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彭培初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举要
来源:岐黄秘录 2018-12-10 [中医临床]

吾师彭培初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彭师业医50余载,对于治疗多种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论病见解独到,遣方用药,切中病机,常有奇效。经过临床反复验证,屡用不爽。现仅就彭师治疗慢性肾炎之经验献于同道。

 

1、 清热凉血、化湿通络法治疗紫癜性肾炎

 

紫癜性肾炎之临床表现与中医“尿血”、“肌衄”、“水肿”、“痹证” 等相类似。彭师认为本病乃风湿热邪侵袭人体,经脉气血痹阻,热伤血络,从而出现关节肿痛、肌衄等;热注于下焦,损伤肾络则血从溺出;久则耗阴伤阳,导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或阴损及阳、阳虚水泛等。治疗时应辨别风、湿、热邪孰轻孰重,病所及之脏腑,辨证治之。若单纯以血证治疗,见血止血,则难以收到满意疗效。彭师主张应清热凉血、化湿通络并用,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白虎加桂枝汤等加减,常用药物如桂枝、青风藤、海风藤、晚蚕砂、紫草、生石膏等。对血尿严重者,彭师常以犀角地黄汤、紫雪散等清热凉血。

 

陈某某,男,48岁。2004年12月20日初诊。皮肤紫癜、瘙痒,时发时止已1年,每用激素治疗而暂愈。后出现镜下血尿,某院诊为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经用激素、抗过敏、肾炎四味片等治疗,效果欠佳。3天前因感冒后出现下肢紫癜,今晨突然脐周绞痛,随之出现肉眼血尿。诊见下肢散在大小不等的紫黯红色斑点,高于皮肤,大如绿豆,小如针尖样,形体胖。舌红、苔薄白,脉细数。大便隐血++;尿检:红细胞满视野。证属风湿热毒侵袭血分,治拟清热祛风,凉血解毒。处方:知母、赤芍、银花各12g,板蓝根30g,垂盆草、生地、半枝莲、水线草、蜀羊泉、青风藤、络石藤各15g,柴胡、淡芩、连翘、玄参、制大黄、丹皮、桂枝、佛手、八月札各9g。2005年1月10日复诊,尿检:红细胞8~10/HP,上方加生甘草9g,白芍12g,海风藤15g。1月24日三诊,尿检:红细胞10~15/HP,此为湿性缠绵,湿去则热易除,原方加晚蚕砂、土茯苓各15g,山栀9g。2月7日四诊,紫癜未发,遗留色素沉着,糖皮质激素及肾炎四味片已停,有时头晕,尿检:红细胞8~10/HP,白细胞5~7/HP。属肝阳风动,湿热未尽,上方加天麻9g,生石决明、寒水石各15g。2月21日五诊,尿检:红细胞0~1/HP,治疗切中病机,效不更方,前方续服。3月7日六诊,足跟痛,舌边稍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细。湿热之邪未尽,上方加生石膏15g,川朴、炒枳实各9g。3月21日七诊,近因饮食不节,又加劳累,尿检:红细胞15~30/HP,面目浮肿,此为过劳伤脾,清气不升,精微不固,湿邪不化,泛滥肌肤,上方加怀山药、山茱萸各9g,茯苓12g。4月4日八诊,尿检:红细胞3~5/HP,面肿消退,3天前感冒发热,未引起新的皮下紫癜及血尿。继以祛风凉血解毒以巩固疗效:生地、菝葜、板蓝根各30g,银花、青蒿、赤芍、白芍各12g,知母、山栀、桂枝、甘草各9g,垂盆草、青风藤、络石藤、海风藤各15g。2006年3月3日来诊,患者已停药近1年,虽时有感冒或劳累,但未再发生紫癜及血尿,紫癜性肾炎已痊愈。

 

按:紫癜性肾炎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全身性小血管炎,既有皮肤紫癜又有肾小球血管病变。前医按照一般的慢性肾炎治疗,或用激素、或用肾炎四味片等治疗,并不见效,说明该病症状、体征、治疗有其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慢性肾炎。根据本例患者具有尿血、紫癜、腹痛等临床表现,结合本病常有四肢关节痹痛,或伴有头痛、血压增高等症状特点,彭师认为乃系风湿热之邪痹阻经脉,血热偏盛,内舍于肾、脾等脏,热盛则肾络受伤,故应从热痹治疗,采用清热凉血、通络除痹、健脾渗湿等法,随症加减治之,使皮肤紫癜、血尿等症状逐渐消退,紫癜性肾炎得获痊愈。

 

2、 清热解毒、健脾升清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系各种病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肾小球炎症改变,临床表现为起病隐匿,病程冗长,病情发展缓慢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总称,以蛋白尿及/或水肿为首发症状,也可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血尿,或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可引起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及肾小管功能减退, 出现氮质血症,最终可导致尿毒症。本病属中医“水肿”、 “虚劳”、“关格” 范畴,一般认为与脾肾虚损,酒食劳损等有关。彭师从本病起病及病理演变过程分析,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病机为热毒久蕴,损伤肝、脾、肾。肝阴受损则肝阳上亢,可致头晕、头痛,血压升高;热毒耗阴,灼伤肾络则见血尿;脾肾两虚,水湿代谢失调而泛溢于肌肤则引起水肿;脾失升清之职,则精微下注出现蛋白尿。本病热毒久蕴是标,是因;肝、脾、肾亏虚是本,是果。治疗本病需时时清除热毒,同时兼顾脾胃,并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随证治之。常用银花、连翘、板蓝根、知母、柴胡、淡芩、玄参、制大黄、马勃、半枝莲 一般不主张使用补益之品,少用温燥之剂,以防助寇留邪。可兼健脾和胃,以扶助正气,促邪外出,常用苍术、白术、猪苓、茯苓、八月札、佛手。水肿明显者加陈葫芦、虫笋;尿蛋白多者当补中益气升清,常用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用药如炙黄芪、党参、怀山药、生升麻、柴胡、白芷、蔓荆子等;血尿明显者加六味地黄丸,或用药物如玄参、生地、板蓝根、柴胡、生升麻、山豆根等;血压不高者不需特殊治疗,必要时可加鸭跖草、半枝莲、车前子等。

 

杨某,女,42岁。2003年8月21日初诊。患者既往HBsAb、HBcAb、HBeAb均阳性,2002年7月下旬因感冒发热2周后,至8月上旬发现双下肢浮肿,查尿蛋白+,其后反复查尿常规,红细胞卅~四十,尿蛋白+ ~++。半年前发现血压增高,最高达180/120mmHg。服洛汀新,每日10mg,血压基本维持正常,但腰酸乏力,面目、下肢时有浮肿。2003年3月28日至某医院查尿红细胞畸形率大于50%,诊断为肾性血尿。查尿系列蛋白,转铁蛋白(TRF)1105/ug/mmolcr,微量白蛋白(Alb)118mg/mmol—Cr,免疫球蛋白G (IgG)20mg/mmolcr,N一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6.57mg/mmolcr,视黄醇结合蛋白(RBP)18.2ug/mmolcr,均明显升高。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予肾炎康复片等治疗效果不明显,而来求治。近2周来腰酸乏力明显,尿混浊,色黄褐,夜寐多梦,心烦,心悸胆怯。舌边尖红、苔薄白腻,脉细。病缘于热毒之邪侵犯人体,久则伤阴损肾,热迫肾络而尿血;肾阴既伤,肝失所涵而风阳上扰,故可出现血压升高。热毒不清则阴伤不止,治拟清热解毒为先,处方:板蓝根30g,玄参12g, 山豆根4g,连翘、柴胡、淡芩、知母、制大黄、佛手、八月札各9g,半枝莲、银花、水线草、生升麻、蜀羊泉各15g。2004年3月1日复诊,血压154/96mmHg,尿检:红细胞4~5/HP。稍有头晕,腰酸乏力,晨起偶发面目浮肿。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热毒已减,治拟清热兼利小便,处方:柴胡、淡芩、连翘、玄参、制大黄、马勃、知母各9g,板蓝根30g,车前子、泽泻各12g,银花、半枝莲各15g。3月22日三诊,血压122/80mmHg,尿检:红细胞1~2/HP。病情已基本控制,热毒之邪大减,再拟清热解毒以去余邪,益气健脾以升清,处方:柴胡、淡芩、知母、连翘、党参、玄参、制大黄、马勃各9g,板蓝根30g,半枝莲、银花各15g,车前子、泽泻、白术、茯苓各12g。4月19日四诊,近日劳累过度,疲劳感明显,血压时高,偶有面目浮肿。尿检:红细胞+H十,蛋白++。乃为过劳伤气耗阴,肝阳上亢。拟利小便以清利热邪,平潜肝阳,前方加赤苓、猪苓、鸭跖草各15g。并嘱增加休息时间,以利恢复。5月31日五诊,药后血压正常,未用降血压西药。尿检:蛋白一,白细胞2~4/HP,红细胞0~1/HP。拟前方加减续服。随访至2006年5月12日,未再复发。

按:患者有乙肝病毒感染及外感发热史,相继出现浮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故热毒侵袭致病无疑。毒热耗阴,伤及肝肾,致肝阳上亢,而出现血压增高;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则灼伤肾络,出现血尿;脾不升清,精微不固,则出现蛋白尿;风热侵袭,水湿泛滥肌肤则致水肿;心阴受损则心烦、心悸、梦多。彭师紧紧抓住热毒久蕴这一病机关键,认为热毒去则可以控制病情进展,使正气复而诸症皆瘥,故采用清热解毒为主,兼顾脾胃以助后天以养先天,并随证加减,如过劳致肝阳上亢加赤苓、猪苓、鸭跖草清利平肝等。治疗过程中一直将清解热毒大法贯彻始终,使邪势被遏,正气渐复;肝阳渐平,血压渐稳;肾阴得养,肾络和调,血尿得止;脾健肾强,精微固敛,尿蛋白消失。经过治疗,终告痊愈。后虽曾患感冒,但阴阳平和,病未复发。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