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止痛汤治疗三叉神经痛58例
来源:岐黄民间传承 2020-02-26 [中医临床]
作者 / 王洁 王敬谊 崔艳莹 陕西户县中医院 编辑 / 张芊芊 ⊙ 校对 / 段瑞

1临床资料

 

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止痛汤治疗三叉神经痛58例,全部病例均来自门诊,诊断标准按照《神经病学》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程度,发病及开始给药时间、既往史、并发症评分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1治疗方法:治疗组用止痛汤,药物组成:天麻10g,菊花15g,川芎10g,羌活10g,白芷10g,牛膝12g,白术12g,黄芩10g,枳实12g,当归12g,白芍10g,焦三仙各10g。随症加减:对于风邪外袭者,加白附子10g,僵蚕10g,防风10g。对于肝火上炎者,加石决明(先煎)30g,全蝎(研冲)3g,耳鸣加酸枣仁12g~15g,茯苓9g~12g;持续高血压、年龄较大者加磁石(先煎)30g。1剂/d,水煎分两次服。

 

 

 

15d为1个疗程,视病情可用1个疗程~2个疗程,同时给予卡马西平片,首服0.1g,2次/d,以后每日增加0.1g,直至有效,最大剂量为1.0g/d~1.2g/d。疼痛停止后再逐渐减量,一般为0.6g/d~0.8g/d。或氯硝安定,4mg/d~6mg/d。对照组不用中药汤剂,其他用药与治疗组相同,疗程同前。

 

1.2疗效评定:基本痊愈为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为临床症状减轻;无效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变化。

 

2治疗结果

 

采用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58例,总有效率94.8%。表明应用中药治疗本病有效。采用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3结论

 

三叉神经痛是现代医学的名词,属于祖国医学“头风”或“偏头痛”范畴。《素问·风论篇》云:“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可见剧烈头痛”。《张氏医通·头痛》中说:“偏头痛者,其人平素有湿痰,加以风袭之,而郁久为火总属少阳厥阴而经”。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三叉神经痛是由风、寒、外邪侵袭。

 

 

 

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风动风火夹痰上扰致清阳不得舒展,头为诸阳只会。五脏六腑之精华气血皆上聚于头,诸邪气,风、火、痰湿、血溶于经络,痰阻血淤,气滞血凝,阻遏经络“不通则痛”。以成年人发病为主,女性居多。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外邪侵袭,肝郁气滞,痰阻血淤,气滞血凝,不通则痛。我们针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中药组方,天麻归肝经,能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湿,止痹痛。菊花归肝、肺经,能平肝息风,明目。羌活归肾、膀胱经,能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白芷归肺、胃经,能祛风燥湿,止痛。牛膝归肝、肾经,能补肝肾,活血化瘀,苦泄下降,能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白术归脾、胃经,能燥湿利水,以治风寒湿痹。黄芩归肺、胆、胃、大肠经,能燥湿,止痛。枳实归脾、胃、大肠经。当归归肝、心、脾经,善止血瘀之痛。白芍归肝、脾经,能平抑肝阳,缓急止痛。诸药和用,共奏解表,祛风胜湿,平抑肝阳,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我们采用止痛汤治疗5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显著(P<0.01),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第17期。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