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国医大师韩明向:巧用安中散异病同治验案三则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3-11-18 [其它] [名医论坛]

韩明向,国医大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韩明向长于辨证施治,注重病证合参,巧用安中散治疗各种虚寒痛证。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仁。

 

安中散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和剂局方》)。方中小茴香、高良姜温中散寒;牡蛎制酸止痛;肉桂止其上冲,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延胡索理气止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炙甘草健脾和中。全方共奏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疏肝和胃之功效,适用于中寒气滞、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痛、腹痛及妇人虚寒腹痛等病证。

 

医案一:胃脘病

 

 

患者,女,时年45岁,以“反复胃脘隐痛1年余”为主诉,于2019年3月4日求诊于韩明向。刻下:胃脘疼痛隐隐,绵绵不休,伴泛酸,神疲乏力,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劳累或受凉诱发疼痛或加重,食少胃胀,大便稀溏,每日2~3次,无脓血及黏液,舌淡、苔白,脉虚弱。

 

诊断:(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治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方选安中散加减:小茴香10g,高良姜10g,干姜10g,煅牡蛎20g,延胡索10g,肉桂6g,炙甘草8g。7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450ml,早晚分服。嘱气候变化时增减衣物,防寒保暖,喝白粥顾护脾胃。

 

3月11日二诊:胃痛、泛酸及四肢不温症状改善,大便日行1次,舌脉同前。原方加党参20g,炒白术10g,苏梗10g,香附6g,续服7剂。

 

3月18日三诊:胃脘痛消失,腹胀、纳差、倦怠乏力改善,二便调和,病获痊愈。

 

按:胃脘痛多因脾胃素虚、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劳等致脾胃气虚,气虚日久,温煦不能,而成脾胃虚寒之证。临床可表现为胃痛隐隐,缠绵不休,喜温喜按,口吐酸水,宿食不消,上腹胀满等。阳虚生寒,故畏寒肢冷、手足不温;寒气凝滞,故胃脘隐痛,得热得按则寒气散而痛减;胃阳不足,故食少胃满;脾胃功能损伤,寒饮不化而上逆,故口泛清水。

 

方中高良姜、干姜、小茴香、肉桂温中散寒,延胡索行气止痛,牡蛎制酸止痛,甘草健脾和中。韩明向认为,寒则凝之,温则通之,通则不痛矣,本方关键是以数种温药以温中散寒,寒邪去则胃气复。二诊中考虑患者脾胃羸弱,日久气血生成乏源,故加党参、炒白术以健脾益气。生理状态下,肝的疏泄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病理情况下,两者亦相互影响,如郁怒伤肝,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引起肝气犯胃证;若胃气先虚,肝气相对偏盛,乘之于脾胃,也可引起肝胃不和证。即五行理论中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故遣苏梗、香附以行气解郁、理气宽中。韩明向运用安中散治疗胃脘痛之脾胃虚寒证,脾胃同治且兼顾疏肝健脾,疗效显著。

 

医案二:腹痛

 

 

患者,男,时年43岁,以“脐周腹痛肠鸣5月余”于2018年10月8日求诊于韩明向。刻下:肚脐周围隐隐作痛,肠鸣矢气,自觉小腹有冰凉感,进食寒凉生冷之物则腹痛肠鸣,得温则缓,腰膝酸冷,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沉。

 

诊断:(脾胃虚寒型)腹痛。

 

治则:温中散寒健脾。

 

方药安中散加减:小茴香10g,高良姜10g,干姜10g,延胡索10g,茯苓12g,苍术10g,炙甘草8g。7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450ml,早晚分服。嘱炒菜时多加生姜。

 

10月14日二诊:患者脐周腹痛减轻,腰膝酸冷、肠鸣便溏未见明显改善。原方加淡附片10g,肉桂6g,补骨脂10g,14剂,煎服法同上,效甚。

 

按:本案患者属脾肾阳虚之腹痛范畴。患者为市场卖鱼商贩,久处寒湿环境,饮食不节、多食生冷食物,导致脾阳受困,温煦功能减弱,中阳不振兼有寒湿,症见腹痛隐隐,畏寒喜热食,遇寒加剧,得温痛减;脾阳衰微,水湿不能运化,则大便久溏,或见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为脾阳虚之征。首诊韩明向临证辨析属脾阳虚无疑,遣安中散温中散寒止痛,合茯苓、苍术健脾胃化寒湿;二诊时考虑脾阳虚日久,耗损肾之阳气导致中寒偏盛,故腰膝酸冷、肠鸣便溏,原方加淡附片、肉桂、补骨脂以加强温中散寒之力,助肾阳以温脾阳。肾阳是一身阳气之根本,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则最终导致脾肾阳气俱虚。故在本案中韩明向根据由脾及肾病机特点,运用安中散温中散寒的同时,加淡附片、肉桂、补骨脂温肾助阳。脾肾最惧湿寒,得阳助,寒湿去,病乃安。

 

医案三:痛经

 

 

患者,女,时年30岁,以“脐腹作痛伴月经量多4月”为主诉,于2018年10月17日求诊,末次月经2018年9月18日。经行脐腹隐痛,月经量少色淡,得热痛减,面色萎黄,不思饮食,脘腹胀满,腰膝冷痛,少气懒言,便溏,舌苔薄白润滑,脉弱无力。

 

诊断:(脾肾阳虚,冲任虚寒型)痛经。

 

治则:温经散寒健脾。

 

方用安中散加减:小茴香10g,高良姜10g,炮姜10g,延胡索10g,肉桂6g,芍药12g,炙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450ml,早晚分服。

 

10月25日二诊:此次经行腹痛明显缓解,疼痛已经能够忍受,量不多,6日未尽,腰膝冷痛减轻,气色尚可,软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原方加枸杞10g,菟丝子15g,补骨脂10g,鹿角霜10g(先煎),五灵脂10g,蒲黄炭10g,以补肾助阳止血。共7剂,煎服法同上。

 

11月20日三诊:患者此次月经来潮已无疼痛,经期5天,量适中,颜色尚可,无血块,乏力及周身关节冷痛已不明显,面色红润,大便日1行,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原方继服1周以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按:《医宗金鉴》记载“凡经来腹痛,在经后痛,则为气血虚弱;经前痛,则为气血凝滞;若气滞血者,则多胀满;因血滞气者,则多疼痛。更当审其凝滞作胀之故,或因虚、因实、因寒、因热而分治之也”。四诊合参,该案韩明向辨证为经行腹痛冲任虚寒证,为虚证。由禀赋素弱,肾阳不足,冲任虚寒引起,其痛在经期伴月经量少色淡,治宜温经止痛。韩明向选用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之安中散治疗,辨证加入温肾助阳、止血之味,临床治疗妇人经行腹痛另辟蹊径,切中病机,故收佳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内容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2022年5月10日第五版,汪美霞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倩 安徽中医药大学】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