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师晶丽:健脾益肾、平衡阴阳治疗慢性肾炎
来源:广东中医药 2023-08-14 [其它] [名医论坛]

【基本资料】

 

吴某,男,时年68岁,初诊时间:1988年3月。

患慢性肾炎30多年,拖延失治,病情有加。2月前因头晕乏力,呕恶纳差,尿素氮12.4mmol/L,肌酐358umol/L,诊断: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经对症治疗,效果不显,前来就诊。

【首诊证候】

症见:头晕乏力,夜尿频,腰膝酸软,双下肢浮肿,舌红苔黄,脉细数。

 

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脾肾两虚,阴阳失调。

中医诊断:慢性肾炎(脾肾两虚)。

治法:健脾益肾,平衡阴阳。

处方:党参15g,黄芪12g,生地黄12g,山药12g,山茱萸10g,泽泻9g,茯苓15g,牡丹皮9g,车前子12g,大黄3g,炙甘草9g。7剂后头晕好转,精神可。予上方出入2月余,诸证好转。

 

随诊过程

 

 

化验检査:尿素氮8.5mmol/L,肌酐27umol/L。继予上方巩固治疗半月,病情稳定,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味。方中黄芪、党参补气健脾,六味地黄汤滋补肾阴;另加丹参、川芎活血而防因虚致瘀;加大黄通腑泻浊。大黄性虽苦寒,导泻峻猛,但小量间断用则有安五脏、补敛正气之功,一般用3〜6g,保持大便日行1〜2次,使邪有去路则可。

 

 

【按语】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的末期,因劳倦过度、饮食失宜、误治伤肾等原因引起全身失调,尤其是脾肾虚损以及气血紊乱,阴阳失调,多表现正虚邪实证。病变初期以脾肾气阴两虚为主,邪浊不很严重,临床多见面色少华,气短懒言,纳呆腹胀,腰膝酸软或手心热,夜尿频,舌淡有齿痕,脉细。治拟益气养阴,平衡阴阳,即使兼见阳虚之症,亦应“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肾衰病人肌酐不超过500umol/L,亦可使用大剂量的大黄外治灌肠,这可避免了大黄苦寒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间接地顾护胃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可使肠道再吸收增加,致合成尿素的原料氨基酸量减少,使血中的必需氨基酸浓度增加,致尿素氮合成体蛋白;可抑制体蛋白分解,致血中尿素氮及肌酐下降,促进肝、肾组织合成尿素减少;可促进尿中尿素氮及肌酐的排泄量增加。 

(本案编写:师晶丽)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师晶丽,贺志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中医杂志,2001年2月第42卷第2期,医学指导:师晶丽 主任医师】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