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针灸临床 我要投稿
单穴疗法治疗膈肌痉挛
来源:《百病单穴疗法》 2023-01-09 [针灸临床]

膈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由于多种因素刺激膈神经而引起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该病多因受寒冷刺激、精神因素、过食过饮、术后、癌症晚期、脑血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引起。轻者可不治自愈;重者则可昼夜不停、间歇性发作达数日,影响患者的饮食、呼吸、睡眠等。本病在中医学上属“呃逆”范畴,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特征。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虚都可引起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此病。

【诊断要点】

1.结合呃逆声音诊断容易,但应分辨虚实,判断预后。

2.本病可单独发病,有时也作为其它疾病的兼证表现。

【治疗方法】

1.内关(PC6)

定位: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

 

取法:仰掌,微屈腕关节,从掌后第一横纹上二横指,两大筋间是穴。

操作:(1)针刺疗法。取1.5寸28号毫针,皮肤常规消毒后,直刺或斜刺内关穴,采用强刺激手法,不留针,一般1次可治愈。

(2)穴位注射疗法。穴位常规消毒,取5毫升注射器,7号针头,抽取维生素B1100毫克,维生素B650毫克,或异丙嗪50毫克,垂直刺入穴位,得气后快速注药,每穴注药量1/2,无效者,2小时后重注药1次。

穴性心悟:内关穴有镇静止呕,宽胸理气,降逆止呕,舒肝解郁之功效。故刺激该穴可止呃逆。

2.全息胃穴

定位: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取法:手半握拳状,第二掌骨侧桡侧中点,平合谷穴处是穴。

操作:针刺疗法。穴位常规消毒,取28号1.5寸毫针,男左女右取穴,直刺1寸左右,捻转强刺激手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其间行针2~3次,以加强针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穴性心悟:全息胃穴为对应部位之穴位,刺之有良好降逆止呃作用,对呃逆效果良好。

3.曲池(LN11)

定位:屈肘,肘横纹外端凹陷中。

 

取法:屈肘成直角,在肘弯横纹尽头处是穴。

操作:针刺疗法。穴位常规消毒,取2寸28号毫针,直刺曲池穴,用捻转补泻手法,每5分钟行针1次,留针20分钟。

穴性心悟:曲池为大肠经合穴,有强壮机体,调和气血,疏风解表作用,刺之可和胃降逆,从而使肠胃功能得到调整,达治疗目的。

4.足三里(ST36)

定位: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取法:正坐屈膝,于外膝眼(犊鼻)直下3寸,距离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

操作:穴位注射疗法。取双侧足三里穴,皮肤常规消毒,用2毫升注射器及6号注射针头吸取0.5毫克阿托品注射液,直刺穴位2厘米深,用强刺激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缓注阿托品0.25毫克,对侧同法注射0.25毫克。

穴性心悟:足三里为胃经穴,有祛瘀散热,增强体质之功,加之药物作用,解除平滑肌痉挛,呃逆立止。

5.膈(EP-L1)(耳中)

定位:位于外耳道口边缘相对的耳轮脚中点处。

 

取法:于耳轮脚中点是穴。

操作:按压方法。医者用火柴棒或探穴器找准穴位,以中等指力按压1分钟,如无效可加压对侧膈穴,或用王不留膈穴贴压,以手按之。

穴性心悟:膈穴为耳穴,该穴为膈肌对应穴。刺激该穴可止膈肌痉挛。

6.中魁(EX-UE4)

定位:位于手背中指近心端关节横纹中点。

 

取法:握拳,手掌向心,手中指指背侧近心端关节横纹中点是穴。

操作:针刺疗法。患者平卧,或坐位亦可。局部常规消毒,用28号0.5寸毫针,于左右中魁同时垂直进针,2毫米,强刺激捻转手法,并同时嘱病人深呼吸屏气。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亦可用灸法。

穴性心悟:中魁为经外奇穴,临床用于治疗呃逆效果可靠。

 

 

【注意事项】

1.平素注意寒温适宜,避免外邪犯胃,影响胃之和降。

2.注意调节情绪及饮食,进食不易太快过饱,少食生冷之物,不可妄动肝火。

3.呃逆合并其它慢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文献选粹】

1.岳氏用内关穴位治疗呃逆56例,一般1次治愈。(岳保祥,内关穴封闭治疗顽固性呃逆,黑龙江中医药,1988;(3):40)

2.高氏采用曲池穴针刺治疗呃逆7例,均1~2次获愈。(高速,针刺曲池穴位治疗膈肌痉挛,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5;(2):18)

3.费氏用中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1次治愈28例,2~3次治愈14例,4次以上治愈8例,1例无效。(费文荣,等.是针刺中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新中医,1987,(8),35)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