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国中医药 我要投稿
针刺对老年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 变异性的影响
来源:中国针灸杂志 2019-07-11 [科技] [中国中医药]

针刺对老年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

变异性的影响*

李会娟1,申鹏飞1*,高  鹤2,刘佳琳1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以老年人为多见,发病率高,因其对靶器官(心、脑、肾)等的危害巨大而被称为“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头号杀手”。研究[1]表明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不仅与24 h平均血压相关,而且与24 h血压的波动性密切相关,因此降低血压变异性对防治高血压进展为心、脑、肾疾病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运用具有明显规范手法量学标准的“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观察其对老年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特需病房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采用系列编号的、不透光的密封信封保存随机分配方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及血压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①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即在未用降压药时,非同日3次测血压[3],收缩压(SBP)≥140 mm 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 Hg(1mm Hg=0.133 kPa)。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血压虽<140/90 mm Hg,也诊断为高血压。②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70岁,性别不限;②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③头颅CT或MRI确诊脑梗死;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已知或怀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及代谢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者及痴呆患者;③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或工作、生活环境不稳定等易造成失访者;④4周内使用过已知对主要脏器有损害的药物者;⑤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或已接受其他有关针刺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⑥针刺部位皮肤有感染、破溃者;⑦研究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病情恶化需采取紧急措施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2周药物洗脱,期间患者需停用所有降压药物,若此期间患者出现严重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则加用降压药物,此患者不再入组分析。

2.1  对照组

(1)“醒脑开窍”针刺法:取穴:主穴为内关、水沟、印堂、患侧三阴交;辅穴:患侧下极泉(极泉穴沿经下移1寸)、尺泽、委中。操作:常规皮肤消毒,内关直刺15~25 mm,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 min;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进针15 mm,施雀啄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进针25~40 mm,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印堂向下斜刺10~15 mm,施雀啄泻法;下极泉穴,避开腋毛,直刺25~40 mm,施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屈肘120°,直刺25 mm,施提插泻法,以患肢手指抽动3次为度;委中,使患腿抬高取穴,直刺10~15 mm,采用提插泻法,使同侧下肢抽动3次为宜,以上穴位施术后均不留针,每天1次,每周5次,共治疗8周(40次),针刺时间均为上午8∶00到11∶00。

(2)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批号:J20080091,德国拜耳医药保健股份公司,30 mg/片),每日晨起7∶00左右空腹服药,每次30 mg,每天1次。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

取穴:人迎、合谷、太冲、足三里、曲池。操作:嘱患者采取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人迎,将颈部充分暴露,医生接触患者颈动脉搏动处,之后拨开动脉,采用垂直进针的方法,将针缓慢刺入25~40 mm,当针体随着患者动脉搏动而摆动时即可使用石学敏院士的捻转补泻手法中的补法,即采用高频率与小幅度手法,具体为频率在120~160次/min,捻转幅度<90°,持续施术1 min;合谷、太冲穴均垂直进针20~25 mm,行石学敏院士捻转补泻手法中的泻法,即医生面对患者,以患者的任脉作为中心,捻转时,医生两拇指捻转作用力采取离心方向,施手法1 min;曲池、足三里穴均垂直进针25~40 mm,行石学敏院士捻转补泻手法中的补法,即医生面对患者,以患者的任脉作为中心,捻转时,医生两拇指捻转作用力采取切线方向向心,施术1 min。以上所有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共治疗8周(40次),针刺时间均为上午8∶00到11∶00。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方法

采用德国Mobil-O-Grapgh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基线动态血压。袖带缚于受试者左上臂,日间7∶00- 22∶00每小时自动监测血压3次,夜间22∶00-次日7∶00每小时自动监测血压1次,24 h血压有效测量次数≥90%为有效。观察两组患者24 h SBP及DBP,白天SBP及DBP,夜间SBP及DBP,并根据检测结果计算两组患者24 h、白天、夜间收缩压变异性(SBPV)及舒张压变异性(DBPV)。

3.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白天及夜间的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24 h、白天及夜间的SBP、DB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SBP、DBP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2、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白天、夜间及24 h SBPV、DBP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白天、夜间及24 h SBPV、DBPV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3个时段的血压变异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5。

 

 

3.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晕针、血肿、感染以及其他不良反应。

4  讨论

国内外有循证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的变化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4],然而很多人在控制好血压后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变异性则可以更好的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5]。血压变异性是机体为了更好地适应内稳态和外界环境变化而产生血压水平的波动[6]。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老年患者血压水平尤其是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会对器官产生重大影响,邱萌等[7]研究发现老年人动脉僵硬程度与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是独立危险因素;张清琼等[8]关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血压变异性增高对血脂、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左室质量指数(LVMI)、24 h尿微量白蛋白等均有影响,证实24 h血压变异性独立于平均血压水平,与心脏、血管、肾等靶器官损害相联系;王海军等[9]研究证实老年人收缩压变异性升高是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为了保护靶器官不仅要控制老年人血压水平,而且要降低血压变异性。

“活血散风,调和肝脾”是石学敏院士根据“气海理论”创立的以人迎穴为主穴的、具有明确规范手法量学标准和量效关系的针刺方法,他认为“气海失司,营运失调”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的病机。作为人体生命体征的血压与气血关系密切,在高血压形成的过程中,“气”为主导,而“血”的质和量的变化影响到能否适应“气”的变化而使“气血”处于调和的状态。故在调整血压时应气血兼顾,调气理血。人迎是足阳明胃经穴位,是气海输注于前之所在,是气海所出之门户,是头气街与胸气街的连接处,通过针刺人迎穴可以调畅气海,调和营卫之气,从而调节血压。从现代医学看,人迎穴的解剖位置深层是颈动脉窦,为人体压力感受器,针刺人迎穴,可以刺激感受器,使兴奋传导到延髓心血管中枢,此时兴奋心迷走中枢、抑制心交感中枢来降低心率,同时抑制交感缩血管中枢使血管舒张,心率和外周阻力降低最终可降低血压[10-11],针刺人迎穴同时可以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抗氧化及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和心脑血管舒缩来降低血压[12];曲池、足三里亦为阳明经的穴位,曲池穴泻热潜阳、息风止眩[13],足三里可引上逆之气下行,《圣惠方》云“凡人三十岁以上,不灸三里,令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曲池、足三里均为阳明经合穴,“合主逆气而泄”,两穴相配,调和气血,使气血运行通畅,避免因气机上逆导致的血压升高;合谷、太冲为经典配穴,合称四关穴,分别是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厥阴肝经原穴,合谷与太冲相配,开通气血、上疏下导、整体与局部并重,使气血复归平衡,血压恢复正常。高新新等[14]采用“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观察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发现治疗后清晨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谷文龙等[15]采用此方法使高血压前期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逐步降低;在笔者前期研究[16]中,采用“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配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 d后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低于治疗前。

本研究中观察“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配穴对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通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白天、夜间及24 h的SBP、DBP,观察组SBPV、DBPV均较治疗前下降,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这说明针刺此组穴位对老年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更有治疗意义。(选自《中国针灸》杂志2019年第七期)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