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国医大师徐经世教授舌诊验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3-11-23 [其它] [名医论坛]
徐经世,国医大师,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经世教授业医50余载,勤学多思,精于医理,富有经验。临床不仅擅长治疗胆胃病和外感高热,内伤发热等急症及疑难杂症,而且对舌诊也颇有研究。现将其舌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望舌质识脏腑虚实

 

 

童某,女,时年45岁。患者舌体表面常出现溃破、呈多个细小溃疡,并时延及口腔内膜亦现点状溃疡面,此起彼伏,曾经多方治疗而久不愈。患者形体虚弱,五心烦热,舌疮随情绪波动,口干苦,面乍红,入夜少津,寐而不宁。诊视舌体溃疡面红,尖部红降,脉数,左寸部稍现数大。辨其肾阴不足,阴火上升,炽感于心,受病于舌,证属“舌疮”。按症情表现有虚实交错,心火内炽之象,故非单一滋阴降火所能济,须在滋肾填阴中佐以寒凉清心,引火下行之品,使阴阳平调,虚火不升,心火得清,方可中病。

 

药用生地15g,丹皮10g,熟女贞15g,茯神20g,知母10g,石斛15g,麦冬10g,川连3g,肉桂1g,车前草15g,灯芯草3g。外用辰硼散吹入舌上病灶。内进10余剂,病去无恙。

 

《辨舌指南》:“辨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客观六淫之浅深”。此案正是“有诸内必形诸外”。先生析其病位在舌,而所致之因,由阴火上升,炽感于心。其虚实互见,故治宜权衡轻重,补中寓泻,以六味地黄补泻结合,虚实并治最为切体,其药配制对立又统一,使滋补而不滞,祛邪而不伤正,并佐以黄连苦寒泻心,取肉桂(上等)少许以引火归原,黄连与肉桂同用辛开苦降,交通心肾。

 

 

察舌苔知病位寒热

 

 

林某,女,时年42岁。曾行胆石症手术,近检查提示为肝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症见皮肤瘙痒无度,夜不能寐,盗汗,胃脘不适,饮食少进,神倦乏力,大便稀溏日更数次,舌红口苦,苔黄少津,脉细弦。按舌诊所得,为湿热阻络,津液失布,土受木侮,胃阴不足之患。

 

拟醒脾和胃、清化郁热,方取煨葛根30g,石斛15g,竹茹10g,扁豆花30g,蒲公英15g,北薏米30g,绿梅花20g,杭菊花15g,黄芩10g,茵陈15g,车前草20g,碧桃干30g。连进10余剂症状悉减,五诊后黄疸、苔色消退,饮食增加、大便转好,临床症状消失。

 

《临证验舌法》:“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谬焉。”“黄疸”病变有责肝胆,胆为六腑之一,宜通宜降,其通顺全借肝气疏泄,其降有赖胃气下行、胆汁顺势而下,若气机逆乱胆无下行之路,逆转外渗而发黄疸。先生析此案通过问、切尚不能做出最后判断,察舌红、苔中黄而微燥、而色不甚鲜明,正是津液失布、郁热阻络之象。方用葛根芩连之意,切中病机,全效而退。

 

 

看舌络明气血盈亏

 

 

陈某,男,时年40岁。始患疟疾,经治疟止而感舌难转动,声音难发,次日舌暗不能言,水浆不入,诊视舌缩一团如核桃,其色黑,脉细濡无力,考之两少阴及太阴三经之脉皆落于舌本,今舌黑缩成一团的病理体征,当从“三经”考虑,若少阴心经之病神识定当不清;太阴脾经之病,因脾为湿土,有病必多痰涎,今神清无痰脉息细湍、舌黑有津、舌底脉络色淡湿润,属肾阳不足,寒邪阻于舌之脉络的“风痱”病证,治用地黄饮子并配解语丹为宜。

 

药取熟地黄15g,巴戟天10g,山茱萸10g,麦冬10g,五味子5g,肉苁蓉10g,金石斛15g,炮附子10g,肉桂5g,茯苓15g,石菖蒲5g,远志10g,薄荷(后下沸一开为度)3g。解语丹(丸剂)每服1丸,随煎剂送下。药进二服后,其舌黑色退,舌体稍能转动,能进稀粥少许,又进三服,声音能发,尚不甚清楚,嘱其停进煎剂再服数丸霍然而愈。

 

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舌下的脉络与肌腑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的阴阳、气血都通过脉络现之于舌,其能否活动自如,都赖于内脏精微之传输、布散和濡养;如邪入脉络、阴阳失衡,舌下脉络亦有所体现。先生析之舌面为阳、舌底为阴,此人舌体黑,舌底脉络色淡湿润,乃属寒证;病因在内,由阴寒至极阳不化阴所致,治用和脏腑、通经络、调舌体、开舌窍之法,颇合病机,故投上药,一举获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内容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2月28日第四版,卓思源 安徽省中医院】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