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国中医药 我要投稿
艾灸足三里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来源:中国针灸杂志 2019-03-05 [科技] [中国中医药]

艾灸足三里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周  婷,李文涛,于建春,贾英杰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近年来癌症正逐渐成为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随着治疗理念的更新,更注重于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认为癌症总属本虚标实之病,病机为正气内虚,毒瘀并存。艾灸作为一种中医外治疗法,通过辨证选穴、温通经络来发挥作用,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及改善身体内环境,以达到扶正祛邪、平衡人体阴阳的目的,减少压力及不良情绪。《本草纲目》记载艾叶“可以回垂绝元阳”;《医学入门》中亦提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故艾灸对虚证及病位较深的疾病有良好疗效。我科配合应用艾灸足三里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观察对其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并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血红蛋白含量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我院肿瘤科住院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2~83岁,平均(67±8)岁;肿瘤类型中,肺癌7例,消化系统肿瘤(包括食管、胃、肠等恶性肿瘤)15例,妇科肿瘤(包括卵巢、子宫恶性肿瘤)6例,其他肿瘤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0~80岁,平均(63±11)岁;肺癌12例,消化系统肿瘤(包括食管、胃、肠等恶性肿瘤)11例,妇科肿瘤(包括卵巢、子宫恶性肿瘤)5例,其他肿瘤2例。肿瘤临床分期按TNM(tumor nodemetastasis)分期标准均为Ⅲ、Ⅳ期恶性肿瘤患者,观察组:Ⅲ期9例,Ⅳ期21例;对照组:Ⅲ期7例,Ⅳ期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恶性肿瘤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

(2)临床分期标准:参考《恶性肿瘤TNM    分期图谱》中TNM分期标准及TNM与临床分期关系。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8岁;生存期≥3个月;临床分期为Ⅲ或Ⅳ期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红蛋白计数≥60 g/L(参照对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分级,>91 g/L~正常值属轻度,61~90 g/L为中度,31~60 g/L为重度,<31 g/L为极重度);Karnofsky(卡氏,KPS,百分法)功能状态评分≥60分;意识清楚,有自我评估能力,能配合治疗,接受艾灸治疗。

1.4  排除标准

近1个月内有输血史;合并接触性传染病,心、肺、脑、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重度贫血患者;有艾灸禁忌证,如孕妇、处于经期、足三里穴位附近皮肤表面破溃未愈等。

1.5  剔除标准

治疗期间有大出血、病情突然加重出现意识障碍者;治疗期间予输血治疗者;艾灸后出现局部皮肤异常,如红疹、水泡等情况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按照肿瘤用药指南及肿瘤科用药指导进行化疗、中成药等抗癌治疗。对于存在轻、中度贫血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对症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艾灸双侧足三里,采用器械灸方法,将20 mm×40 mm艾条点燃后放入艾灸盒,整体放入艾灸包后置于患者双侧足三里穴,艾灸30 min后取下,每日1次,治疗12d。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 d后检测或评分。

(1)免疫功能:采集患者新鲜静脉血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中、、相对值以及/比值。

(2)血红蛋白水平:采集患者新鲜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3)KPS功能状态评分:以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依据患者能否正常活动、病情、生活自理程度,把患者的健康状况视为总分100分,10分一个等级。正常,无症状及体征,计100分;能正常活动,有轻微症状及体征,计90分;勉强可进行正常活动,有些症状或体征,计80分;生活可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生活或工作,计70分;有时需人扶助,但大多数时间可自理,计60分;常需人照顾及给予药物治疗,计50分;生活不能自理,需特别照顾及治疗,计40分;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有住院指征,计30分;病重,需住院给予积极支持治疗,计20分;病危,临近死亡,计10分;死亡,计0分。

(4)中医主要症状量表评分:包括乏力、失眠、气短、纳呆食少、自汗、头晕目眩、面色、心悸、腰膝酸软等症状(舌脉未列入其中),总积分为各项之和。乏力:可坚持体力劳动计1分,勉强坚持日常工作计2分,不能坚持日常工作计3分;失眠:偶尔发生计1分,经常发生计2分,反复发生计3分;气短:活动后气短计1分,稍动即气短计2分,小动时亦气短计3分;纳呆食少:食欲差、饭量减少1/3~2/3计1分,无食欲、饭量减少2/3以上计2分,厌食、食量减少或不食计3分;自汗:偶尔发生计1分,经常发生计2分,反复发生计3分;头晕目眩:偶尔发生计1分,经常发生计2分,反复发生计3分;面色:红黄隐隐计1分,苍白计2分,无华计3分;心悸:偶尔发生计1分,经常发生计2分,反复发生、不易缓解计3分;腰膝酸软:偶尔发生计1分,经常发生计2分,反复发生计3分。

3.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免疫平衡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细胞含量及/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细胞含量及/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含量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两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

含量比较   (g/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0

70.47±13.69

72.40±11.89

对照组

30

70.00±11.51

70.43±12.54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较  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 疗后KP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0

71.67±7.92

78.33±6.991)

对照组

30

73.00±7.02

74.67±8.6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主要症状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中医主要症状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治    疗后总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治疗后总分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乏力、失眠、纳呆食少、自汗、头晕目眩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对照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乏力、气短、纳呆食少、头晕目眩、面色、心悸、腰膝酸软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4。

讨论

恶性肿瘤的出现及进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维持在动态平衡水平,而恶性肿瘤会使得、、含量产生变化,/平衡被打乱,机体免疫反应紊乱,免疫功能降低,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直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恶性肿瘤患者多会出现以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为主要表现的免疫功能的紊乱。健康人/比值尚无明确范围,通常1.5~2.5之间被认为是正常的,而个体差异性如性别、年龄、种族、遗传、感染等都可能影响其比值。本研究显示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含量减少,/比值降低,说明确实存在免疫细胞功能低下,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下降,有研究显示肿瘤高表达预后更佳。艾灸后、、细胞含量有一定提升,但治疗前后未见显著性差异,表明其可能具有辅助促进T淋巴细胞生成的作用,且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效应与治疗时间长短、艾灸的壮数密切相关。值得关注的是艾灸具有较好的调节和维持/平衡的作用,体现了艾灸的免疫功能的整体调节作用。免疫平衡对于制约肿瘤生长、转移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艾灸可能通过多个信号通路与相关神经内分泌机制发挥作用,改变免疫调节剂的水平,减轻机体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间接发挥调节免疫的作用。本研究选用足三里穴进行艾灸,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多气多血,意在扶助后天脾胃之气,补益气血,起到对整体免疫功能及免疫平衡的良性调节作用。

贫血是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的并发症,导致肿瘤患者出现多种诸如疲劳感等主观上的不良感受,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肿瘤发展而致正气日渐亏耗,以致正气亏虚。补血当先补气,是中医调理血虚的基础,气能生血,气生则血生。《素问·血气形志》中提到“阳明常多气多血”,艾灸足三里在气血双补的同时起到健胃助脾的作用。喻志冲等通过临床试验证明艾灸能提高宫颈癌接受放疗患者的血红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含量,改善患者贫血及免疫功能。

观察组在KPS评分以及中医症状等测评中,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进一步证明艾灸足三里能有效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中医主要症状量表细化分析评测结果中,治疗后观察组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在乏力、纳呆食少、头晕目眩及总分的改善方面尤为显著,较对照组有明显治疗优势。说明艾灸足三里对于患者补益正气、改善脾胃运化功能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杨吉利等证实艾灸或联合中药均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KPS评分。高西绪、侯新芳等同样得出艾灸可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结论。

本研究中T淋巴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疗效优势并不显著,不除外由于艾灸治疗观察周期较短、纳入病例数较少、选取穴位单一等因素。而且艾灸用量较少也可能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备急千金要方》云:“灸不三分,是谓徒冤”,有学者认为重灸才激发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起到驱除病邪、治疗肿瘤的作用。但最大灸量并不一定就是最佳灸量,应视临床情况应用,因过灸、滥灸会使得其“令失精神”“血脉枯竭”。

现代研究认为,灸法能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效应。本研究结果证实艾灸对于免疫平衡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改善免疫功能的同时,对贫血、功能状况等方面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增强临床疗效,提高生存质量。亦有学者总结得出,艾灸可改善化疗后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正气亏虚贯穿恶性肿瘤患者病程始终,选用艾灸作为其辅助疗法以鼓舞正气、祛除邪气、调节经络脏腑功能,平衡人体阴阳,有事半功倍之效,也为今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选自《中国针灸》杂志2019年第二期)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