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百问
医史探秘 | 查遍典籍告诉你《金匮要略》的“正名”原本是这个!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2019-02-16 [医疗] [中医百问]
《金匮要略》是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重要著作,中医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众所周知,“金匮要略”是一个简称(另外还可再简称为“金匮”),但是,它的全称或曰“正名”该是什么,却很少有人真正弄清楚。

《金匮要略》这样一本重要的经典,按说应该有确定的名称。但事实是其书名自古以来比较杂乱,几种重要的传本几乎是各本各名。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金匮要略》全称是《金匮要略方论》,例如,《中国医籍大辞典》立“金匮要略方论”为正词条,称其书“简称《金匮要略》《金匮》”;赵法新等所编《中医文献学辞典》,处理方式与上书相同,亦以《金匮要略方论》为该书正词条;张灿玾《中医古籍文献学》在介绍“两汉三国医学文献”时,该书径称为《金匮要略方论》;网上看到的《金匮要略》公开课视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雪华主讲)亦主此名,并说,称为“方论”,是因为该书“有方有论”,“以方言治,以论言理”……各家说法的基本点是一致的。那么这些近乎一致的看法是怎么来的呢?说来也简单,因为明代赵开美编修《仲景全书》,其中收载的《金匮要略》就题名为《金匮要略方论》。尽管赵开美之前还有几种别的刻本,书名都不一样,但因为晚近时期赵开美刻本影响较大,后来大家都相信赵本的这个书名是正名了。

由于资料的缺失,过去弄不清楚该书的正名确实事出有因。不过现在,有一些新的资料出现,我们已经可以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

这里说的“新的资料”,一是指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发现的元代后至元庚辰岁(即后至元六年,亦即公元1340年)邓珍序刻本,学界多数认为,邓珍本属北宋大字本传本,且为后世该书一些重要版本如明代俞桥本、徐镕本、赵开美本的祖本;二是指2007年在上海图书馆发现的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吴迁抄北宋小字本(这是抄本中明载的)。其中,邓珍本发现相对较早,已经被学界所注意,有的版次的高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已取邓珍本为底本;但吴迁本目前还较少被关注和研究。

 

《金匮要略》虽然属于张仲景的著作,但现在传世的《金匮要略》并非宋以前就有的相传古本,而是宋臣据一种旧本做了重大改编而形成,且书名也是由宋臣确定的。因此,追究该书正名,不需要追到宋以前,只能从宋代的资料来确定。

  从各本所载信息来推测

各本所载信息,就是不同传本中与书名相关的记载。比较这些信息与本书内容的关系,可以得出倾向性看法。各本中与该书书名有关的文字有以下几处:

其一,现传各本书名。邓珍本名《新编金匮方论》、俞桥本名《新编金匮要略方论》、徐镕本名《(新编)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徐镕本卷上书名有“新编”二字,林亿序、目录、卷中、卷下都没有“新编”二字)、赵开美本名《金匮要略方论》,吴迁抄本则名《金匮要略方》:这些传本书名各异,很难只根据这些书名判定孰为古貌,孰为传变。

其二,宋代高保衡、孫奇、林亿负责整理了《金匮要略》,整理之后撰写了一篇序言,这个序言的标题也是各不相同的,基本都是各传本书名后加“序”字。

其三,这篇宋臣序言交待了整理过程,又特别说明了:A)底本的书名;B)当初校成的命名。

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蠹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辨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臣奇先校定伤寒论,次校定金匮玉函经,今又校成此书,以逐方次于证候之下……以其伤寒文多节略,故所自杂病以下,终于饮食禁忌,凡二十五篇。除重复,合二百六十二方,勒成上中下三卷,依旧名《金匮方论》。

此条引自邓珍本,在第二句中说明底本原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在末句说明整理之后的成书“依旧名《金匮方论》”。属于邓珍本系统的俞桥本、徐镕本、赵开美本,这两处都是一致的。吴迁本也有这个序言,但后一处相应地是“依旧名《金匮要略方》”。

其四,邓珍本和吴迁本在宋臣序之后,附有一段短文,这段短文与《肘后备急方》序言有些相似,其来历有些突兀,这里不予讨论。而这段附文在邓珍本中标题附后,为“金匮方论序”,此序中谓:

  仲景《金匮》录歧黄素难之方近将千卷,患其混杂烦重,有求难得,故周流华裔九州之内,收合奇异,捃拾遗逸,拣选诸经筋髓以为方论一编……

俞桥本、赵开美本原样引用了此文,但无标题。仍是这段短文,在吴迁本题为“金匮要略方叙”,末句则是“以为要略一编”。二者各处都不相同。

 

邓珍本宋序、短序图影

 

吴迁抄本宋序、短序图影

 

 

把几种主要传本以上各处差别列表来看:

 

注:徐镕本卷上书名有“新编”二字,林亿序、目录、卷中、卷下都没有“新编”二字。

因此,邓珍本系统各本虽然书名各不相同,序亦随书名变化,但序中的内容“依旧名曰”以及附文中的“以为”处,各本都随邓珍本,称之为“方论”;进一步看,该系统诸本的书名虽然各别,但书名最末二字也一律为“方论”。吴迁本与此相异,在序言和短文中,与“方论”相对应的,都称为“要略(方)” (见表中后3列)。而“要略”二字,邓珍本全然没有出现,但其系统中的他本则在各书名及相应序言标题中出现了“要略”(见表中2、3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邓珍本中还有邓珍序言,序言无标题,但序言中说:“宋翰林学士王洙偶得杂病方三卷于蠹简中,名曰‘金匮方论’,即其书也。”邓珍明知他所引用的宋臣序中记述王洙所得书为“金匮玉函要略方”,但在其自己的序言中仍将其称为“金匮方论”,故可知,称为“金匮方论”完全是邓珍的个人意识。

 

回顾前引宋臣序,该书整理的基础是王洙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辨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宋臣删除了其中伤寒的内容,又有所增补,再调整为方证同条,编成《金匮要略》一书。虽有增补,其内容依然属于“要略”(节取重要内容),若称“依旧名《金匮方论》”,未免名不符实,一是丢失了原书“要略”的特点,二是与底本书名相去太远,何得称“依旧名”?因此,书名中原本必当有“要略”二字。

俞桥本、徐镕本、赵开美本虽属邓珍本系统,但都在书名中加了“要略”二字,可能也正出自这样的理解。此外,上述邓珍序言,赵开美本也引用了。对于邓文中“名曰‘金匮方论’”的表述未加改动,但赵本新加的标题却是“金匮要略序”。显然同样觉得应有“要略”才对。不过,加了“要略”二字后,却又带来了和所承袭的邓珍本序言中“依旧名曰《金匮方论》”不相一致的结果。

吴迁本之书名,比之宋臣序所称底本名只少了“玉函”二字,而“玉函”与“金匮”义本重复,省去“玉函”后就是“金匮要略方”,用此名,方合“依旧”之义。

我们还从邓珍本和吴迁本二本用语等方面的比较,判断出吴迁本更近古,正确性更高,因而也可以间接地认为其书名更为可信。这方面,请参见《中医药文化》杂志2019年第1期我们的文章。

不过,这还只是通过相互优劣或合理性比较所做的推理。还有更重要的依据,在本书各本的书名与序言内容之外。

  从其他重要历史记载来判断

除各种传本涉及书名外,还有一些重要历史文献提及此书,可以帮助认定。

一是《宋书·艺文志六》载:“金匱要略方三卷(張仲景撰,王叔和集)。”《宋史》是元人利用旧有宋朝国史编撰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国史的原貌,因此,《宋史》所用书名应该是忠实传述了宋代官方使用的名称。

 

二是宋代国子监牒文。在传世《脉经》中,保留着一份宋代国子监牒文。该牒文主要内容是:先前曾有朝廷批准开雕小字本《圣惠方》等五部医书以利实用的旧例,“今有《千金翼方》《金匮要略方》《王氏脉经》《补注本草》《图经本草》等五件医书,日用而不可阙,本监虽见印卖,皆是大字,医人往往无钱请买,兼外州军尤不可得。欲乞开作小字重行校对出卖,及降外州施行……”这一牒文还见于吴迁抄北宋小字本《金匮要略方》书末。二者可互证,并共同证明《金匮要略》一书宋代校正后的官方书名就是“金匮要略方”。

 

再者,对吴迁抄本作全本校读可知,吴迁全书抄录都较为忠实和正确;而牒文是比较可信的官方文书,有了牒文的佐证,可以相信,吴迁本所用书名《金匮要略方》就是该书最初确定和流行的书名。

那么,是否有可能大字本和小字本用了不同名称呢?显然也不是。上引牒文说得明白,是提出要对“皆是大字”的五本书改印小字本,而这五本包括《金匮要略方》在内。所以,《金匮要略》大字本书名就是《金匮要略方》,而吴迁抄小字本则书名就是《金匮要略方》。

  从宋元医书引用看

利用电子资讯查检古书中《金匮要略》的引文所冠书名,可以看到的情况是:

其一,引用简称“金匮”者最多,大约有千例之多。但“金匮”二字在各传本名中都有,所以不能据此看出引自何书。

其二,引例冠以“金匮要略”者次多,大约有数百例。这个引用名可以排除邓珍本的“金匮方论”,但在另几种传本书名中都有“金匮要略”4字,所以引用名属于这几种传本中的哪一种,也不能说清楚。

其三,引用邓珍本书名的“金匮方论”(略“新编”二字),约有10处引用。邓本珍早前曾经流传较广,在一定意义上说,邓珍本在南宋至明初有可能曾是该书的权威传本,包括吴迁抄本中还有数处与邓珍本比校的记载。所以,有这样的引用是不奇怪的。

网络资讯甚至反映,在严用和的《济生方》中就引有“金匮方论”,而《济生方》成书是早于邓珍本的,难道“金匮方论”一名有更早出处?不过经查,其实不是这样。《济生方》成书确实应早于邓珍本,但原书早佚,现存本是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时重辑的,而涉及“金匮方论”书名的例文,为该辑本卷四“麻仁丸治肠胃不调热结秘涩”一语下的附注:“方见大便难类。张仲景《金匮方论》内但本方以米饮送下。《卫生至宝》作脾约麻仁丸。”《济生方》辑本中的小字注应该成于清代整理者,因而注文中所出的书名不能算在《济生方》的内容之中(提及的另一书《卫生至宝》,成书年代不详,《永乐大典》有引用,清初有刻本,也不知道是否为同一书。《济生方》辑本中所引的《卫生宝要》出自《永乐大典》还是清刻本难以确知)。

其四,引用书名为吴迁本书名“金匮要略方”的,例数很少,在10例以下。但其中有南宋张杲《医说》的引例。见该书卷七有《四时不食》条,引文为:“《金匮要略方》曰: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本条出自《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医说》初稿于1189 年,成书于1224年。在我们查到的《金匮要略》引用文献中,引全称的以该书为最早,而其引用名恰恰是“金匮要略方”。当然,引用时称“金匮要略方”这一书名较为少见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古人引书习用简称,5个字的书名全引的机会本来就会比较少。

 

赵开美所用书名有6个字,俞桥本、徐镕本的书名字数更多,我们用网络资讯查检,明以前古籍中,没有一处引用《金匮要略》时的书名为以上三者全称的。一方面当然因为此三者书名字数偏多,古人不大会引这么长的书名;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书名是他们各自自拟的。

综合上述分析,宋代整理《金匮要略》时确定的书名就是《金匮要略方》,其他书名都是整理、刊刻者重拟的。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