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阐明阴阳五行,推动理论发展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2019-08-23 [其它] [国际论坛]
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五行”非中医所独有,而是原始和农耕社会依赖自然生存的产物,它涵盖了极强的自然规律。

中医时刻不离阴阳五行

  经考古鉴定明确距今6500年前,我国已经具有天文四象、北斗、髀算等识知,距今9000年前我国已经具有五音七声的乐器。在我国,无论是正史名著还是神话小说,均可以看到阴阳五行与天文、音律、《易经》术数等交集的内容,中医更是时刻不离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没有因为人的计数能力跟不上,而脱离生态系统非线性的自然态而逐渐走向线性;没有因为人的视觉能力跟不上而脱离万物感应的自然态而逐渐走向单纯的物形;没有因为人的生存时空的有限而脱离混沌分形的自然时空态逐渐走向四维时空;没有因为人为万物之灵而凌驾于自然之上妄言改变生态系统自然的自平衡组织能力。阴阳五行是对自然界各种交错形态的高度抽象描述,人类的科技手段在进步,但太阳系的运动轨迹几乎没有变、物之理没有变、自然界“阴阳交错”之态没有变。

  “阴阳五行”四个字,既概括了物之属性、也概括了物之变数,实可谓“大道至简”。中医在“阴阳五行”构架下视人体藏腑、功能,且以此架构建立起理、法、方、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数千年的临床事实证明,这套“大道至简”的理论体系是行之有效的。人与动物的区别只是能否让这“大道”“显形”而已。显形之前这“道”中之理,在人之思而不得见,故谓“形而上”;显形之后这“道”以众人可视之理而呈现,故谓“形而下”。科技既是寻找道中之理的方法手段,也是人类寻思之理的体现。

  人类不断地让“形而上”的东西“显形”,有些“形而上”的东西很早就被人类搞“显形”了,或即使只是部分“显形”也足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有些“形而上”的东西若只用其部分的“显形”来做为唯一题解就会造成错误的后果,我们若用习惯的连续数学来解量子力学就是错误的解。所以我们在不断地认识“形而下”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形而上”,忽略“形而上”很容易成为“形而下”的奴隶。

  科学需要能被重复证实,这是迫切需要以应用为目的的狭义科学的要求。狭义科学的要求是必要的,尤其在中医诊断难以达到共识的今天。比如我们在阴阳五行架构下,发挥中医“肝肺气交”理论,以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病变为对象,进行从个体到家族、从典型症状到好发症状、从临床治疗到动物实验的系统观察及药物作用研究,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在完成《银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及《银屑病中医诊疗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两部专著后,深切体会到,中医临床取效的真谛不是某某固定方药,而是理论。

  广义的科学应该包括“形而上”的内容,以音乐为例,对大众来说,会识乐谱就是科学,但对作曲家来说不仅懂得乐理还需要灵感,如果科学仅限于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复制的实验,这里的“灵感”就是“科学”之外的事,因为“灵感”很难复制,虽然每个人都有“灵感”。任何科学的创新都不可能没有“灵感”领路,中医药同样如此。

中医不是经验医学

  今天,被工业化洗礼过的我们、因远离农业而对自然生态已经陌生的我们、被解剖和实验科学熏陶的我们,已经不能理解甚至不相信那远古的医疗宝库中还有什么可值得挖掘的东西。但临床事实告诉我们,中医绝不是“经验医学”,他的理论也绝非是单纯的“朴素哲理”。

  中医古籍记载中不乏解剖学内容,但解剖学内容并未纳入中医基础理论核心,证明中医更追求表形之内的“本因”,追求“阴阳五行”变化的自然信息,追求唯人类所具有的“形而上”内容。从书本上得知的“阴阳”是矛盾的两方面,“五行”是归类和生克关系。就现代人的智力水平而言,脱离阴阳五行就不能成为一名好中医的说法似乎应该不成立。但临床事实告诉我们,不懂阴阳五行确实难成为一名好中医。

  今天,当将物质分割至夸克粒子也不足以解释自然现象时,应该认识到,分科研究的学问是必要的,但是它与生俱来携带着整体“失真”性问题。量子力学虽然存在“测不准”性、超弦理论模式的未确定性,但它更接近自然真象,它告诉我们自然界的基本单位不是占据空间单独一点的基本粒子,而是一小段“能量弦”,万物都在“能量弦”的角动力下以螺旋式循环运动。

  信息化的今天,使我们的思维与中国远古先圣们的思维在空间上无比接近。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音生于风”。天阳地水,阴阳冲和,冷热气交,气行风动,此皆“弦”的自然之常态。音乐可以超越各民族的语言障碍在人间自然沟通,是因为天、地、人自然交流的介质都是“弦”。“弦”将世界万物连在一起。中医文化是“律历文化”,是天地人借音律之“弦”沟通的文化,是纯粹的自然文化。

  人们说数学的美是简洁的逻辑。中医基础理论的美,何止是简洁的逻辑,可以说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存逻辑的简洁架构。

中医界需要时代语言

  中医有解剖但却以看不见的“感应”“信息”等内容作为基础理论。“弦”理论涉及的内容,映照了中国文化的整体感应理念的合理性、映照了中医理论的合理性。以五音为基准建立日历和度量衡的中华民族不缺乏“弦”的概念。具有“弦”的概念中医,在理论和实践中生存数千年,其中蕴涵了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只有中医界人士最有体会,大家不缺乏想象,但缺乏准确的认知和时代的语言。

  科学象个巨人,交替迈着两腿前进,一步是感觉、经验之腿;一步是实验、解析之腿。迈左步时,右腿在后;迈右步时,左腿在后;实质上它们没有什么前后之分,它们都是在巨人的思维下行动。当今多数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的只是巨人向前迈的腿,而看不到巨人还有一条腿在后面。你若站在自然中,就会看到巨人是靠左右腿交叉迈步前进。当今,离散数学已被广泛应用、混沌分形理论已形成、多维空间及超弦理论也在扰动巨人那条支撑在后面的一条腿,而最能以实例来说明巨人后面一条腿特性的是中医。

  中医人应责无旁贷地阐明中医药独特的规律,阐明中医理论核心阴阳五行的内涵,阐明阴阳五行中的自然之道,阐明阴阳五行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搬动巨人另一条腿的举动之一,从而推动中医学前进。(魏雅川)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