆为相关,肺肾阴液不足,虚久必兼瘀,瘀久必热,更加导致月经情况的恶化。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散寒,以桂枝茯苓丸中的主药桂枝,茯苓桃仁配以莪术,三七活血化瘀缓消癥块全方切中病机,体内寒湿之邪既消,颜面痤疮也慢慢减退。全方以温里祛寒为主,兼以活血消癥,疾病得愈。

 

案例3:

患者,女,35岁,2019年8月5日初诊。

主诉:鼻塞鼻痒5年,加重1年。

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鼻塞、鼻痒,春季发作,近1年发作频繁,春秋季节尤其明显,当遇凉风、空调、闻异味时加重。于当地医院,明确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刻下症:鼻塞,流清涕,鼻痒,晨起喷嚏连连,容易疲劳,颈部僵硬不舒,饮食一般,睡眠尚可,二便调。舌质淡,舌底瘀滞,舌苔白腻,脉沉弱。

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中医诊断:鼻鼽;

辨证为寒湿瘀滞、脾虚不运。

治法以健脾除湿为主。

治疗予仝氏通窍鼻炎汤加减:辛夷6g(包煎),鹅不食草15g,苍耳子9g,茯苓30g,生白术15g,炒白术15g,葛根30g,羌活15g,荆芥30g,防风15g,甘草10g。28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并嘱患者禁忌一切寒凉食物。

2019年9月9日二诊:患者服药28剂后复诊,鼻塞鼻涕减轻,鼻痒好转,饮食稍增,眠可,二便调。

舌质淡,舌底瘀滞,舌苔白腻,脉沉。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效不更方,守上方加减治疗3个月后,以上症状基本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根据患者症状,已明确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结合其临床症状,参照舌脉,四诊合参,辨病为鼻鼽,辨证为寒湿瘀滞、脾虚不运,治法以健脾除湿为主。处方以仝氏通窍鼻炎汤为基础方,方中辛夷、鹅不食草、苍耳子一方面针对鼻塞、鼻痒的症状而打靶,另一方面调节机体寒的状态,为态靶同调的靶方靶药:葛根针对颈部僵硬不适而用:茯苓、生白术、炒白术健脾除湿;羌活、荆芥、防风祛风利湿。整个处方药物是以调态打靶为核心,结合现代医学药理研究成果而组成,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

 

本文摘自《辛夷、鹅不食草、苍耳子治疗鼻炎》《态靶辨证在过敏性鼻炎风寒湿型的运用》《仝小林教授以经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