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现代医学大概还要发展几十年才能追上中医
来源:医馆视界 2019-06-24 [其它] [国际论坛]
“现代医学大概需要再发展几十年之后,才可能真正科学地严密地解释和回答中医凭千百年经验所归纳和构造的这一整套体系。因为目前西医的科学水平还处在局部经验概括的理论阶段,对作为整体性的人的生物一生理机制还极不了解,也就暂时还不可能真正解答中医所提供的种种实践经验及其理论体系,尽管这个体系携带着那样明显的落后时代的深重痕记,那样直观、荒唐、牵强、可笑。”——李泽厚先生

偶然刷到这段话,一段可能许多人会反驳的观点。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篇类似观点的文章:“科学正在追赶中医”。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017年5月31日刊发新加坡南洋仲景学院院长郑心锦的文章《中医是哪门子科学?》。

郑心锦称,上世纪末,科学家开始以系统论的观点研究人体生命科学。1999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起人之一、系统生物学的开拓者胡德发展了系统生物学,其核心思维“整体出发,注重相互作用”和中医的整体观不谋而合。

 

郑心锦称,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命科学正从中医的理论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中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屈延文说:“《黄帝内经》已经被中国人读了2500年,必将被全人类再读2500年。”

 

郑心锦认为,科学正在追赶中医,中医将变得时髦。

 

同样,据悉,曾在克立夫兰医学中心担任首席学术官的埃里克·托普曾指出:

西医领域广泛存在且日趋严重的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费用昂贵,以及对功能性疾病尤其退行性疾病的束手无策。这一切,都显示了其修正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埃里克·托普在描绘未来医疗时指出,医疗健康领域最没有被充分利用的个体就是患者自身。他曾寄望于大数据和基因测序等技术下发展的个体科学和个性化治疗。利用针对个体的DNA测序和基因分析,掌握个体的独有特征和“条形码”。

 

相关人士表示,这一切,其实中医在数千年前就已达到。中医是典型的个性化医疗,其治未病原则与个性化医疗都不谋而合。其在人的体质研究领域历史久远,是建立在对人体运行机理深刻认识之上的科学,并且有数千年的医疗实践证明了其正确性和实用性。

 

再者,重庆国学院副院长杨玉辉的《中医是比西医更完美的科学》也曾表示:

中医学是一种对人体完整系统把握的真正的人体医学,中医学在本质上把人看作是由形、气、神构成的一个统一体,它甚至比西医更完美科学地解释了人体的本质。

 

论价值判断上,我们都应该肯定中医学比西医学要高明,因为她是人的医学,而西医学还不是人的医学,只是动物医学,兽医学,当然说得学术一点,是生命医学。

 

中医学本已经站在了研究人的医学的顶端,然而现在很多人却用生物学的方法来看待它、判断它、衡量它,其实是对中医学的一种贬低。

 

现代医学,越是顶尖的西医大夫,他们越先看到现代医学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天花板,越来越意识到治病还是要回归到生命本身,回归自然,回归到‘天人相应’‘身心合一’的层面。而这些正是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认识到的,正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也曾表示。

 

总之,许多人已走在前头,跳脱科学的束缚,去以更深广的眼光看待中医。一些西方国家,也越来越推崇中医,大力发展中医。中医药“一带一路”更是风靡全球,为健康世界输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但现实中,真正认识中医药学的真价值,对世人来说,对医学界甚至对一些中医来说,却不容易!

 

一些学者认为,中医已经跟不上了时代先进科技的发展,“老药罐子”煎药还在使用,中医四诊法的诊断还拿不出确凿的科学实验依据……

 

中医工作者也失去了对中医自身理论的探索,没有坚持中医本身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很多中医工作者现在都被西化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普通国人中,尤其如此。“迷信”、“伪科学”、“早该取缔了”、“就不该存在于医疗体系”“应该束之高阁存放在博物馆”……不绝于耳。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科技的发达,各种网络平台的铺天盖地给更多人提供了言论自由的天地。对待中医的争论也甚嚣尘上,每每一场中西医口舌大战经久不息,辐射甚广。

 

哪怕中医治好了西医治不好的一些病,在西医束手无策的一些疾病上,中医也有着天然的优势,可是一些国人也不会买账,甚至会说,“中医人就只会用疗效来维护中医了,可事实上疗效并不好。”

 

这句话听上去可气又可笑,中医首先作为一门医学难道不应该是“疗效为先”么?对于患者来说,最急需的不也是疗效么?

 

虽然有些医生无法发挥出中医的疗效,可是这并不是中医本身的错。比如,同样的食材,有的人烧出来的菜好吃,有的人烧出来就难以下咽,这难道也要怪食材么?

 

在面对以上诸多质疑的情况下,不少中医界有识之士认为中医亟待改革,以适应科学的发展,拒绝更新的知识是缺少生命力的。

 

但是改革是改革,并不是要适应“科学”,更不是迎合科学,而是走出自己的路,让科学来改观中医。

 

如杨玉辉所说,我们就不需要完全按照西医现有科学的路子来走,中医会有自己新的发展之路。

 

可现实中,中医“削足适履”的例子太多了。中医西化、中医院西化,中医教育西化,中医考核西化……随处可见的西化,甚至让患者都觉得中医面目全非,甚至消失不见。

 

总之,中医学的价值远远没有得到发挥,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邓铁涛老前辈就曾呼吁,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医。尤其是中医人,要对中医药学有信心,不能让信任危机再滋长蔓延,这是一种危险的思潮。

 

古老不代表落后,甚至“越是古典和传统的,也就越是现代和时尚。”尤其在外国专家眼中,中医就是新鲜事物,就是创新。

 

科学也不代表正确,更不能决定能否治好病。中医怎样,还在于它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歪。”

 

未来,希望中医的价值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步显现出来,也希望中医人能自信,自立,自强,当好中医的脊梁,维护好中医本色,就是守护好百姓安康。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