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传统医药 我要投稿
中国民族医药:彝医药篇
作者:孙朋悦 2018-06-01 [医疗] [传统医药]

彝族是中国一古老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区,人口有776万人(2000年)。根据彝文《帝王世纪》的记载, 彝族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先民积累了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医药经验,世代相传,为彝族人民的生存繁衍作出了突出贡献。彝族医药同其民族医药一样,是中国民族医药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医药历史久远。在已发现的20余部彝族医药古籍中,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一部是《元阳彝医书》。该书成书于公元957年,收载了动植物药200余种,病名80多个以及一些简易的外科手术,反映了当时的彝族先民对疾病治疗和用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注:也有一说认为此书著于清道光22年)【1】。

         明清时期,汉族与彝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逐渐增多,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与彝医药文化的交流和借鉴,促进了中国民族医药学的繁荣发展。《滇南本草》由兰茂(公元1397-1470年)编著,是中医药有代表性的地方本草书籍,共收载药物506种,其中包括彝药119种。同时,在这一时期有大量彝医药书籍问世,如《齐苏书》又称《明代彝文医书》或《双柏彝文医书》,原件为彝文手抄本,成书于明朝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该书记录了56个病种、87个处方和324味药物;《医病书》系彝文手抄本,抄于清雍正八年(公元1731年);《好药医病书》,又称《医病好药书》,此彝文医书抄于乾隆丁巳年冬18日(公元1737年),内容较《医病书》丰富,涉及范围较广,记载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和五官科的39种疾病,共有317个处方;《娃娃生成书》,又名《小儿生成书》,为彝文手抄本,抄于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6年),介绍儿科生理知识;《超度书·吃药好书》为彝文木刻本,刻于清代嘉庆年间(公元1976~1821年),其中有介绍药物的专篇,包括药物25味、治疗19种病症,在24味动物药中重点介绍了5种动物肉和10种动物胆的功用。其它还有《供牲献药经》、《造药治病书》、《医算书》、《启谷署》、《三马头彝医书》等等【1】。

          1949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彝医药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掘和发展。1983年《彝药志》出版,此书从1013种药物中筛选出103种疗效确切、来源清楚的彝族药物,是中国第一部用汉文著述的彝族药物专著;同年,《彝族医药史》出版发行,整理总结了彝族医药的发展道路;1986年出版的《彝医动物药 》记载动物药 224种 ;1990年出版的《彝医植物药》记载传统使用的植物药106味;其它还有《彝族医药学》、《彝族医药荟萃》、《楚雄彝州本草》、《中国彝族医学基础理论》等等。

         彝族医药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清浊二气论、哎哺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气路论、 脏腑五行论、病因论等。彝医认为清浊二气是人体的总纲,“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动态的清浊之气保持着有序的平衡;哎哺学说与阴阳学说相似,哎哺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生命形成的基础;脏腑五行的生克规律是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规律;生命的活动一方面在于清浊二气的不断循环运动,另一方面在于气血循环于“气路”不断营养全身;人体的发病与先天正气有关,外因邪气是致病的直接因素,内因脏腑功能失调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彝医诊断上注意望、闻、问诊。望诊以望面色,望形体为主,气血不足,可通过望面色得知;闻诊主要是闻气味;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即往病史等有关情况的一种方法,是彝医最重要的诊断方法。在治疗学上彝医以祛外邪和调节脏腑平衡为总的治疗原则【2-3】。

        彝医治疗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1) 内服法:通过内服汤药达到治疗目的。2)外敷法: 主要用于治疗外伤科疾病。3)烧火法: 主要用于危重病时抢救。4) 熏蒸法: 用于消毒和治疗牙痛的一种治疗方法。5)洗浴法: 多用于皮肤病及风湿病。6)割治法: 主要用于小儿疳积和毒蛇咬伤。7)推拿按摩法:用于痼疾和风湿疼痛。8)放血法: 多用于瘀血及寒证疼痛【4】。

       彝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疏菜类36种,主要指家种疏菜,如白菜、萝卜、葱、黄豆等;果树类15种,如杏树、桃树、塔枝果树、黄果树等;寄生类13种,如犁树、野坝篙、桃树、花椒树、马樱花树等树上的寄生物;树皮类有18种,如桃、李、多依、核桃、五度基、小红果等树皮;以树中的水作药用的有5种;其它类共182种,如三台花、老鸦蒜、野姜根、地萝卜、汽汗水等。动物药家畜类动物药有55种;野生动物类如毫猪刺、蛇血、蛇皮、狐狸肉等,以及昆虫类如臭虫、高脚虫、蜘蛛等共载89种。矿物药有雄黄、石膏、黑盐巴、铜手镯、锈水【5】。彝药主要药物剂型有汤剂、酒剂、散剂、油剂、炖剂、蒸剂、粥剂、敷剂、擦剂、洗剂等。

         云南白药在中国闻名遐迩,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它是由彝医曲焕章在1902年研制的,是最具代表性的彝药产品。目前全国已有专门研制生产彝药的企业40余家。知名制药企业如老拨云堂、 贵州高原彝药厂、云南盘龙云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老拨云堂始创于雍正六年(1728年),曾与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称“四大名堂”,是一家具有3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老字号,立足中药依托彝药,主要产品拨云锭、拨云复光散、紫灯胶囊等;贵州高原彝药厂成立于1996年4月,是一个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在1998年被定为全国民族药定点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有复方血藤药酒、清痹通络药酒、复方伸筋胶囊、复方伸筋胶囊等;云南盘龙云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4年成立,主营产品排毒养颜胶囊销售总额累计已逾40亿元。

         目前彝医药与过去相比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制约彝医药发展的不利因素也挺突出,比如人才匮乏、医药资源开发利用层次较低、医疗服务体系薄弱、医药服务的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程度的还有待提高等等。不过在今天的中国,民族医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所以,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充分整理发掘彝医药的各种资源,彝医药会有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彝医药的发展前景会是更加美好和广阔的,会为更多人所知、所接受,进而造福有需要的世界各国人民。

  1. 王敏. 彝族医药古籍文献综述. 彝族古文献与传统医药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68-85
  2. 王国忠. 彝族医药理论概述.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 (8): 70-72
  3. 杨本雷. 彝族医药理论研究.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 (8): 68-72
  4. 关祥祖. 彝族医药简介.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1,14 (1): 39-40
  5. 吴桂芳. 彝族医药学的发展研究.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0 (6): 62-69 

 

         

 彝药志                                              彝医药传统图书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