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两段中医西医视频的认识,一篇文章后的感触——用责任担当和使命复兴中医。
来源:医术论坛 2019-03-22 [其它] [国际论坛]

 

 

看了两段解读中医失传的视频和倪萍采访西医博士的视频,作为中医医疗人员感触良多,同时也痛心疾首。祖国医学难道真要失传殆尽?现代医学对慢性病的干预和治疗真没有出路了吗?从目前医学主流现状来看,的确是这样的现实。但是,也有众多有志之士在打破中西医诊疗理念和方法的局限的道路上,客观的再认识中西医,在对中西医融合的理论基础的进行了深入研究,重新构建新的医学发展理念和方向上一直在做着工作并取得显著的成果(2004年南方医科大学原林教授提出“筋膜学”),同时新中医诊疗体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原创和集成多种中医针刺术,整理优化多种疑难重症的中药配方,遵循古代中医“一针、二灸、三用药”“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优化治疗原则,融汇中西医基础理论,在临床上超越了常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对糖尿病、高血压病、强直性脊柱炎等重大疑难病种有重大治疗突破,为筋膜学的验证提供大量的古文献依据及临床研究证据。

下面就构建新的医学理论体系下对中西医进行客观的简析和读者探讨。

 

 

新时代走出中医复兴困境、构建新的医学体系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如何走出中医复兴困境并主导构建以中医思想为引领的新的医学体系、并由此有效推动医改等问题的解决。

一·走出中医复兴困境

1、审视中医传承断层时代,明确中医复兴内容和方向

张仲景《伤寒论·原序》中感慨“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张仲景对东汉时代的医疗业态很是不满并总结如下:看当今的医者,不愿意(多)思考研究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等)的核心主旨,只用自己知道或擅长的医术来演示治疗,各自只知道传承祖上的医技来看病,这种情况自始至终都是老样子。从张仲景(东汉末)记述的医疗业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2000年以来中医业态和当今中医业态没有太大差别,说明古代真正中医体系被碎片化传承,面目全非、疗效下降至少有2000年了;当代必须明确挖掘、继承不只是2000年以来的中医,更不是当代之中医,而是《黄帝内经》时代的中医②③明确《黄帝内经》“无流派、无门户”学术思想,兼容并蓄、“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全面地挖掘和继承内经时代中医。

 

 

2、回归真正有效的古代中医体系

《黄帝内经》:“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善治者,治皮毛,内务大病,病在皮毛,首选外治,慎言内调。”意思是说:五脏有病,像身体扎了刺,衣服有了污物、绳子打了结节、通道被堵塞;虽然时间长,刺长在身上还是可以拔的、衣服弄脏也是可以洗掉的、绳子打结也是可以解的、通道堵塞也是可以疏通的。有的医者说病久了不能治疗,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久病要善于用各种针刺法治疗,都可以取得好的疗效。说不能治的医生,是没有掌握恰当的方法。真正高明的医生,对待重大疾病,都应首选外治法(针刺),内调要慎重。这是古代中医“一针、二灸、三用药”优化治疗原则的由来。

由此可见,各类针刺法是治疗各种慢性疑难重症首选有效方法。

 

 

3、突破现代医学和“主流中医”的认识局限,打破现行医学体系治疗各种慢性疑难重症的困境

由于自春秋后儒家思想的影响,历代医家缺失了对解剖学了解,导致具有疗效优势的各种针刺法因安全问题而渐失传(流传针具以毫针为主)。而中药诊治相对安全,加上张仲景将中药治疗发挥到极致,所以古代中医“一针、二灸、三用药”的优化诊治原则减弱。“重药轻针”渐成为中医发展的主流模式和思维局限。临床上常规的中医诊疗效果并不能达到患者的期望值和满意度,这是导致目前中医发展需要国家扶持而又难以自救的最根本原因。对古代优秀中医的挖掘工作几乎迟滞两千年,继承上门派林立,导致多种方法失传或碎片化临床应用。在理论上脱离客观实际和经典原貌——“重药轻针”。

 

通过注重整体,不按功能或结构分科,经三十余年挖掘整理、基础研究不断完善、自1987年非政府组织推广,超过三十万学员不同程度掌握和应用,对慢性病的成熟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颠覆了现代医学和“主流中医”的认识局限,实现治疗各种慢性疑难重症的五大转变:①变不可治为可治;②变难治为易治;③变难愈为速愈;④变痛苦性治疗为无痛性治疗;⑤变创伤性治疗为无创性治疗。充分验证了中医非药物疗法是治疗各种慢性疑难病的首选有效方法。以2型糖尿病为例,大多数患者经一次治疗后,第二天就可以起到停止胰岛素注射或口服降糖药物的效果,经一年到一年半(只需每十五天门诊治疗一次,每次治疗一分钟)时间,大多数患者即可治愈。

 

二、以中医理念为引领,构建中西医融合的新的医学诊疗体系和诊疗模式

1、古代中医整体诊疗理念和模式是引领西医突破瓶颈发展的原动力 

《灵枢·经脉》所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由此看出,对特定的筋膜即经络组织整体或局部进行干预即可影响整体,所以中医整体诊疗模式即“中医全科”、“一人而兼十三科”的诊疗模式,即在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和治疗理念的指导下,从机体整体出发同时诊治全身不同疾患。即对人体局部干预的同时,也能治好不同系统的病。“中医全科”的诊疗模式打破了现代医学按人体功能、结构分科或目前中医分科分病的诊疗模式。

目前,当代科技的研究成果使中医经络等基础理论初始科学化奠定了中医科学化的基础,这使中医从自然哲学层面融入自然科学的创新层面。因为中医整体诊疗理念和诊疗模式不但包含还远远优于现代医学诊疗理念和诊疗模式,反而使中医成为(医学)科学的前沿,也成为引领西医突破瓶颈发展的原动力。通过中医系统科学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使西医对标的认识和中医对本的认识就能够汇通如一,成为统一的医学体系。

2、构建中西医融合新的医学体系——新中医诊疗体系

《钱学森书信选》:“从人体科学的观点,中医有许多比西方医学高明的地方,但将来的医学一定是集中医、西医各民族医学于一炉的新医学。”

新中医诊疗体系,是以中医诊治理念为引领融合各种医学新构建的新的医学体系。是基于解剖学、筋膜学对中医经络科学研究指导下,挖掘古代已失传的中医诊疗技术,融合、优化各种中医原创及民间中医药特色技术、现代医学诊疗方法,回归古代中医“一人而兼十三科”对患者施行“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新的医学诊疗模式。

 

三、新中医推广意义及施行建议

1、新中医是中医发展的承前启后,也是现代医学诊疗思路局限突破发展瓶颈的契机和方向。新中医不仅仅是发展中医,其打破现代医学与中医的界限,在以整体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使中西医达到真正融合,引领没有中西医学之别的医学发展新方向。建议在国家层面,构建中医思想引领的新的医学体系推广,尽快组织现有医务及医学教育人员培训学习,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含中西医等)诊疗水平、诊治疗效。使之应运于临床治疗,造福民众;逐步组织医学院校重新编写教材、合并中西医院校,培养中西医融合的“学必用、用必果”的医学人才。

2、新中医是我国在新时代从医学理论、诊治方法上的一个原始创新。随着新中医诊疗理念不断普及,改变“重药轻针”“以药养医”业态,为国家提供“能治愈群众疾病、提高医生技术收入、大幅降低国家医疗投入”三方均达目的地医改新思路、新方向

 

 

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解决因病致贫

 

的局面。极大增强中国软实力。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