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略论中医学术流派
来源:杏林论坛 2022-05-14 [其它] [国际论坛]
江西中医药大学 虞胜清教授

虞胜清,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是我国医学史上首批获得医学硕士学位的中医。早年从师于江西名医李元馨;攻读研究生时,导师是现已96岁高龄的国医大师刘志明。本人曾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委派,参加援外医疗队赴突尼斯国从事医疗工作2年。 退休后,曾在香港政府办的香港浸会大学执教五年,后在深圳市数处专家门诊行医五年。现受聘于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中医院特岗专家门诊坐诊。主编及参编著作20余本,在国内、外杂志及刊物发表中医论文50余篇,曾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大讲堂》编委,现任微信公众号《杏林论坛》总编审。

何谓学术流派?

 

《辞海》对学派所下的定义为:“在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师承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派别”,称为学派,即学术流派。

 

故而学术流派,是指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某一学科中,由于学术见解不一、师承授受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派别,称为学术流派,简称学派。 

 

 如中国古代哲学的长流中,宋明时代,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学派,以南宋陆九渊与明代王阳明为代表的陆王学派,这些均属于社会科学领域哲学范畴内的学派。 

 

而中医经常论及的伤寒、河间、易水、温病、汇通等较著名的学术流派,则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中、中医学范畴内的学派。   

 

学术流派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对于学派划分的标准,根据《辞海》提出的学派定义与目前学术界主流的共识,可归纳为以下四项标准:

 

第一,必须在同一门学问中:

 

这是学派划分的先决条件。很显然,对于二门不同的学问,没有不同的学派可言。

 

例如:中医学和西医学就是二门不同的学科,各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治病方法;尽管二者目的都是维护人体健康和治病救人,但本质上就是二门不同的学科,也可以称之为二门不同的学问。因此,不能称为“中医学派”和“西医学派”,而应称为“中医学”和“西医学”。

 

第二,必须有一定的中心学术思想或中心研究课题:

 

如金元时代的河间学派,就是以阐发火热病机为中心学术思想的一个医学流派,治疗多用寒凉药物,故又称“寒凉派”;元代的丹溪学派,就是倡导“阳有余阴不足论”和“相火论”为中心学术思想、力主养阴降火治疗方法的一个医学流派,故又称“养阴派”。

 

第三、必须有一支人才链:

 

一个学派必须有一批比较著名的人物,从事其学术方面的研究工作,说明学派的产生离不开人。但一个人不能形成一个学派,必须有一批人(即一支人才链),才能构成一个学派。也就是说:一位名家创立某一学说后,有人尊崇、信仰、继承和研究,就能形成一个学术派别。其中有亲炙,亦有私淑,各承师说而光大之。

 

什么是亲炙?亲炙是指亲身受到老师的教益,俗称入门弟子。如河间学派的创始人刘完素,其亲炙弟子有穆大黄、荆山浮屠、马宗素等。

 

什么是私淑?私淑是指对自已所敬仰而又不得从学的前辈,常自称“私淑弟子”。如张从正即为刘河间的私淑弟子;明代虞抟、汪机、王纶、徐彦纯即为元代丹溪的私淑弟子。 

 

第四,必须有著作传世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正是由于有著作传世,所以不但在当时有社会影响,而且对后世也有深远的、甚至是历史性的影响。如温病学派是在明末、清初形成并盛行于我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但它对祖国医学的完善和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至今仍然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一门学问、一定的中心学术思想或中心研究课题、一支人才链、有著作传世及其影响,这四项标准是划分学派、也是构成学派的四大要素,缺一不可。 

 

至于以地域命名的医学流派和医学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学派创始医家所在地域命名的。如著名的河间学派,就是以该学派的创始医家刘完素家乡“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市)命名;著名的丹溪学派,就是以该学派的创始医家朱震享家乡的一条小溪“丹溪”(于今浙江省义乌市境内)命名。

 

 二是以所在地域命名的。如以地跨皖、浙(含今之赣婺源)的新安江命名的“新安医学”;以江苏省武进孟河(今常州市所豁的一个小镇) 命名的“孟河医学”;以五岭以南(所豁范围包括广东、海南及广西大部和越南北部)命名的“岭南医学”;近些年兴起的以江西省境内抚河流域(又称旴江)命名的“旴江医学”。

 

从学术流派定义的角度来说,以所在地域命名的(不包括“以学派创始医家所在地域命名的”)当称为“某某医学”;而称为“某某医学流派”不符合学术流派的定义,似乎欠妥;而且称“某某医学”,较之称“某某医学流派”历史源流更长、地域范围更广、容纳医家更多、学术境界更高。

 

研究中医学术流派有何意义?

 

研究中医学术流派的意义,概括地说,就是能深入探讨中医学术思想的沿革和发展的脉络,更全面地研究各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较为完整的学说,正确认识其学术成就的价值,以便从中总结历史经验,促进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中医学术发展历史悠久,从而产生了众多著名的医家,每一位著名医家在继承中医理论和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更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前进,形成了个人的独到见解和学说;众多医家的共同努力又形成了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每一位医家的学术成就,都以继承前人的成就为基础。独立的研究每一位医家,虽然可以从中发现和发掘出其理论建树或临症经验,但往往难以形成较完整的理论学说,并难以对其学术成就的价值有深刻的认识,也不能从中发现中医学术发展的清晰脉络、总结学术成就取得的历史经验。学术流派的研究,正可以弥补以上诸方面的不足。

 

研究学术流派有何不足之处?

 

研究学术流派,当然不是研究中医历代各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最佳方法,亦有其不足之处。如果仅仅从学派角度研究,往往会出现以偏概全之弊。

 

例如:叶天士、王孟英均为温病大家,是现在公认的温病学派的二位中坚人物,但他们也是内伤杂病的治疗大家。若仅从温病学派对他们进行研究,则其杂病治疗经验就会被忽略,从而难以全面了解他们的学术思想。

 

又如:喻昌是伤寒学派的代表医家之一,其三纲学说颇有影响,但若仅从伤寒学派对其研究,就会遗漏了他对大气、燥气及杂病研究的成就,这样也就难以全面了解他的学术思想。 

 

由上述可知,学术流派的研究虽然对中医学术思想的沿革、发展和对医家的学术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均有着积极意义,但并不是研究中医历代名家学术思想的唯一最佳方法,应予正确对待。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