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延寿化瘤丹治疗结肠癌
来源:岐黄民间传承 2019-01-02 [中医临床]

郑承彩,男,54岁,住武汉市江汉区。患者于2008年9月发现腹部有包块,经结肠纤维镜检查,诊断为结肠曲部肿瘤。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施行手术时,肉眼观察见结肠周围有淋巴结转移,作根治术。病理切片诊断为:横结肠低分化腺癌,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术后伤口愈合尚好,半月后出院。当时估计预后极差,患者家属已准备后事。出院后用化疗5-Fu注射液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形体且渐消瘦。

    

同年12月29日来我所求治,此时结肠癌手术已近三个月,证见腹痛,右肋下痛,创口刺痛,咳嗽阵作,大便溏泄,日行六七次,两手肿胀,右锁骨上可摸到淋巴结。脉细弦,舌苔薄黄。术后气血两亏,癌毒已经扩散。拟用益气养阴,活血定痛之法。给予延寿化瘤丹(山蛩虫100g,蟾衣50g,西洋参50g,共碾为末,装入0号胶囊,一日4次,一次6粒,温开水送下)并拟汤药处方:太子参15g,炒当归10g,白芍10g,三七粉10g(分吞),鼠妇10g,绞股蓝15g,石见穿15g,蛇六谷10g,黄药子10g。水煎,一日一剂。

 

 

    

2009年1月3日二诊:咳嗽减轻,手术疤痕部位疼痛已除,胃纳尚可,大便夹有黏液。脉弦,苔薄黄。肠腑积浊未尽,脾土受伤,血络不和,续服化瘤丹,原方出入再进。太子参15g,炒白术10g,生黄芪30g,大白芍10g,蓬莪术10克,荆三稜10g,炙鸡金10g,参三七粉10g (分吞), 绞股蓝15g。水煎,一日一剂。

    

2月4日三诊::药后大便仍溏,但黏液已少,日行三四次,脉弦苔薄,前法再治。太子参15g,炒白术10g,炒当归10g,大白芍10g,参三七粉10g (分吞),绞股蓝15g,地榆炭10g,石榴皮10g,煨肉蔻5g。水煎,一日一剂。

    

3月5日四诊,自觉症状消失,脉虚而细,苔薄白,继续服用延寿化瘤丹;再拟:太子参15g,炒白术10g,生黄茋30g,怀山药20g,绞股蓝15g,蛇六谷10g 。水煎,一日一剂。

    

4月初,患者来电话称,身体无任何不适,犹恐肠癌复发,要求续服化瘤丹胶囊。于是每月寄药至今,平安无事。

    

按:中医认为本病的产生多由于素体虚弱,脾肾不足,复因饮食不节或误食不洁之物,或忧思抑郁,久泻久痢,或感受外邪等因素,致使湿热蕴结,下注浸淫肠道,引起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湿毒瘀滞凝结而成肿瘤,湿热、火毒、瘀滞属病之标,脾虚、肾亏、正气不足是病之本,二者互为因果,由虚而致积,因积而益虚,久则积渐大而体更虚,治疗难以速效,久则神离气脱。属中医肠瘤、伏梁、肠覃、息肉、癥瘕、腹块、积聚、锁肛痔等范畴。中医对大肠癌的病因的认识主要有饮食因素、起居不节、感受外邪、先天因素、情志因素、正气亏虚等,并强调诸因素共同致病;大肠癌类似证候多为本虚标实,治疗以磨坚破结、活血祛瘀、祛风涤痰等为主。其中主要是从痰论治、从瘀论治。明清医家认识到治疗积聚、癥瘕应分期论治,攻补兼施,综合治疗,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治法不同。

    

该病在中医文献中属于“积聚”、“脏毒”“、肠澼”“、肠蕈”等范畴。《景岳全书·积聚》指出:“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诸病源候论》认为:“肠蕈者,寒温失节,脏之气虚弱而饮食不消,聚结在内,盘牢不移动者是也。”《医宗金鉴·脏毒论》中记载:“此证有内外阴阳之别。发于外者,由醇酒厚味,勤劳辛苦,蕴注于肛门,两旁肿突,形如桃李,大便秘结,小水短赤,甚者肛门重坠紧闭,下气不通,刺痛如锥……大便虚闭。”

    

现代医学认为结肠癌的病因与高脂低渣饮食习惯、肠道慢性炎症、肠道腺瘤、家族性腺瘤息肉病、部分化学致癌物有关。其临床表现在早期可无任何表现,逐渐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脓血便、便血,腹部出现包块,乃至出现肠梗阻。乙状结肠镜检查、结肠造影(包括钡气双重造影)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血清CEA检查无论是对的进展或是对其预后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细胞病理学诊断是大肠癌诊断的重要依据,其主要组织学分型有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等。

    

本例晚期结肠癌,已广泛转移,先经手术切除,又复行化疗,再以中医辨证施治。由于采用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与延寿化瘤丹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故取得较好疗效。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芝兰斋医话系列丛书:陈沫金医话医案》作者:陈沫金,学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7-01 。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