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中、西医思维不同------“治病的人”与“治人的病”的区别
来源:国医博士团队 2020-01-14 [其它] [国际论坛]
随着现代疾病谱悄然变化,医学模式亦随之改变。面对复杂疾病的威胁以及民众对健康需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希冀的目光重新投向祖国医学。“国人期待着中医,民众呼唤着中医!如何回归中医的本原?在我们的国粹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的今天,作为岐黄学子,我们身在中医,但更重要的是心在中医!”。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教授通过30年的思考,将为我们解答“究竟什么是中医? 如何回归中医的本原?”

只有了解中医,才能真正爱中医

 

 

“当前中医所处的这种“替身”的地位,使广大中医学子处于极度窘困之中。”

 

中、西医医学体系不同,虽然,中医学也重视临床证据,强调以人为本,但更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标本兼顾。

前面说过,现在有人提倡中医药研究应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所谓“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就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要求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制定每个人最佳的治疗方案。“循证医学”强调随机对照试验对评价健康服务效果的重要性,强调以预后终点为评价指标、以病人为核心、系统全面收集证据,对于临床、科研乃至医学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中、西医医学体系不同,虽然,中医学也重视临床证据,强调以人为本,但更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标本兼顾。因此,如果简单地套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研究中医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共有113首方,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被尊为经方,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尽管这些经方没有一首是符合循证医学研究原则的,但却能够流传千古!相反,现代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研究出来的哪一个方可以与张仲景的经方相提并论?即使今天我们把《伤寒论》的任意一首方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研究,也肯定不会有结果。这并不是循证医学的方法有问题,也不是研究单位实力、经费投入多少、协作单位水平的问题,而是因为中、西医的思维模式有区别,方法选择的错误必然导致结果的偏差。因此,在中医药研究中,如果机械地套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最终中医就成了“四不像”。

东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决定了东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这种差异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是在古希腊或是欧洲其他国家,从维纳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作品,人体准确的结构和比例所表达出来的“写实”的艺术形式,都足以体现艺术家坚实的解剖学基础。而中国的国画更多的是立足于“写意”的表达形式,画家可以用寥寥数笔勾画出飘动的衣袖,来表达人物的动作、心情甚至周围环境,通过眼睛来“传神”等。再比如烹调,中餐的菜谱与西餐的菜谱也有很大的差别:西餐的菜谱中所有的步骤和配料的用量都是明确的、规范的,如“食盐×克”、“放入××烤箱中×分钟”等;而中餐的菜谱往往比较含糊,计量也不那么精确,如“食盐少许”、“料酒少许”等。粗粗一看会觉得:“少许”的表述和方法并不规范,也不便于重复,但是,如果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少许”比固定的克数更合理,因为它可以根据不同个体口味的不同、不同菜系的搭配以及不同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加减,充分体现个体化的优势,所以,中餐的厨师一定随手配有一把勺子,目的就在于通过品尝及时调整。这就是中、西方思维特征的不同。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