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慢性湿疹,这么治起来也不难!
来源:汉古经方 2020-09-09 [中医临床]
滋阴除湿法看来似有矛盾,但采用标本兼顾、淡渗并施的方法加以处理,滋阴扶正可以抵邪外出,除湿祛邪亦有利于正复,故滋阴除湿,并用不悖,俾湿去阴复,病安不愈乎?

慢性湿疹  滋阴除湿  并用不悖
作者/朱仁康

患者赵某,男,年近八旬,双膝下至足背泛起湿疹6年余,反复发作,皮肤已呈黯褐色,表面粗糙,覆有干痂皱皮,自觉小腿紧胀刺痒,搔抓处糜烂渗水,北京某医院诊为慢性湿疹,经中西药调治,疗效不显。

初诊时,自述刺痒难忍,反复搔抓,糜烂增加,渗水较多,结痂连结成片,干燥脱落,此起彼伏,痛苦异常。伴有咽干口渴,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沉滑。诸症杂遇纷纭,虚实相兼,然以湿热诸症较为突出,初以龙胆泻肝汤化裁以清热利湿,外用生地榆、黄柏水煎,湿敷患处。

五日后复诊:诸证同前。虑其湿热久羁,非几日所能清利,故仍投原方内服外敷。

三诊:遵嘱继服(敷)十日,诸证仍有增无减,口燥便干、痂皮脱落更甚,患处湿敷则渗水止,停敷又渗水,刺痒难忍,夜不能寐,余思之:利湿而湿不除,清热而热象反甚,治不中的,必有他因未审,细视其形体羸弱,肌肤干燥失润;虽口咽干燥,但饮水不多;舌质红绛而少津,脉沉滑细无力,此乃阴虚于内,湿盛于外,本虚标实之证,法当滋阴除湿。处方:生地30克、当归12克、丹参15克、元参12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白藓皮10克、蛇床子10克,水煎,每日一剂。

七日后复诊:咽干口燥好转,刺痒稍减,效不更方。连服半月,瘙痒明显减轻,夜卧转安,患处糜烂渐收,大片痂皮脱落,惟肤色变化较慢。

此后,在原方基础上加红花、牛膝、黄柏以活血化瘀,清利下注之湿邪,或酌配砂仁、陈皮理气调胃,以防生地、元参久用滞脾碍胃之弊。坚持治疗半年多,双下肢皮肤已恢复正常,只是留有色素沉着,基本治愈。

慢性湿疹大多由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化而来,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甚为复杂。本例患者,年高体弱,《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近八旬之体,精血渐衰,加之渗水日久,伤阴耗血,更致阴虚。阴虚为本,理当滋阴培本扶正,但纯用滋阴有助湿恋邪之虑。另外,久患湿疹,几经调治,热消而湿未除,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湿性黏腻,蕴郁肌肤,表现湿邪偏盛,邪盛为标,理当利湿治标祛邪,但徒用利湿有伤阴伐正之忧。

综观本病,乃属阴虚湿恋之证,故拟滋阴除湿法治疗,颇为精当。滋阴除湿法看来似有矛盾,但采用标本兼顾、淡渗并施的方法加以处理,滋阴扶正可以抵邪外出,除湿祛邪亦有利于正复,故滋阴除湿,并用不悖,俾湿去阴复,病安不愈乎?

该法的代表方剂为滋阴除退汤,方中以生地、元参、当归滋阴养血和营,补阴血之不足,防渗利诸药之伤阴。茯苓、泽泻利湿健脾,祛湿邪之有余,制滋补诸品之腻滞。俾湿去而无伤阴之弊,阴复而无助湿之嫌。白藓皮、蛇床子祛湿止痒。合而为剂,有滋阴养血、除湿止痒功能,故慢性湿疹,证属阴虚湿恋者,用之每收显效。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