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补肾除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
来源:岐黄民间传承 2020-03-07 [中医临床]
作者 / 檀书庭 王海娟 王丽艳 河北省平山县中医院内科 编辑 / 段瑞 ⊙ 校对 / 许红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LDH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

LDH常见于20~50岁患者,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6∶1。患者多有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首次发病常在弯腰持重或突然扭腰动作过程中发生。主要症状为腰痛、坐骨神经痛、马尾综合征。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3月—2016年6月门诊治疗的112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通过补肾除痹汤治疗的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12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35~64岁,平均(46±2.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平均(4.2±0.8)年。对照组56例,男性26例,女性30例,年龄18~65岁,平均(43±2.8) 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5年,平均(4.4±1.2)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方面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 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②腰部疼痛,可伴有放射痛;③病程在3~5年,休息后可自行缓解;④X线片正常或提示为膨出型、突出型或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1.4 排除标准:腰腿痛症状严重已影响工作和生活,急需缓解或中央型突出有马尾神经综合征,括约肌功能障碍,及明细的神经受累需手术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2组均需要予基础护理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不提重物,适当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飞燕点水法) 等。

1.5.1 治疗组:予以补肾除痹汤。药物组成:白芍30 g,甘草9 g,木瓜15 g,独活15 g,桑寄生24 g,炒杜仲15 g,怀牛膝15 g,熟地黄12 g,川断24 g,威灵仙15 g,鸡血藤15 g,红花15 g,元胡15 g,薏苡仁15 g,生白术12 g,炒莱菔子15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同时将药渣用布包后加热敷腰部肾俞穴20 min,日2次。治疗期间停用其他相关治疗药物及方法,忌辛辣、油腻饮食,并记录服药不良反应。

 

1.5.2 对照组:予以腰痛宁胶囊(颈复康药业)进行治疗,腰痛宁胶囊6粒,日1次,睡前30 min口服。

1.5.3 疗程: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6个月后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1.6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有效: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1.7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2组同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4周、8周、24周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疗效比较 [例(%)]

2.2 2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56例中,发生不良反应3例(常见胃肠道症状);治疗组56例中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L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多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中医药保守治疗具有疗效好、无痛苦、无明显副作用等优势,患者易于接受。

LDH属中医学“痹证”“腰痛”“腰腿痛”范畴,其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脉,不荣则痛,加之外感风寒湿邪,或跌扑损伤,致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不通则痛。中医药治疗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除湿通络为主。《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明王肯堂《证治准绳·腰痛》“腰痛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说明肾虚是发病的关键所在。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人体筋脉的濡养来源于肝血,纤维环、神经属于“筋”的范畴,因此LDH与肝的病变亦有很大的关系。

补肾除痹汤方中以芍药甘草汤合独活寄生汤为底方,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主治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方中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别录》独活气味雄烈,芳香四溢,故能宣通百脉,调和经络,通筋骨而利机关,凡寒湿邪之痹于肌肉,着于关节者,非利用此气雄味烈之陈,不能直达于经脉骨节之间,故为风痹痿软诸大证必不可少之药。桑寄生对风湿痹痛、肝肾不足、腰膝酸痛最为适宜,常与独活、牛膝等配伍应用。牛膝、杜仲、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本草纲目》言:“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昔人所未发也。”杜仲色紫而润,味甘微辛,其气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肾药物能显著改善人体的内分泌代谢和免疫系统功能,补肾类中药成分具有改善和修复退变软骨组织的作用。方中“芍药甘草汤”别名“去杖汤”,是伤寒论中解痉止痛的名方,加木瓜以柔肝续筋。养血柔肝之品具有抗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骨代谢,缓解疼痛等治疗作用。川续断、威灵仙、鸡血藤、红花、延胡索,功善活血补血、通络止痛。《药品化义》:“灵仙,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鸡血藤行血养血,舒筋活络,为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病证的常用药。《滇南本草》言川续断:补肝,强筋骨,走经络,止经中 (筋骨)酸痛。红花,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延胡索史载于《开宝本草》,性温,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元胡有“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四大功效,并推崇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中医认为,延胡索辛散、苦泄、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既能行血中之气,又能行气中之血,气畅血行,通则不痛。临床证实本品止痛作用较乳香、没药、五灵脂为强,为中药中的止痛良药。方用薏苡仁、白术、莱菔子燥湿健脾,通降胃气,避免辛温等药阻碍脾胃运化,降低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如痹症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川牛膝等加强活血止痛之功;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甚可去地黄,重用薏苡仁、白术之量。

在治疗中,补肾除痹汤尚未发现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纯中药制剂,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年第21期第76-78页。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