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学会动态 我要投稿
青年中医师的呼声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 2019-02-28 [其它] [学会动态]
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临床工作座谈会

为深度了解中医临床青年医师的现状及诉求,更好地团结中医临床青年专家,推动中医临床事业发展,2019年2月25日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组织在京青年专家代表召开“中医临床青年专家座谈会”。全国名老中医药、首都国医名师李曰庆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院长刘金民教授及部分在京中医临床青年医师代表参会。会上各位参会人员就中医临床青年医师培养模式等纷纷建言。

 

 

1.王彬副主任医师

【观点】跟名师之后临床水平及门诊量增长迅速,应鼓励青年专家跟名师学习,多为青年专家搭建平台。

【建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牵头设立中医继承人交流站,鼓励继承人定期以病例讨论、读书会、学术沙龙、科普宣讲视频等形式轮值开展交流。

2.唐仕欢副主任医师

【观点】应积极推动中医临床传承人之间不拘泥门派、不拘泥专业的交流。

【建议】中华中医药学会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继承人学术交流大会,主要探讨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技术或者方法。

3.李博副主任医师

【观点】名老中医教导青年中医的实践应重视,多种形式传播名老中医诊疗经验。

【建议】整理老专家诊后小讲课视频,出融媒体的书籍,让更多的人学习。建议中华中医药学会应设立青年临床医师奖,研究相对合理的评价机制。 

4.荆志伟研究员

【建议】中华中医药学会启动“青年岐黄工程”,将青年人才奖励、青年传承人工作站、医药融合论坛作为系统工程进行顶层设计。

5.刘铁刚副主任医师:

【观点】完善中医临床传承的机制,明确谁来传、谁来承、怎么传,研究各个层次的需求,针对性满足。

6.王萍副主任医师:

【观点】新时代的中医临床青年专家应做好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以经典讨论、用药经验、典型案例等为载体整合名老中医经验,形成系列论文或论著;构建临床资料数据库,开展研究;加强临床和药学研究合作与交流,药学研究立足于临床有效方药,针对临床需求;制定评价方法,做好基层人才的选拔工作,为名老中医遴选基层中医学术继承人,通过基层中医人才培养辐射带动基层中医药体系逐步完善。

【建议】组织青年专家医药圆融论坛,培养药学或基础类专家的临床意识。做好基层人才的选拔工作,为名老中医遴选基层中医学术继承人。

7.田贵华副主任医师

【观点】中医临床青年专家应建立基于临床疗效评价的机制,注重培养青年人才,侧重形成标准和指南,形成共识性的科学测量方法。

8.沈潜副主任医师

【观点】目前中医药人才评价重科研轻临床的趋势依然存在,根本原因是临床人才评价体系缺失,之前参与过“中医青年临床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希望今后学会给与这方面的更大支持。

9.朱勇

【观点】应关注基层青年中医临床人才。

【建议】开展三项工作,一是设奖鼓励优秀基层医生;二是创办基层医生期刊鼓励基层医生发声;三是设立基层名医工作站加强传承工作。

10.郭淑贞教授

【观点】应关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青年人才的培养。

11.戎萍副主任医师

【观点】需要激发青年中医师对中医的兴趣,树立对中医的自信。青委会为青年医师搭建拜名师平台,包括基层青年医师需求。中医临床人才与基础研究以及中药学人才的差异化评价。

12.姚魁武主任医师

【观点】做好青年医师需求调研工作,针对性设计对他们的服务和关怀。

13.高伟教授

【观点】中医、中药专家之间信息不对称,应加强两类专家间的研讨合学术碰撞。

14.刘金民院长

【观点】青年人在继承的同时更要重视发展,中医药要拥抱现代科技,拥抱现代科技要依靠青年人。

【建议】中华中医药学会一定要非常重视青年委员会,这是中医药行业未来的希望,要赋予青委会更多职能,创造平台和条件,让他们去尝试和探索。从设立具体项目和国际交流等方面,重视和支持青委会工作。

15.李曰庆名老中医

【观点】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委会工作很活跃,应该保持和发扬。

【建议】青委会下一步工作重点应包含:一、开展中医青年临床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二、开展基于提高临床疗效的中医药圆融的示范研究;三、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切实帮助提高基层医生中医药服务能力。

 

 

会上与会专家达成共识,希望学会能开展一项工程(如:岐黄传承与发展青年工程),具体涵盖四项工作,一是搭建传承人交流平台,可以通过传承人学术共同体、全国学术会议等形式实现;二是设立针对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的奖励奖项(如:全国优秀青年中医奖);三是搭建青年中医、基础、中药及交叉学科人才学术研讨及课题合作的平台;四是创新性建设青年中医师特别是基层青年中医师发声平台。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