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国医大师沈宝藩:治疗糖尿病经验
来源:悦读中医 2024-01-13 [其它] [名医论坛]

沈宝藩,国医大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血糖是维持身体稳态的重要指标之一,若一些糖尿病患者,平时不注意节制饮食、规律运动,那么持续的高血糖状态还会引起许多继发症状,诸如视物模糊、头晕乏力、肢体感觉异常等,严重影响生活水平。现介绍沈教授治疗糖尿病医案两则,以飨同仁。

 

 

验案举隅

 

 

● 病案一

 

黄某,女性,时年50岁,2005年2月20日初诊。

 

初诊:患糖尿病已6年余,平时注意控制饮食,并应用二甲双胍治疗,但血糖一直未能维持正常,病情反复,前来诊治。现症见:口渴,晚间小便频数,时有饥饿感,身倦乏力,劳累时偶有心前区疼痛,睡眠不实,腰膝酸软困痛,舌暗淡,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脉弦细。空腹血糖:8.68mmol/L,餐后血糖11.5mmol/L,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

 

中医诊断:消渴(气阴虚损,脉络瘀阻)。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处方:生黄芪15g,太子参10g,生山药13g,生地黄13g,熟地黄13g,麦冬13g,五味子6g,葛根15g,丹参13g,当归13g,红花10g,川芎10g,延胡索10g,首乌藤13g,乌药10g,益智仁13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药半月后,身困乏力、口渴诸症减轻,心痛未作,夜尿已不频数,舌脉同前,上方去延胡索,加山茱萸13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上方服药月余,三消症状已基本消失,多次查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嘱患者继续目前治疗,服用中成药芪蛭降糖胶囊巩固调治。

 

按语:患者患糖尿病多年,虽然已注意控制饮食和坚持服用降糖药治疗,但三消症状未能消除,伴见心痛、身困乏力等不适,属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本例若仅用西药降糖药治疗疗效欠佳,经中医辨证后,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药配合治疗,获得良效。

 

 

● 病案二

 

陈某,男性,时年62岁,2005年3月5日初诊。

 

初诊:患糖尿病已5年余,服用二甲双胍片降糖治疗中。近3个月来,足趾经常发麻、疼痛,天气阴寒或夜间尤为明显,故前来诊治。现症见:身乏,口渴,饮水较多,小便正常,纳食可,大便较干结,舌暗红,苔薄,脉细弱,患趾皮色正常,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查空腹血糖8.6mmol/L,肌电图提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西医诊断:糖尿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炎。

 

中医诊断:消渴,痹证(气阴两虚,脉络瘀阻)。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处方:黄芪15g,太子参13g,生地黄13g,玄参13g,赤芍13g,白芍13g,丹参15g,当归13g,桃仁13g,红花10g,鸡血藤15g,川芎10g,牛膝10g,木瓜13g,地龙10g,陈皮6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西药降糖药继续依原法服用。

 

二诊:经治半月余,口渴乏力诸症改善,大便通畅,趾麻稍减,趾痛有时仍作,苔薄,舌暗,脉细弱。原方去桃仁、玄参,加蜈蚣1条。

 

三诊:上方服用后,趾端已无疼痛发作,时有趾麻,空腹血糖降为7.2mmol/L,嘱用上方巩固疗效。经治疗2个月已无趾痛,偶有趾麻,嘱饮食控制,降糖药继续服用以防复发。

 

按语:患者消渴病多年,并发痹证(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末梢神经炎),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血瘀阻络证。该患者虽然趾痛标证突出,但因患者年老,病程较长,在阴虚燥热基础上并发痹证,故治疗上以益气养阴治本为主,加用活血通络药,再加虫类药加大通络之力度而获显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悦读中医,内容选自《国医大师沈宝藩治疗疑难危急重症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方邦江、安冬青、沈榛巍主编】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