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针灸临床 我要投稿
针灸治疗口腔溃疡
来源:人卫中医 2023-01-11 [针灸临床]

王启才,1947年生,湖北襄阳人。教授,主任医师。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美国自然医学研究院荣誉院士。世界浮刺针灸学会荣誉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套针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2010年获评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2022年荣获中俄传统医学交流项目高水平专业成就奖。

《经络学:正经以外临证体系》:本书专论十二经脉以外的经络体系。分别从命名含义、循行分布/所在部位、表现特点、生理功能、病理反应、相关腧穴、临床应用和病例分析等8个方面论述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

口腔溃疡验案

王某,男,53岁,农民,慢性口腔溃疡急性发作5天。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史5年余,一般每月发作1~2次,使用锡类散、西瓜霜、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或者口服六神丸、黄连上清丸、维生素B2等,一般3~5天可愈。但近段时间发作次数明显增加,甚至此起彼伏,疼痛难忍。在当地医院诊治用药5天未效,来我处咨询有无别的治疗方法。告知由于长期口腔溃疡,现在不是喷点药、吃点去火的药就能解决问题的。但可以用中药汤剂调理或者针灸治疗而愈。患者觉得中药汤剂煎药麻烦,服药太苦,不愿意接受,同意针灸治疗。

检查:硬腭、左右两侧颊部可见直径3mm、多个不规则溃疡,表面有黄白色假膜,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唾液明显增多,进食疼痛加剧。睡眠差,脾气大,苔微黄,脉弦数。

针灸治疗采用“合入井出”“升肝降胆”之法,针刺双侧足少阳胆经根部井穴足窍阴和丘墟、曲泉。同时,嘱咐患者用舌头轻舔患处溃疡面。开始有点痛,几分钟后疼痛渐渐消失。再留针1小时,多个溃疡面明显萎缩,完全不再疼痛,即起针。3次痊愈,2个月后一日偶遇患者,告知这2个月未再复发(江苏南京田波医师医案)。

按:口腔溃疡属中医学“口疮”“口糜”范畴,以反复发作、疼痛、久治难愈为特征,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

中医学认为,该病虽生于口,但因脾开窍于口,肾脉连咽系舌本,故与脾、肾密切相关。《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首次指出心火为口腔溃疡的基本发病因素。现代名医蒲辅周在《蒲辅周医案•口疮》中说:“口腔溃疡为病,一由胃火,一由脾热。”明确指出脾胃伏火是口腔溃疡的重要病因病机。心属火。平时忧思恼怒,嗜好烟酒,过食肥甘厚味,均可致心脾积热,脾胃蕴热,肝胆蕴热,阴虚火旺,发为口疮。由此可见,口腔溃疡与心、肝、脾、胃、肝、肾多个脏腑有关。

西医多采用抗菌药、镇痛药、免疫调节剂等来减轻症状,但至今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中医临床多将口腔溃疡辨证为心火或胃火上扰口舌,治则可以从清降心胃之火入手。

笔者抛弃普遍认知,另辟蹊径,用“阴升阳降,升肝降胆”之法,针灸治疗口腔溃疡疗效确切。通过脉象舌苔来区分其是实证(火)和虚证(火),不能一味使用苦寒清热药物,否则对于虚证(火)引起的虚热患者不仅不能祛除病因,反倒还会伤及脾胃,耗伤正气,导致疾病迁延不愈。一般认为“阳气升、阴气降”,如果单纯阳升阴降,岂不是阴阳离决?尽显否卦之象?阴中抱阳魂,阳中含阴魄,此乃阴阳互根之正道。阴者,成形,与阳化气则升;阳者,为气,与阴成形,则降。如地上水(阴)遇热生为气(阳),空中气(阳)遇寒下降为水(阳),阴阳之交融,为太极之象。肝脾为脏为阴为升,胆胃为腑为阳为降。阴阳互抱,心火向下、肾水向上才能水火相交,肝随脾升、胆随胃降也是规律。

由此为据,结合上述胆随胃降、肝随脾升,纯用肝胆代替脾胃之病机,取双侧足窍阴、丘墟、曲泉。在留针期间,用舌头舔溃疡处,直至不痛,最后看到溃疡面有萎缩时才起针,一般时间在30~120分钟。曲泉是足厥阴肝经合穴,足窍阴是足少阳胆经井穴,丘墟是足少阳胆经原穴。“所入为合”“所出为井”,即为“合入井出”,即合入为肝经从人体左面载阳上升供给心经能量,能量消耗后转化成浊阴;井出为载阳入阴,由胆经下降入肾,再由肾经和膀胱经转化成清阳升入肝经,周而复始。肝经不升,阳虚表现,胆经不降,就是西医的炎症表现,与“升肝降胆”一拍即合。再取以降为顺的胆随胃降中的胆经原穴,有祛邪和扶正补虚的功能。此处方组合并没有过多考虑单个穴位的主治范围,只考虑了人体根本部位的五输穴和原穴的整体作用。

 

本文选自《经络学——正经以外临证体系,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王启才、郑崇勇、钱娟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