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只用三味常用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几天就痊愈,有效率100%,简单方便无痛苦
来源:岐黄民间传承 2020-05-22 [中医临床]
作者 / 夏宝林 编辑 / 段瑞 ⊙ 校对 / 许红

黛黄散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7例体会

 

 

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疾病,笔者应用黛黄散外敷治疗47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47例患者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6~68岁,发病部位多见于胸背部,其次为四肢及头面部,单侧发病,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发病前先有轻度至中度发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接着局部皮肤有灼热感,感觉过敏和神经痛,继而出现皮肤潮红,出现粟粒到绿豆大小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不相融合,或密集成群,最后皮疹沿神经分布。

 

2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青黛30g,雄黄15g,赤小豆30g。先将赤小豆、雄黄研末,再与青黛粉混匀备用。取黛黄散适量以食醋调成稀糊状,患部常规消毒后,以无菌棉签将药糊均匀涂于患处,干后再涂,不拘次数。用药过程中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严防摩擦,手抓。忌食酒类及辛辣之品。

 

 

 

3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凡皮肤干燥,疱疹结痂,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为治愈;皮损明显改善,神经痛减轻为显效,连用3天以上,皮肤疱疹,神经痛无明显改变为无效。

 

治疗结果:47例患者中,涂药1~3天痊愈者18例,4~7天痊愈者25例,显效4例;总有效率100%。

 

4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丛聚性水泡,呈带状排列,沿神经走向分布,伴神经性疼痛。一般抗病毒治疗疗效差,疗程长。中医认为此病系肝火内炽或湿热蕴蒸所致,故糜烂渗出、红斑灼痛为本病的特点。黛黄散中青黛、赤小豆咸寒,入肝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肿,雄黄辛温,入肝、胆经,功能燥湿杀虫,祛痰解毒,食醋具渗透和收敛功效。诸药合用功能清热燥湿,凉血止痛,解毒敛疮。本方经临床验证具有疗程短、疗效高,无后遗症的特点。且费用低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附注:

 

1.青黛治疗鼻衄:用鼻钳扩大鼻前孔,查明出血部位,然后用消毒棉球蘸青黛粉塞入鼻腔,压迫出血点。上药时,应嘱患者暂停吸气,以防青黛吸入引起咳嗽。治疗20例,13例用药1次、4例用药2次、2例用药3次(另加针刺),鼻衄停止;1例无效。(《中药大辞典》)

 

2.雄黄治疗带状疱疹:取雄黄粉50克,加入75%酒精100毫升混合。每天搽敷2次,如疼痛剧烈,可在雄黄酊中加入2%普鲁卡因20毫升。治疗125例,皆有效。疗程平均为5.8天。无副作用及后遗症。另有用雄黄5克,冰片0.5克,酒精100毫升搽患部,每日4~6次,治疗10例,一般再在搽药1~2后疼痛减轻,水泡萎缩,红肿逐渐消退,以后自行脱皮而愈。(《中药大辞典》)

 

3.赤小豆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赤小豆50~70粒研成细粉,和入温水、鸡蛋清或蜜调成稀糊状,摊在布上,敷于患处。一般一次即能消肿。治疗7例,均获效果。(《中药大辞典》)

 

4.赤小豆治疗肝硬化腹水:取赤小豆1斤,活鲤鱼1条(重1斤以上),同放锅内,加水2000~3000毫升清炖,至赤小豆烂透为止。将赤小豆、鱼和汤分数次服下。每日或隔日1剂。连续服用,以愈为止。治疗2例,服后尿量增加,腹围减小,精神良好,无不良反应。(《中药大辞典》)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年第2期。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