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中医的灵性
作者:潘毅 2020-01-01 [其它] [国际论坛]
中医的直觉思维与虚静思维,有个共同特征,都讲灵性、讲感悟。

首先,什么是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基于自身库存的材料和认知,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作出迅速识别,敏锐洞察,从而获得领悟的一种思维方法。

 

概念听来有些复杂,我们来看案例。

 

明代,许浩在他的《复斋日记》中记载,说元代医家 “吾邑滑寿,字伯仁,号撄宁。工古文词,善医……其治人疾,不拘物虞方书,而以意处剂,无不立效。秋日,姑苏诸士人邀游虎丘山,一富家有产难,求挽回,诸士人不可,先生登阶。见新落梧桐叶,拾与之曰:‘归即以水煎而饮之。’未登席,报儿产矣。皆问,处何方?撄宁曰:‘医者意也,何方之有?夫妊已十月,而未产者,气不足也,桐叶得秋气而坠,用以煮至,宁不产乎。’”

 

这个病案,在不少医家故事中出现过。按照文献查,滑寿这一则有可靠文字记载,并且年代也较早。

 

这个故事说的就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跟意象思维有很大关联。秋天,气是降的,梧桐叶落,是气降的代表意象。难产,是气不足,降不下来。滑寿用的正是秋天气降的意象,以降落的梧桐叶,来帮助人体气降,从而顺利生产。

 

还有,叶天士治疗外孙的水痘,走的也不是寻常路。因寻常之法不易解决,所以他想到把婴儿放在空房子里,让蚊子叮咬帮助水痘发出来。这个医案是临时起意,叶天士之前并没有如此经验,当然,关键是有效。这也属于直觉思维。

 

之前讲过,意象思维的高级阶段是概念思维。相当比例的中医概念,由意象提升而来。这类意象思维跟抽象思维已很接近,都从概念推导,其中是有推导逻辑的。

 

直觉思维使用意象,取材于更原生态的意象。也就是说,直觉思维不跟概念直接挂钩,灵机一动就有了,类似于禅宗"直指人心,明心见性"。但说老实话,这瞬间而起的念头,看似容易,背后是有丰富的知识库存做背书的。

 

一般的书本,将直觉思维表达为非逻辑思维,其实并不准确。诚然,直觉思维不是由概念展开逻辑,一层一层推导。但直觉思维是符合意象思维逻辑的。只因直觉判断在瞬间完成,逻辑环节不见得很清晰严密,但直觉思维并未反逻辑。

 

|

 

另外,世间道理,并非只有数理化这种很细致的原理,还有天地万物自然而然的道理。

 

比如,植物冬天长根,春天发芽,夏天开枝散叶,秋天落叶,这都是天地万物自然而然之理。感悟了这些道理,再拿来生活中用,可以说是一种直觉。而这种直觉,未必不符合自然之理、自然的逻辑。

 

比如有一味中药蝉蜕,蝉蜕经常拿来催产。为什么呢?蝉蜕,就是蝉蜕出来的外壳。产妇需要催产,意象类似小孩蜕不出来,因此古人用蝉蜕来催产。一开始应该是直觉感到这两者意象相近,然后在用药过程中发现它果然有效,于是就写进了中药书,流传下来。

 

可谓信手拈来都是药,但前提是,运用者必须有扎实的意象思维跟医学知识基本功。要防止的,是过于飘渺、牵强附会的臆想。

 

|

 

清代有位医家石寿裳,谈到中医的望神,这样说,“以我之神,会彼之神……,人之神气,在有意无意之间流露最真,医者清心凝神,一会即觉。”

 

中医的望神,真的就是以神来交会,一看就有感觉,这个人的病是好治还是不好治。

 

比如,我们平时说一个人很有神气,不就是看他的目光、面色、表情、动态等等产生的一个直觉嘛!有数字指标吗?没有!但这个直觉经常是对的。

 

所以,不循精密逻辑,可以说它不是纯逻辑,但不能理解为反逻辑。

 

又比如,针灸治疗中,针刺的提插捻转,迎随疾徐,开合呼吸等等运针手法,需要医者的操作经验。但根本在于,操作者对手下针感的体察感觉。体察感觉,基本就是直觉体验,全在以意使气,以心调针,达到神妙灵动。现在普遍应用的电针,一般难以达到手法的效果。

 

|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直觉的描述,常用“体道”、“心悟”这些词。

 

当代中医家裘沛然,在其著作《壶天散墨》中说,“医者意也,就是用意以求理,理有未当,则意有未惬,医理难穷,则意有加。”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这段文字,我们不必直解,不妨用你的神,直觉意会它。

 

直觉思维,是在宁静专意状态下,契入真理,获得灵感,类似于“顿悟”。

 

■ ■ ■

 

 

下来,什么叫虚静思维?

 

虚静思维,指在面对问题时,通过虚心、静神,恢复到清净本真的状态,来体证大道的思维方式。

 

如果说直觉思维还偏重于有念,需要快速调动素材,专意心悟,达到思维的贯通。那么,虚静思维,则偏重在无念的虚静状态,体悟大道。也就是说,无心无念、无欲无求,用灵明之心感宇宙本质,当下即有感悟。

 

《周易.系辞上》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 体会一下,无思无为,感而遂通。

 

古人的想法很单纯:天地无为,却能无所不为。天地没有故意作为,但春夏秋冬轮转,昼夜晨昏交替,植物生长化收藏,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发生。

 

如果人也无为,那人心就与天心相合。直契天心,就能感知到平时用意念感觉不到的东西。

 

古人喜欢排除一切思维意识,以一颗“虚室生白”之心,直接体悟宇宙真谛。

 

老子《道德经》里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是说虚净身心,回复到虚无的本体境界,回归人的自然本性,去体察世界。

 

虚静思维,注重回复先天本源,保养真朴之气,目的在于返璞归真。

 

|

 

虚静思维,更常用在养生方面。《黄帝内经》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之前讲过:神驭气,气驭形,人只有在元神主事的清静状态,气的运行才是最顺畅、最合理、最有序的。气统御的人体脏腑组织,才会最协调、最能发挥功用。

 

关于元神,我们后面会专设讨论。

 

|

 

如何虚静?庄子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还说,“虚静恬惔,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清静经》里也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一个人能常保清静,天地的力量会回到你生命中来。可见一念清静如此重要。

 

医学操作中,虚静思维有没有用呢?《素问,脉要精微论》里讲,“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说的是,脉象反映人体脏气的盛衰、邪气的寒热、病位的表里,要真正掌握脉诊,从脉象上获得人体真实有效的信息,就必须以虚静的内心来体会脉象。

 

针灸操作上,《灵枢本神篇》说:“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刺法与神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治神和守神两个方面。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所谓治神,就是要求医生在进行针刺治疗时,必须全神贯注,无思无虑,细心体察病人神气的变化,体会针下的感应。

 

《宝命全形论》进一步形容,“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讲的是,医生行针时,要凝神息虑,不要想其他事,专意于针,手下自然得气,患者神气相随,自然获得疗效。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粗守形,上守神”,医生水平高下的区别,就在于,针刺的时候,能否准确把握患者神气的虚实进退,微妙变化,由此选用适当的针刺补泻手法。这里不单要求医生全神贯注,患者也需配合全神贯注,体会自己体内的气走到哪里。针灸治疗,可以说是医患双方共同体悟道的过程。

 

|

 

虚静思维,以现代知识理解,是人在虚静状态,大脑的有序化明显增强,脑细胞不受抑制,处在特殊的兴奋状态。这种状态下,人的思维能力、感受能力和协调全身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使人的智慧及抗病能力都得到强化。

 

虚静,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人潜意识中储备的能量跟信息,在元神主事状态下,激活平时处于休眠状态的脑细胞,以及超常智能,从而做出逻辑思维这类常态思维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比如发过一些梦,梦后回想起梦中情节,清晰记得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文字,有时甚是惊讶,梦中所得比在白天清醒状态的水平要高。

 

本来平时不作诗的,梦中一个特定情景,竟吟出两三句蛮有韵味境界的诗。这,可能就接近虚静思维了。

 

有打坐或者冥想经验的人也许有体会,入静过程中,思绪不断涌现,又不断沉淀,当真的沉淀下去,心湖一片平静,心绪杂质滤去后,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可能一瞬间就浮出了水面,捕捉到了,哦,那就是我在找的答案。

 

这,就是虚静思维。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