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图书 我要宣传
现代人看中医·趣谈中医药及全息
作者:曹军 等 2018-07-16 [学术] [中医图书]
本书是一本科学严谨,观点独特的中医理论书。在传统中医几千年的理论基础之上,以现代人视角,打破地域及学科界限,发掘传统医学宝库,探索中医发展之路,兼具理论与实用价值。书稿经四位国医大师审读,世界*高能物理学家、顶夸克的发现者、美国费米实验室的学科带头人叶恭平博士参与校稿。极具权威性。 出版机构: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6月 定价:68元

本书经四位国医大师审读,世界顶级高能物理学家、顶夸克的发现者、 美国费米实验室的学科带头人叶恭平博士参与校稿,极具权威性。本书在传统中医几千年的理论基础上,以现代人视角,打破地域及学科界限,  发掘传统医学宝库,探索中医发展之路。书中给出了大量可用于家庭的养生保健方法,兼具理论与实用价值。是一本图文并茂,老少咸宜的中医科普书。

 

作者简介

      

        编委是一个团结的团队。他们所学的专业有,中医学、中药学、西医学、统计学、财务学、经济学、物理学、传媒学等,真是背景丰富,专业多彩,涉猎广泛。各种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吸收营养。最终都是为了深造并普及中医的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当今社会,从政府到企业都忌讳专业单一,要求团队的成员各有所长。此外,除了要有动脑的,动口的人物,还要有动手的、动笔的人才参与。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到知识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人们得到实惠。多方人才的汇集,是我们团队的特点。本书凝结了编委们的心血,也齐聚了给予本书指导的、那些所涉学科的专家智慧。

 

 

名家推荐

      

         中医科学吗?这个问题已争论近百多年!若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判断,世界卫生组织对从来未见过的疫症“SARS”的救治,已承认中医的疗效优势。但今年还有某些人发动“告别中医”的活动,签名的只有百多人!最近又有人在上海召开“反中医大会”,其实只是几十人的小会,但这说明民族虚无主义思想仍有市场,说明中医科普工作仍很重要。本书之出版正填补这一空白,这是值得广大读者一读的好书。

                                                                                                                     ———邓铁涛 2014年3月12日

 

         近日有幸获曹军及冯清先生所著《现代人看中医》一样书,并邀点评。捧读此书甚感欣喜,该书通过趣谈、比较的方式翻译中医,以使更多的西医、更多的大众了解中医。开篇即道出了中医的哲学性,并剖析了中医、西医两种理论体系之间的差别所在。继以浅显的语言配以生动的画面阐释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内涵和中药治病的要义,并以具体的病症呼应先前的理论分析。所载全息理论联系了经络腧穴学,着重介绍了身体上的全息反射区。全书布局整体与局部有机统一,层次明晰,内容既有科普性又有深刻的中医内涵,颇多启发,由此而引发了一些思考。今天上午应邀到北京大学“中医影响世界论坛”作了一个报告,会上也有幸聆听了楼宇烈先生讲话,他针对当今国人对中西文化认识差异带来的问题,提出要“科学启蒙”,要重新回归自身的文化主体,我想《现代人看中医·趣谈中医药及全息》这本书已经这么做了。

                                                                                                                                     ———王琦     于2014年

 

 

目  录

上篇 学术篇
 第一章 正本清源谈中医
  第一节: 中医科学吗
   导读:中医基础理论不是科学,它更像哲学,是生命哲学。哲学由本体论和方法论构成。中医的本体论就是整体观。中医的方法论就是辨证论治。以致哲学“辩证法”一词的中文翻译,都是从中医的“辨证”中得到启发。
   1.中医基础是哲学而不是科学
   2.哲学与科学的区别
   3.科学原教旨主义的危害
  第二节: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
   导读:人有两套生命系统。一套归西医管,另一套归中医管。宇宙万物与人的生命都非常复杂,我们所看到的和所知道的都非常有限,还有许多是我们看不到的和还没有认识的。打个比方说,宇宙有两种物质,明物质,如星球;暗物质,如灰洞。人类也有明、暗两套生命系统。
   1.中西医的比较
   2.人有两套生命系统
   3.中、西医治未病的分别
   4.中医的经络系统
  第三节: 中医与西医各有所长,两者都能治病
   导读:西医不服气,有人嘲弄,“中医是糊里糊涂治好病 ”。中医不服,有人反驳“西医是明明白白治死人 ”。不信你去看太平间的挂牌,个个的死因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惜就是没法治。
   1.什么病该看西医,什么病该看中医
   2.如何对待体检指标
   3.中医治病的正规军和游击队
   4.中医见森林,西医见树木
   5.中医的“病证”与西医“病症”的区别
   6.中医的虚证与实证
   7.中、西医是如何看待病症的
   8.疾病与免疫系统
   9.人体经络与疾病
 第二章 人体全息反射学说
  第一节: 全息学概论
   导读:“面由心生 ”。人的眼睛会说话,人的面孔也会传神。常人在四十岁左右会变一次面相,记录前半生的善、恶、悲、喜和所作所为,使得小时候的玩伴见面突感陌生。之后的脸谱会固定下来。通常,菩萨都是慈眉善目,小偷必然贼眉鼠眼,罪犯肯定凶神恶煞,病人总会无精打采。不夸张地讲,中医的整体论其实就是天然的全息观、最早的全息观。不论脏象、面相、脉象还是天象,其中的“象”或“相”字,写法多么迥异,音同字不同,里面都含有全息的意味。
   1.生物全息学
   2.人体全息学
   3.人体全息学的演变过程
   4.人体全息学的定义
   5.细胞学是人体存在全息的证明
   6.统计学使人体全息学变成科学
  第二节: 人体全息反射学
   导读:疼痛反射很少带有欺骗性。疼痛是上帝赋予人类去求医的报警信号。疼痛也是全息的,有不同的疼法以示分类,并且已经形成独立的疼痛学说。这是西医探讨疼痛的内容。然而西医探讨的疼痛是局部的,没有脏腑疾病的指征。
   1.全息反射=全息+反射
   2.反射是全息的信号传递
   3.人体全息反射与自然疗法
  第三节: 人有第三套生命系统——全息系统
   导读: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平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却时时刻刻地围绕在我们身边,发挥着传递信号的作用。互联网是按指定号码接通的。人的五脏六腑也有固定号码,或许其尾号连接着许许多多肢体上相关的细胞或细胞群。借用人体全息学的术语,脏腑的全息尾号连接着肢体上许多全息元与全息胚。所以一个脏器有问题,浑身都会感到不适。
   1.全息系统存在的理由
   2.全息网与全息场
   3.来自物理学对全息的解释
   (1)生物电磁波及场效应
   (2)基本粒子
   (3)气是基本粒子也具备波的特性
   (4)可感知的全息学气场
  第四节: 特异功能存在吗
   导读:有许多人都在研究“意念场 ”,认为人之所求,或人之所怕都是意念,都具有能量,很可能都会成为现实。它符合普通人求财的得财,求爱的得爱,求权的得权,怕鬼的见鬼的心理。正所谓“千夫所指,不病而死”。
  第五节: 总结——有待发展的全息医学
   导读:西医不承认人体有气,自然不依靠调气治疗疾病。西医更多地是依靠药物和手术治疗疾病。因此,人体全息反射学所表述的内容,对西医们诱惑不大,与西医无缘。中医依靠气和经络为人治病,与全息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密切相关。
下篇 实用篇
 第三章 趣谈中医学
  第一节:中医基础理论浅述
   导读:一般人感觉到天气影响心情。动、植物感觉到地气影响冬眠和播种。西医大夫们开始意识到,患有某些疾病的垂危的病人有在特定季节大面积死亡的统计规律。有时产房产子按时辰走,一拨全是女婴。过了一个时辰,一拨全是男婴。
   1.中医的本体论——整体观
   2.中医的方法论:辨证论治
   3.中医的一论:气的一元论
   (1)气的一元论
   (2)中医气的功能
   (3)中医气的物理意义
   (4)气体的夸克是比细胞还小的物质
   (5)细胞也会吸收和释放气体
   (6)细胞内正气与邪气的斗争
   4.中医的二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5.中医的三宝:精、气、神
   6.中医四态:气、血、津、液
   7.中医五脏:肝、心、脾、肺、肾
   (1)中医的脏腑与西医的脏器
   (2)中医的脾是西医的胰
   (3)中医教材中的“脾”应该改名为“脾胰”
   (4)中、西医的五脏有什么不同
   (5)中医的五脏的脏器功能
   (6)中医怎样看待肾
   1)肾是供水和供气的锅炉
   2)右肾还管生殖
   3)药能证明左、右肾的功能不同
   8.中医的第六腑三焦及对应的脏器心包
   9.三焦还是中医的系统工程代名词
   (1)中医的脏腑的功能
   (2)中医脏腑的固定搭配
   (3)中医的子午流注
  第二节:中医的形成与演变
   导读:说古中医最早是巫医,并不夸张。后来才出现了道医。人们熟知的扁鹊、华佗、张仲景、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著名中医都是道医。相传他们有透视功能,能看到病灶的位置,并能以正气驱逐邪气。气功是道医的功夫,一般儒医和佛医没有。道医的运气针灸比其他医的针灸,见效快。道医使得中华医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第三节:西医中的中医影子——顺势疗法
   导读:很多人感到顺势疗法有中医的影子。其实中医学比顺势疗法更少对抗的锋芒,更接近自然。中医治病主要依靠调气治疗。中医认为,病有虚证和实证两种形态。虚证是体内的气血不平衡所致。实证是外部的邪气因为体虚,乘虚而入所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意思是,只要体内正气足,病灶、瘟疫等歪风邪气都进不到体内。
  第四节:中医的优势
   导读:中医的天然优势,是不依赖西医的医疗设备和特制药品,就能诊病治病。特别是在荒郊野外,孤立无援,遇到突发事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此时中医的手法治疗最能派上用场。中医是文化,中医是哲学,中医博大精深。
 第四章 趣谈中药学
  第一节:中药治病的机理
   导读:吃中药就是接地气,药食同源,它们都是地气的果实和化身,分别因它们本身包含着寒、凉、平、温、热五性,以及酸、苦、甘、辛、咸五味,按性味归经,进入到肝、心、脾、肺、肾五脏之中,实现补虚或泻邪。
   1.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
   2.毒害细胞的致病元素
   3.食物中的治病要素
   4.药食同源的含义与应用
   5.中药与西药的靶向治病机理
   6.中药与西药的特异性
   7.关于中药的科学性
   8.怎样看待中药的毒副作用
   9.关于中药西制
   10.保健食品也是药
  第二节:中药的个性化与大众化
   导读:中药方秘不传人的 “Knowhow”,即中药方的诀窍,不仅在于方中的药名,而且在于每味药的剂量,以及各味药之间的比例。剂量可增减,比例不宜变。中药与中餐相似,同样的一些佐料,剂量不同,搭配比例不同,“炮制”的火候不同,生成的药效或菜肴的差别会很大。
   1.“大众化”的辨证论治
   2.中药方的秘诀
  第三节:中医的虚证和实证
   导读:一般来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气之所以能作怪,一定有正气不足的原因。这时体外的病气、毒气,统称邪气,都会趁虚跑进了体内。这才有了中文“乘虚而入”的成语。虚证往往在疾病的后期,“久病必虚 ”。内伤的病也多以虚证为多,或是本虚标实,如中风。肝肾阴虚而肝阳上亢等。
   1.虚证的类型与适用的补药
   (1).虚证的共性
   (2).虚证的深入辨识和具体用药
   (3).气虚辨证及用药
   (4).血虚辨证及用药
   (5).阳虚辨证及用药
   (6).阴虚辨证及用药
   (7).肾虚之我见——肾的亏虚、补肾与壮阳
   2.中医对实证的认识和用药
   (1).中医对实证的治疗原则
   (2).实证的致病因素和用药
  第四节:常见病及适用的中成药
   导读:如果人们吃药时能顺便知道些治病机理,收获会更大。人世间的病,用人世间的药,应当都能治好。上天生来就是这么搭配的。心善之人必有善终。因此对于多数善良的老百姓而言,他们没有必死的劫数。有时只要选对一味中药,或者中成药中有一味药对路,病情也会减缓。
   1.感冒类
   (1).风寒感冒
   (2).风热感冒
   (3).暑湿感冒
   (4).时疫感冒
   2.上火类
   3.咳嗽、痰饮、痰湿、水肿类
   (1).咳嗽
   (2).痰饮
   (3).痰湿
   (4).水肿
   4.失眠类
   5.腹泻类
   6.便秘类
   7.头痛、头晕类
  第五节:中药的剂型及服用方法
   导读:中药常见的有“汤、丸、散、膏、丹,针、酒、冲、胶、片”十种类型。中药以汤剂见效最快(自己煮的比药房煮的还好)。其次是冲剂、膏剂、散剂、片剂、胶囊剂,最后是丸剂。酒剂比较特殊,泡酒的一般用于补药和祛风湿药。丹剂起源于道家的炼丹,求长寿不老,目前不多见(仁丹除外)。
   1.中药的剂型
   2.服药的时间与剂量
   3.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的注意事项
   4.中药疗效的判断
   5.虚不受补怎么办
 第五章 趣谈穴位与全息反射区
  第一节:穴位与经络
   导读:经络的经,表示纵向排列的主气道,如同高速公路;络,表示横向排列的辅助气道,如同国道、省道、乡间公路等。由于经络是气道,那么穴位就更像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其目的就是保证公路畅通。
   1.穴位与经络的由来
   2.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
   3.《伤寒论》与六经辨证
   4.重要穴位
   (1).八总穴
   (2).五输穴
   (3).原穴、下合穴、交会穴、八会穴
   5.穴位疗法
   (1).取穴方法
   (2).推拿与按摩
  第二节:全息反射区
   导读:不论何门何派,不论反射区如何标注,手掌的全面按摩,会促进血液循环,带动五脏六腑反射区的全面响应,互相拉动,能形成正能量。但是由于人平时用手最多,敏感性差,按摩需用力。相比手部,足部和耳部由于平时很少触碰,敏感性强于手部,按摩时不需用力,便可起到调理的作用。
   1.手部反射区
   (1).头部反射区
   (2).胃部反射区
   (3).喉咙反射区
   (4).牙齿反射区
   (5).腰痛点
   (6).万能反射区
   2.足部反射区
   (1).头部反射区
   (2).胸部反射区
   (3).踝部反射区
   (4).万能反射区
   (5).生殖反射区
   3.耳部反射区
   (1)头面部反射区
   (2)心肺反射区(三窝之一)
   (3)腹部反射区 (三窝之一 )
   (4)生殖反射区(三窝之一)
   (5).脊椎与下肢反射区
   (6).上肢反射区
   (7).降压沟
  第三节:其他家庭常用调理方法
   导读:盐包又称温灸包,由海盐(大粒的腌制盐)和花椒组成。中医认为咸入肾,有温补之功。利用盐的渗透作用,可深入人体皮肤内部,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花椒又名蜀椒,有温中散寒、行气的作用,伤寒方剂乌梅丸中就用到了花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花椒中的挥发精油可提高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进而可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1.胶布疗法
   2.盐包疗法
   3.艾灸疗法
   4.刮痧疗法
附录
 i疾病索引
  1.头痛
  2.感冒
  3.失眠
  4.上火
  5.咳嗽、痰
  6.腹痛、腹泻
  7.痛经
  8.便秘
  9.水肿
  10.昏迷、休克、中暑
 ii家庭常备中药
  1.中医常备急救药
  2.中药常用补药
  3.中药常用治病药
 iii常用家庭验方
  1.发汗散寒的生姜
  2.利水排石的玉米
  3.补气养血的大枣
  4.枸杞子
  5.阴阳双补的灵芝
  6.治疗脚气的两个方子
  7.茶饮的验方
 iv中药汤剂组成
  1.五皮饮
  2.五苓散
  3.小柴胡汤
  4.白头翁汤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