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骨质增生症的治疗与预防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21-12-29 [中医临床]
作者:黎太祥 成都军区民族民间医药研究所

骨质增生是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以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痿软不利为特征。骨质增生是生理病理学名词,是人从小到老的生理变化过程的自然损耗和老化现象,是一种自然发展规律。但在生理和病理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病理状态,从而产生临床上的一系列疼痛症状,就成为骨质增生症。本病中老年人发病率比较高,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积液,活动不利,颈、腰、腿酸胀痛,不能久立,早期活动后减轻,劳动过多症状加剧,休息得缓。晚期病状不减,痿软无力,由于压迫神经,神经支配区域出现麻木不仁,时瘥时剧,并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寒冷下雨加重,得温稍好等。

 

临床上,患者的X线片是确诊该病的主要依据,片示骨质密度减少或极度减少。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将骨钙质丧失25%,骨量小于5级,骨小梁面积小于18%均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西医认为该病的病因病理主要是钙离子代谢功能减退导致骨骼细胞的减少,造成骨质疏松。(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中医则认为是由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积劳,遭风寒湿邪所致。根据古人“肾主骨”的理论,以及脏腑相关学说,“肾虚则骨衰、肝虚则筋缩、脾虚则肌痿”,三者相互影响。它们的相互关系是:肾藏精、精生髓、髓长骨。肾对骨的生理、病理起着调控作用。肾主五液对骨髓、骨骼的滋养要通过肾对水液的调节以保持平衡。肾亏骨枯,脾亏肌痿,肝亏筋脉失养,筋肌骨失于调养,营卫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三邪流注筋骼使经脉受阻,从而导致寒凝血瘀,最后产生骨质增生症。(以上内容摘自:《骨质增生症的治疗与预防》作者:黎太祥 成都军区民族民间医药研究所,《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6年第4期第214-216页)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