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不比疗效,比论文 中医政策的十大致命失误,让中医欲振难兴!(6)
作者:赵伟民 来源:中西汇通 2023-01-09 [其它] [国际论坛]
中医政策的十大致命失误,让中医欲振难兴!(6)

对中医来说,什么是优?什么是劣?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疗效!治愈率高,疗效好就是优;治愈率低,疗效差就是劣。可我们的管理者是怎样来评价中医的?它则是论文,有了迎合西方科学的论文,就能够成为中医研究生、博士,晋级为主任医院,成为教授、博导,甚至院士。如果没有论文,既然你临床水平再高,也永远登不上大雅之堂。一旦中医的评价和疗效无关,那么中医的疗效就无关紧要了,没有了疗效,中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中医为什么不能唯论文论?就是因为中西医背后有着不同的科学体系,它们对病因的认识不同,治疗方法不同。西医评价可以唯论文,因为它注重的是可观察的实体,讲究的是实验的可重复性。中医评价不能唯论文,则是因为它注重的是不可观察的关系,讲究的是因人、因时、因地,基本上不存在可重复性。比如,中医把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视为病因,可自然在不断变化当中,人也在不断变化当中,中医寻求的是在两个变化当中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这是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量,根本不存在一个不变的标准。两者的要求如此天差地别,怎么可能用西方科学的标准来要求中医呢?

唯论文论对中医的伤害是巨大的,它影响了中医的方方面面,都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在教育方面,大量老师都是由于写了迎合西方科学的论文晋升上来的,可他们却不会临床治病。大家想一想,不会临床治病的老师有可能教出会治病的学生吗?用这样的老师培养中医,培养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废才。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过去毕业的中医专业的学生中,90%的学生都离开了中医行业,因为他们根本不会临床治病,只有少数人后来重新跟师学习,才留在了中医行业内。中医的发展需要大量临床水平高的中医,用这种方法培养中医,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还没有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这对中医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在科研方面,中医研究人员都是写了迎合西方科学的论文成为中医专家的,在他们的思维中,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用西医来改造中医就是中医现代化的路线,结果把中医改造提魂飞破散。比如,经络的研究,如果你懂得中医学原理,就知道经络就是人体的组织液循环通道,要证明它的客观存在,只需要用冷冻的方法把组织液封在其中,然后在低温下切片观察,就可以证明经络学说。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实验,这些研究人员花费了几十年也没有丝毫成果。再如中药研究,中药是用来恢复人体平衡的,西药是用来杀死病变细胞的,中药是生物大分子,它的靶子是细胞的营养通道,西药是化学小分子,它的靶子是病变细胞。中药研究人员连这一点都不明白,还搞什么中药研究,那不是浪费国家大把的资源吗?

在管理方面,大量中医管理人员虽然学历很高,写过大量迎合西方科学的论文,可他们基本上都是哑巴中医,根本不会临床治病,更确切地说,他们没有几个真正懂中医的,让他们制定中医政策来管理中医,基本上都是用来消灭中医的。适合中医特点的政策是中医的生命线,如果不懂中医,却来管理中医,中医有可能振兴吗?

在临床方面,那些中医专家、国医大师都是写了迎合西方科学的论文晋级的,至于临床水平,不能说惨不忍睹,但确实不怎么样,最多只能说是瘸子里挑将军,可他们却代表着中医的形象,其不怎么样的疗效就会让国民觉得中医不科学,根本治不好病,最终不断抛弃了中医。没有了国民的支持,中医的出路何在?

可以这样说,不以疗效对中医优胜劣汰,却以论文对中医优胜劣汰,是中医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因为它让中医界庸医当道,良医让道,没有了真正的中医人才来主导中医振兴,所谓的振兴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中医过去数千年,几乎是代代出名医,朝朝有进步。根源就在于一个潜在的中医优胜劣汰的政策,那就是让病人用疗效对中医优胜劣汰。不管你是什么出身、什么学历、什么资历、多大年纪,只要能够治好病,那都是好中医;如果治不好病,再高的学历、再多的论文也没有丝毫价值。可我们现在呢?却完全抛弃了传统的中医优胜劣汰政策,而是学西医政策,搞论文那一套,这都让中医劣胜优汰,如此来进行管理,中医不衰败才怪!

现在振兴中医已经国家的大政方针,可要振兴中医,就必须制定真正的优胜劣汰的政策,让中医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由于中医是个性化治疗,它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因此,评价中医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疗效,让病人来评价。

如果真的想让中医人才脱颖而出,就应该抛弃迎合西方科学标准的那一套,而是建立以疗效为核心的评价标准,不管是中医研究人员、管理人员,老师、中医,只要不会临床治病,统统淘汰。因为临床才是检验这个人是不是真正懂中医的唯一标准,也只有让懂临床的人站出来,来领导中医的发展,中医才真正有希望!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