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来源:岐黄民间传承 2018-11-27 [中医临床]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主要引起患者前列腺区域或小腹及腰骶处的疼痛不适、排尿症状的异常以及性功能下降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负担和经济负担。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慢性前列腺炎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具有各自独特形式的一种综合性疾病或综合征。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较为单一、且许多药物难以渗入到前列腺组织,因此治疗效果不满意。笔者从热毒壅滞,肝肾亏虚的病因出发,运用自拟前列解毒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到如下。

观察组选用自拟前列解毒方:蒲公英30g、败酱草30g、白花蛇舌草 30g、土茯苓 30g、红藤 30g、虎杖 20g、石韦 15g、桑寄生15g、菟丝子20g、赤芍20g。

加减:伴有尿道刺热者加升麻、生甘草;心烦口感者加连翘、竹叶、栀子;会阴部疼痛者加桂枝、细辛、小茴香;腰痛明显者加续断、杜仲。每天1剂,水煎服300ml。连服8周。

对照组选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口服,0.2mg,每晚1次,连服8周。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愈8例,好转37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愈4例,好转30例,未愈16例,总有效率为68%。说明治疗组运用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服药后出现头晕症状,1例出现心悸症状,停止服用盐酸坦索罗辛后症状均有所缓解。

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高,目前国内报道的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处于6.0%~32.9%之间,其中30~40岁以及60~70岁发病率最高,由于慢性前列腺炎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表现多样且病程迁延难愈,故临床上尚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目前西医在治疗上多采用抗生素、α-肾上腺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以及一些植物制剂等。这几类药品虽然在某些方面可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长期疗效却不令人满意,治疗针对性差,而且容易复发。中医在治疗本病方面历史悠久而且积累了相对丰富的临床经验,本病属于中医学“淋证”、“精浊”等范畴。古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早有记载如《景岳全书》中说:“便浊有赤白之分,有精溺之辨。精溺不同,凡赤多者多属于火,白者寒热俱有之。精而为浊者,其病在心肾;溺而为浊者,其病在膀胱、肝和肾。《证治汇补》中说:“精之藏制在肾,脾主之以运化,升清降浊,脾失健运,湿浊内蕴,下注于精窍。”据此古代医家认为本病多责之于肝、脾、肾并与湿浊、寒热密切相关。现代医家认为本病的病机特点可以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肾虚、脾虚等,标实为湿热、气滞、血瘀等。笔者亦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为肝肾亏虚,标实为湿热瘀毒。治疗当以清热解毒为主兼顾补益肝肾。方用自拟前列解毒方,其中蒲公英、败酱草、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为君药;臣以土茯苓、红藤可祛湿通络助君药直达病所;虎杖可活血清热通经散结,石韦可泻水消瘀共为佐药;桑寄生、菟丝子可补益肝肾加赤芍破坚益气。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兼补肝肾之功,使湿热去瘀毒消,肝肾调和,从而达到从根本上缓解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并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从热毒壅滞,肝肾亏虚的病机出发,运用自拟前列解毒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8周,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与目前西医的一线用药疗效相当,并具有副作用小的特点。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时间较短,故其临床疗效有待大样本长期的观察进一步证实。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年第18期第96页。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