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裴正学:慢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体会
来源:明医公开课 2019-06-06 [中医临床]
慢性胰腺炎是以腹痛、腹块、脂肪泻为主要症状的消化系进行性疾患,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糖尿、肉质下泄。因其具有反复发作和迁延不愈的特点,临床预后常欠理想。多年来笔者用中医中药治疗此病,积累了一些体会,供同志们参考,不妥之处,诚望批评指正。

一、病因病机

 

本病之腹痛多居左上腹部,且向左胸、左胁放散,多伴口苦、咽干、烦躁等,此属肝气郁结。本病之腹泻(脂肪泻、肉质泻)当属脾胃虚寒,此乃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之见证。肝郁既久则化热,脾虚既久则生湿,湿热相合则黄疸。肝郁之轻者痛无处,时在左右两胁间游移不定,示病在气分;肝郁之重者痛呈持续,定于左侧胸脘间,示病在血分。血分之郁久,则凝聚而成痕积,故见腹块。综上所述,肝气郁结实为此病之本,腹泻、腹块、黄疸均由此本相延而生。

 

二、治疗法则

 

1.疏肝理气

肝气郁结既为此病之本,疏肝理气自当为治疗之主要大法。事实证明,本病之脘胁胀痛,恒为患者之主要痛苦,一旦疼痛缓解,患者之精神、食欲,及全身状况往往霍然好转。笔者采用之主要方剂为柴胡疏肝散,此方由柴胡、枳实、白芍、甘草、香附、川芎组成,溶行气、柔肝、活血于一炉,从而形成疏肝止痛之效方,如在方中加入木香、草蔻之类,其疗效更趋理想。

 

2.健脾除湿

肝郁既久,则横逆犯胃,形成脾虚泄泻、脘腹胀满之见证,此时宜用健脾除湿法。笔者多在疏肝理气方中加入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之类。如腹胀泄泻明显者,加入小茴香、干姜、附片;脂肪便及肉质泻著,则加焦山楂、鸡内金、六神曲。

 

3.清热除湿

肝郁则生热,脾虚则生湿,湿与热相合,证见舌苔黄腻,脉滑数,便溏腐臭,甚则可见黄疸,治疗宜用清热除湿法。笔者在疏肝健脾方药中加入苡仁、公英、败酱、红藤、黄连、茵陈、虎杖之类。

 

4.活血化淤

当此病之疼痛固定于左侧胸脘间,则示病入血分,长期血分之凝滞尚可形成症痕积块。笔者常在组成中加入蒲黄、五灵脂、元胡、制乳没、三棱、术之类,一方面活血止痛,一方面祛淤散结。

 

5.通腑下积

血分凝滞既久,一方面出现症痕积块,一方面上腹之疼痛加剧,此时虽有大便溏稀,仍可用通腑下积之法,笔者常在疏肝健脾、清热活血剂中酌加大黄、芒硝各10克,往往能起到止痛散结之作用。

 

三、病案举例

 

案例

1

 

患者王××,女,48岁,干部。于1978年8月骤然上腹剧痛,痛呈刀割样,辗转床头,呼号欲绝,当地卫生所肌注阿托品无效,送兰医一院急救室,经查血淀粉酶1250单位,尿淀粉酶645单位,确诊急性胰腺炎。

 

住院1月余,经用消炎、解痉、支持等西医治疗后,疼痛缓解出院。此后患者于左上腹部常有隐约胀痛,并向左胸、左肩及腰部放散,疼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

 

患者逐日消瘦,全腹胀满,大便溏稀,日达3~4次,经中西药多方调治无明显疗效。查体:体温36.7℃,脉搏72次/分,血压16.0/10.7kPa(120/80mmHg)。颜面萎黄,巩膜未见黄染,上腹部膨隆,按之柔软上腹偏左有轻度压痛,肝在剑下可触及1cm,质轻,莫非氏征(-)。皮肤、五官、心肺均无异常。化验:白细胞7600/mm3,中性72%、淋巴28%;淀粉酶(Somogyi法)32

单位、尿淀粉酶(Wina-low法)64单位;大便脂肪滴(+),血糖125%,尿糖(-),糖耐量曲线偏高。

 

西医诊断:慢性胰腺炎。

中医辨证:脉弦细数,舌质淡,苔薄黄而腻,胸脘胀痛,纳呆便溏,颜面萎黄,口苦咽干。此乃肝气郁结、肝木克土,法当疏肝理气、健脾益气。

 

方用:柴胡10克、白芍10克、积实10克、甘草6克、川芎6克、香附6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丹参10克、木香3克、草蔻3克、苡仁15克、红藤30克、败酱20克、附片6克、干姜6克、元胡6克、川子6克,水煎服,一日1剂。

 

上药服20剂,患者一般情况好转,胸脘胀痛减轻,大便成形,食欲增加,舌苔转淡。前方去元胡川楝子、附片、干姜、苡仁、红藤、败酱,加党参10克、半夏6克、陈皮6克、焦三仙各6克、鸡内金6克、莱菔子10克,服10剂,诸证悉平,大便镜检正常。

 

案例

2

 

徐××,男,40岁。患者于9年前因右胁剧痛,在某医院确诊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石症,经手术切除胆囊后,疼痛缓解出院。年前上腹又发剧痛,兰医二院以急性胰腺炎之诊断收入住院,据云:当时血淀粉酶高达1250单位,尿淀粉酶亦高达560单位。经消炎、解痉、支持等保守疗法后,病情缓解出院。

 

近半年来,患者左上腹部出现持续性疼痛,反复发作加重,在饱餐,或油腻性食物后加重异常明显,痛向左胸、左腰部及小腹部放散,并伴剧烈之腹胀。大便时干时稀,西医西药多方调治无效,故来我所治疗。查体:体温36℃,脉搏80次/分,血压13.3/8.0kPa(100/60mmHg)。颜面胱白,巩膜轻度黄染,上腹膨隆,触诊有10cm×3cm之横行条样块物,有明显压痛。肝、脾、心、肺均未见异常。化验:白细胞5600/mm3,中性76%、淋巴24%;血淀粉酶(Somogyi法)16单位,尿淀粉酶(Wina-low法)32单位;大便脂肪滴(++),血糖100mg%,尿糖(-)。

 

西医诊断:慢性胰腺炎。

中医辨证:脉弦滑数,舌质红、苔黄腻厚,左侧脘胁之持续疼痛,上腹块物,黄疸,腹满,便结,乃肝郁化火、湿热相合、气血闭结,法宜疏肝理气、泻火除湿、活血散结。

 

方用: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川芎6克、香附6克、元胡6克、川楝子6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大黄6克、芒硝10克、三棱克、术6克、苡仁15克、败酱15克、红藤30克,水煎服,一日1剂。

 

服5剂,大便泻下大量酱黑色物,脘胁疼痛、腹满明显减弱,黄疸消退黄苔转薄。上方去芒硝,加黄连、木香,继服8剂,脘胁疼痛消失,腹微胀,大便自如,镜检无异常。舌苔转为薄白微黄,脉沉细弦,上腹部之条状块物触之不显。前方去元胡、川楝子、蒲黄、五灵脂、败酱、红藤、大黄加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半夏6克、陈皮6克、草蔻3克,以善其后。服10剂,诸症悉平,健康工作。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裴正学医学经验集》,裴正学编著,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