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内经学概念研究探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2020-06-24 [其它] [国际论坛]
 •内经学的研究工作以《黄帝内经》一书为主体,但内经学的研究并不只局限于医学本身。  •内经学所涉及的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哲学基础;二是中医理论;三是中医临床病证;四是其他学科的内容。

  内经学概念自上20世纪30年代提出以来,至今对其仍缺乏统一准确的认识。相关学者提出的内经学概念,由于对其知识范围认识不全,故存在定义片面等问题。这一现实,不仅阻碍着内经学学科自身的建设,同时也不利于中医学的发展与提高,因此,有必要对内经学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入研究,以明确其概念。

内经学概念的提出与演变

  内经学一词最早由秦伯未提出,在他编写的《秦氏内经学》有提及。时逸人1941年出版的《时氏内经学》,对《黄帝内经》的命名、产生年代、学说的素质、历代名家注释及其哲学思想等进行了叙述。20世纪中后期,有关内经学的知识框架研究逐渐展开,如1959年北京中医学院教研班编写的《内经学》已经初步具有内经学的规模,其以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分为八篇。首篇介绍《黄帝内经》的内容与命名、历代医学家研究《黄帝内经》的情况及研究方法;第二至第八篇次第为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人与自然、藏象(含经络)、病机、诊法、治则的相关内容。在20世纪80年代初,任应秋提出了内经学研究方法及研究范围的设想。

  上述学者及研究成果虽均提出了内经学的名称,但没有明确内经学的定义。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教授在1993年第四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使用内经学学科名称,得到业界前辈和与会专家的赞同;继后又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了《“内经学”论》一文,阐述与论证了内经学的概念、学科界定、研究任务与方法等问题。同年经与会专家达成共识,中医学的分支学科——内经学,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会议上成立。1997年王洪图主编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一书,首次提出了内经学较为完整的定义:一门以研究《黄帝内经》及其有关研究成果为对象,以探索人体生命规律为主要任务的中医基础学科。该定义的优点是以研究《黄帝内经》及其有关研究成果为对象,说明了内经学的研究主体,而其存在的问题是仅将内经学限定为一门中医基础学科。由于《黄帝内经》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内经学的研究也不囿于中医理论,将内经学归属于中医基础学科,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定义过窄。2004年出版的规划教材《内经学》,认为内经学是研究《黄帝内经》及其相关研究成果的一门学问,属于中医学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基础性学科。此定义虽有所改进,但仍然具有与上一定义相同的问题,而且用学问与学科定义同一概念,混淆了两者的区别。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双庆教授基本沿用了《内经学》教材的观点,同时还提出研究旨在探究《黄帝内经》及内经学科形成、发展的条件、背景及其过程,从其历史与现状研究《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与防治疾病的知识及技术等多学科思想,以探索学术发展规律,探讨其与医学发展的关系,从而指导医学发展。

  以上观点虽然使内经学的研究范围得以扩展,但从概念定义的角度而言,其内涵窄而外延宽,外延描述明显超过了内涵限定的范围,同时也造成概念的混乱。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对内经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未认真梳理,没有从逻辑学的角度加以认真研究。内经学的研究工作以《黄帝内经》一书为主体,但内经学的研究并不只局限于医学本身,诸多学科支撑着《黄帝内经》的形成和发展,后来也成为内经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内经学的知识范围

  作为中国古代医学“四大经典”之首,《黄帝内经》被誉为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其内容不仅局限于医学,更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涉及哲学、气象学、生物学、天文学、历算学、地理学、逻辑学等学科,其知识体系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两大类。

  医学本体知识

  虽然内经学概念是由现代人提出的,但其知识框架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却是在古代就已经悄然呈现。唐初杨上善最早从医学知识体系的角度阐述了内经学的理论框架,他根据内容性质的异同,在《黄帝内经太素》中将《黄帝内经》的原文,及分类归属,按摄生、阴阳、脏腑、经脉等十九大类重予编次、注释。明代医家李中梓精研《黄帝内经》,提炼《黄帝内经》。的重点内容,编成《内经知要》一书,选择性地分为阴阳、藏象、经络、治则等八类,使《黄帝内经》的内容更加精炼实用。张介宾总括百家,剖析幽隐,撰著《类经》一书,将典籍分为阴阳、藏象、脉色、经络等十二类,汇分为三十二卷。历代医家虽然没明确提出内经学这一概念,但却根据自身对《黄帝内经》的探究,对其进行不同层次的梳理,开启了内经学知识范围与框架的研究,为后世研究内经学做了铺垫。

  由王洪图主编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是基于《黄帝内经》以医学为主体,涉及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内、外、妇、儿、养生康复等各科,包含理论与临床两大部分,主要是为各个学科提供其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从宏观角度为各学科发展提供基本规律,是中医学基础学科之一。由此,内经学作为一个学科概念被提出,而其中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内容作为内经学中的医学本体知识,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

  支撑学科知识

  《黄帝内经》学说体系的形成以坚实的古代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内经学的发展也使得学科内容不断丰富。

  哲学的气理论是中医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本质结合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先秦的气论思想,用气来说明天、地、人的构成和运动变化,并通过气的生成、运行、变化以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养生等。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重要且独特的范畴,同时是《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的重要基本范畴。阴阳理论作为哲学观和方法论被《黄帝内经》引人中医学以后,有力地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建构与发展,并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等各个方面。

  古代众多医家在研习、论证《黄帝内经》专题时,常引用古代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譬如孙思邈、张介宾引《周易》论《黄帝内经》阴阳学说,王冰引用《礼记·月令》月令知识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说,徐大椿引用《孙吴兵法》的兵法知识论治疗原则等。

  从20世纪80年代起,其他有关学科专家亦参与研究《黄帝内经》,如医学地理学通过研究地理环境与发病、治疗、寿命、情志、饮食营养的关系,提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思想。医学气象学通过研究气象与人体生理、发病、预防治疗及养生的关系来说明气象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莫尔非曾指出:“世界心理学的第一故乡是中国。”中国成为世界心理学的第一故乡,《黄帝内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中关于心理与发病、心理治疗及心理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论述论证了疾病与心理学的关系。《黄帝内经》中的社会文化思想、社会政治形态与疾病的关系、社会经济状况与发病、社会教育思想研究、社会阶层与发病等思想也证明了社会学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经过多年努力工作,现代多学科研究《黄帝内经》结出了丰硕成果,具有深刻意义。故王洪图认为,内经学的研究领域与范围并不局限于医学本身,《黄帝内经》在剖析与认识医学问题时运用了多方面的知识与方法,包含当时有关的哲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等,这些学科中部分则发展演变为新兴学科,如中医时间医学、医学气象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

  支撑学科知识对于内经学而言,犹如数学之对于物理学、化学,本不属于内经学,但在后世学科交叉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医学的分支学科,如中医时间医学、医学地理学、医学气象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都是相关学科与医学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当隶属于内经学的范畴。

  综上所述,内经学所涉及的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哲学基础,涉及宇宙观、方法论和医学目的等;二是中医理论,包括藏象、经络、病机、诊法、论治、养生、运气、中药、方剂等内容;三是中医临床病证,涉及临床各科病证的诊断与治疗;四是其他学科的内容,如天文历法、地理、气象、物候、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哲学基础、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病证构成内经学的医学本体知识与方法论,其他学科与中医学进行交叉,作为内经学支撑学科存在,所以内经学的内涵当指研究《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与临床诊疗知识、技术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而外延从医学本体知识的角度而言,包括中医哲学、中医思维方法、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学、养生学以及部分中医临床学科等。从支撑学科知识角度而言,涵盖中医时间医学、医学气象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董美然 邢玉瑞 陕西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