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不信东风唤不回——中医的正道是什么?
作者:王昆文来源:岐黄火炬 2019-11-11 [其它] [国际论坛]
中医的正道是什么?是中西医结合吗?是循证医学,或组分医学,或精准医学,或所谓整合医学吗?

中医应走出自己的百年困惑,现在已经走出来了吗?

是什么导致中医药不“守正”.难“守正”,即偏离了正道?

是什么导致中医院不“姓中”?

是什么导致中医药不能自主?

是什么导致中医被西医领导.管制并改造?

是什么导致“西主中从”.“西强中弱”以及“名中实西”?

如今,中医西化已经到了使中医衰落.萎缩得后继乏人.学术退化且疗效降低的地步。——拿什么来拯救你,我可爱而又屡经磨难.屈辱的中医?

中医药振兴且发扬光大.扬眉吐气的春天真的来到了吗?

呜呼!邓铁涛老人所感叹并自嘲之中医“一代完人”!

呜呼!中医何以谢贾谦?

杜鹃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这些年来,医卫管理部门制定的关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法律.法规可谓多矣(就以近日刚刚举行的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试题内容为例),然而存在的种种实际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吗?比如看病难.看病贵;比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比如医患关系紧张;比如被停止实行了多年的中医自学考试,比如大型的三甲医院门前人如潮涌,而基层医疗单位却门庭冷落.病人稀少,等等。

既然说“中医药发展基础和人才建设还比较薄弱”,那为何不广开中医自学考试这一条人才之源呢?——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既然说中医药是“健康医学”,但又有什么“非医疗”(如“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岂不矛盾?还有什么“中医药循证医学”,它也是“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吗?我搞不懂。

中医药的自身发展规律是什么?我认为,至少要看到以下几点:

一、不是拜倒在所谓“科学”的旗帜下,唯科学之马首是瞻,以科学为标准来作检验;不是离开了西医就手足无措,就不能诊断和治疗疾病,就没有了自信;

二、师徒传承,以自学为主,或是家传,虽然没有统一的教材,但大多能重视经典著作及临床实习,其学术水平和风格各异,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医与药不分家,为医者必须识药甚至备药,乃至自己采药.制药,自备自用,以保证药材的质量,避免假冒伪劣;所以应建立更多的个体中医诊所,他们不要国家一分钱的投资,不需要医院来养活。

四、个体自由开业行医,不是建立什么大医院,也用不着许多检查设备或仪器,执简驭繁,以最低的成本解决复杂的疾病问题,根本不存在因病致贫;他们凭疗效取得病人的信任,凭真本事吃饭,靠口碑生存而不是靠什么头衔.职称;临床实践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考试;

五、中医首重医德,以精诚之心直面患者,医患关系融恰,随时奔走在行医的路上。因此,“悬壶济世”.“杏林春暖”等就是对他们的写照。

总之,中医西化绝不是中医的正道。遏止中医西化是当务之急!

难道说:中医的正道就是让全国出现更多的中西医结合的医生及其医院吗?就是让中西医结合像现在这样成为中医的主流或主力军吗?就是在中医的刊物上大量刊登“实验研究.动物模型.还原分析.客观标准.定量数据”,从而“用西方的语言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吗?就是把这些作为中医科研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吗?就是要重写《本草纲目》或者用所谓现代科学的语言“重构”中医基础理论吗?

中医西化的力量是如此之强,趋势是如此的难以逆转,而我们的一些中医人,却不思警觉,认识模糊,不能坚守中医的“魂”,不能坚守中医的“道”,不能坚守中医思维,不能坚守《内经》所谓的“以形求理”,而向所谓“科学”投降,甘愿自我从属于西医,甘当西医的配角,或以西解中,或“弃中投西”而随波逐流。

看来,中医要真正振兴和走上正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张其成先生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叫智慧”(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学中医就是开智慧”。他说得好极了!因此,我们不应当丢掉中医这个人类最宝贵的智慧——生命的最高智慧!

什么是中医思维?《内经》上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这就是中医思维。

让我们都融入到这股使中医繁荣振兴的东风中去。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