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传统医药动态 我要投稿
这位中医传教士说出叶嘉莹的长寿秘诀
来源:央视四套世界听我说 2019-01-20 [其它] [传统医药动态]

《刮痧》这部电影在当年刮起很大的风,它讲述的是夫妻给生病的儿子刮痧治病,却被告虐待儿童,这部电影引起了很多人对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的思考。中国人眼中刮痧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并且可以治病,但是在美国人眼中就是虐待儿童的行为。  

 

然而在加拿大,有个人却开了家中医诊所,不但用精湛的技术缓解当地人病痛,还将中医药理论推广给更多西方人。他就是加拿大执证中医卓同年。

 

让更多西方人认识、了解、爱上中医药理念

 

回想起1999年,卓同年刚来到加拿大,意气风发却到处碰壁,满腔热血却处处被人泼冷水,一次次怀疑和不信任迫使他不断寻求一条中医在海外的生存之路。

 

刚来的时候,语言成为最大的障碍。后来,他不断摸索,克服一个个困难,通过画图和不断研究形成自己体系,把中医的病分了五大类:病,大病,微病,旧病,和欲病,摸索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医之路。

 

记得第一个来找他看病的是一对当地父女,他还记得他们刚来时犹疑的眼神,小姑年迟疑的坐下来给卓同年看病。当时,他先没有把脉,在望闻问切里面,《黄帝内经》有记载:“善诊者,察色按脉,先辨阴阳”。强调的是望诊和脉诊,通过望直接看小姑娘之后一一说出她有关痛经、胃、颈椎的问题,她充满惊奇的跟爸爸说,他爸爸将信将疑让卓同年把脉,卓同年告诉他膝关节下蹲有问题,经过他的治疗可重新去滑雪,就这样卓同年有了“第一次”给外国人看病的经历。

 

他在加拿大给外国人看病,慢慢发现中西双方的不同问题。外国人不仅体质和中国人不一样,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不一样,所以他们对疾病的理解也不一样。西医是群体化治疗模式,不管什么人得了这种病都吃同样的药,药也是化学家的实验室产物,有章可循。但是中医讲究对症下药,是个体化治疗模式,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如阴阳虚实都不同,治疗方式、给药途径也不同。蒲辅周老中医有句名言:“善治病者,一人一方,千人千方。”

 

现在的他可以骄傲地说,可以达到别人来找他把脉,诊断结果跟他的体检报告基本一致。把他们的病看好了,他们自然也会介绍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过来。

 

就这样经过口口相传,卓同年的中医理论让更多西方人认可和接受。对于新上来的病人,一般让他诊完脉了以后,他都会说一句,how do you know?(你怎么会知道呢?)等他治疗完了以后,他体验到针灸神奇的效果以后,他也会说一句amazing(太神奇)。

 

 

行医数十载发现长寿的秘密

 

 

如今20年过去,从不被认可的行业,到“技师”、“另类医学”到中医立法,这位“中医传教士”卓同年功不可没。

 

卓同年行医数十载,他先后走访了四百多位年龄百岁上下的寿星,最后发现,“每一位寿星都有一味属于自己的药。” 其中,对叶嘉莹教授的访谈令他印象深刻,这位年满94岁的诗词大家,风华依旧,逻辑严密,声音清亮,卓同年认为,“她的诗就是她的药”,一位到了中年的人只要能找对了“药”,80岁能爬山,90岁能走路,100岁生活自理应该没问题。

 

他说,若是把人体比作一部车,人到中年,意味着一部车是时候回厂做一次彻底检修了,其意义在于,这是人生一个重要的拐点,“备用系统”能否顺利启动,关乎此后生命的维度。

 

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中医在海外推广的意义,不仅仅是让西方人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疾病、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从当中窥见出人类生命活动的终极的一个征象,从而在更高的角度去认识生命,体验生命和疗愈生命,大医精诚,止于至善,对海外中医来说,不但要做一个中医传教士,更要成为研究世界医学的排头兵,他相信中医一定能够影响世界,中医也应该成为全球化大医。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