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萆菟汤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
来源:岐黄民间传承 2019-02-01 [中医临床]
作者 / 张凯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男科 编辑 / 钱秀华 ⊙ 校对 / 刘刚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在病原体或某些非感染因素作用下,患者出现长期、反复的会阴部、下腹部、阴茎阴囊、尿道、耻骨或腰骶部等部位疼痛或不适,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性功能障碍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率约占慢性前列腺炎(CP)的90%以上,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变化目前尚不肯定。由于其难以完全治愈,且易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本病在中医学属于 “精浊”“淋证”“白浊”等范畴,中医药在我国已成为治疗本病的一种主要治法。徐福松教授系现代中医男科学创始人之一,全国著名中医男科专家,关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他提出肾虚湿浊的辨证观点和补肾导浊的治疗方法,在中医男科学界备受推崇,代表方剂为萆菟汤。笔者有幸侍诊,临症悉听其教诲,并结合临床工作实践。自2011年6月-2014年6月,应用萆菟汤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泌尿外科、男科确诊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患者176例,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 31.57 ± 5.81)岁,病程均超过半年,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10分;挤压前列腺分泌物(EPS)检查:白细胞(WBC)≥10个/HP,卵磷脂小体(small particle of lecithin,SPL)减少或消失,pH ≥6.8。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66例。其中治疗组平均年龄( 30.76 ± 5.11)岁;平均病程( 25.82 ± 8.33) 月;NIH-CPSI评分(27.06 ±3.21) 分。对照组平均年龄( 31.06 ± 5.91) 岁;平均病程( 25.42± 8.92) 月;NIH-CPSI评分(27.45 ± 3.81) 分。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NIH-CPSI评分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参照NIH关于前列腺炎分类的诊断标准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精浊的诊断标准纳入:以会阴部、下腹部、阴茎阴囊、尿道、耻骨或腰骶部等部位疼痛或不适、尿路症状、性功能症状及其他相关症状等为主诉;符合NIH-CPSI评分≥10 分; EPS-Rt检查WBC≥10个/HP,SPL减少或消失,pH ≥6.8;前列腺按摩前尿液及前列腺按摩后尿液细菌培养(两杯法)为阴性;治疗前1个月内未接受其他任何治疗;病程半年以上者。

 

1.3 排除标准

 

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结核患者;神经源性膀胱、膀胱颈纤维化、膀胱尿道结石、膀胱癌、尿道狭窄等影响排尿者;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或肛门直肠疾病患者;睾丸炎、附睾炎或性病患者;有前列腺手术史或近期接受激光、微波、消融等治疗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萆薢汤为基本方,方用:萆薢15g,菟丝子15g,茯苓10g,怀山药15g,车前子(包)10g,沙苑子10g,益智仁12g,石菖蒲3g,甘草梢3g。湿热重加用碧玉散、马鞭草 ;气虚明显加用黄芪、党参;瘀症甚则加用丹参、皂角刺;肾虚明显加用川断肉、山萸肉。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400mL,分两次温服,8周为一疗程。

 

对照组:予前列康片(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3020303) 口服,每次4片,每日3 次,疗程同前。

 

1.5 观察指标

 

( 1) 主观指标:治疗前后NIH-CPSI症状评分及各项症状评分;( 2) 客观指标:治疗前后检查EPS常规:WBC计数、SPL计数、pH值;( 3) 观察方法:治疗前后分别填写NIH-CPSI评分表,并对EPS常规检查进行比较。

 

 

1.6 疗效标准

 

参照NIH-CPSI评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疗效判定标准拟定。临床治愈:临床不适症状消失,NIH-CPSI评分减少≥90%,EPS常规检查WBC<10个/HP 、SPL +++~++++、pH ≤6.8 ;显效:临床不适症状基本消失,NIH-CPSI评分减少70%~89% ,EPS-常规检查WBC减少>50%、SPL中度改善、pH值正常或轻度增高;有效:临床不适症状减轻,NIH-CPSI评分减少35%~69%,EPS常规检查WBC减少25%~50%,SPL 轻度改善、pH值轻度增高;无效:临床不适症状改善不明显,NIH-CPSI评分<35%或无变化,EPS常规检查WBC减少25%以下,SPL 计数、pH值无改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进行统计学描述。同组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治疗前均数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及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110例,治愈40例,显效43例,有效13例,无效14例。

对照组:66例,治愈18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23例。

 

3 讨论

 

中医学没有关于慢性前列腺炎病名的记载,根据其症状,多数医家将其归为“精浊” “白浊” “淋证”等范畴,如《内科心典》说:“精浊者,白粘如精状,从茎中流,不痛不清,占下衣有迹者是也。”又如《素问·痿论篇》:“思虑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为白浊。”《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脾受积湿之气,小便黄赤,甚则淋。” 由于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且诱因繁多,如酗酒、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久坐等压迫会阴、频繁无高潮期的性冲动、性交中段等均可使前列腺反复充血;忍精不泄可导致精液逆流至前列腺;应激反应;腺小管堵塞、前列腺包膜内平滑肌收缩乏力、腺泡分泌前列腺液功能降低、盆底肌群功能紊乱等均可干扰前列腺分泌功能。其病理生理过程是腺管和腺泡周围的炎症反应,伴有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腺泡周围组织增生,腺体充血、炎症,导致腺管排泄不畅,前列腺分泌代谢紊乱,进而影响相关脏器神经、生理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如疼痛、排尿异常、甚至精神症状等)。

 

现代中医学认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因复杂,症状各异,病程缠绵且易反复发作,致使病机认识不一。但总的概括起来,不外乎虚实两个方面,虚者以肾虚为主;实者则以湿热、瘀浊为著,三者常相挟为患、互为因果。肾亏于下,封藏失职,凡败精瘀浊下注,精室被扰,精关不固,皆可形成本病,因此本虚标实是其病机特点,治疗当以补肾导浊为主法。萆菟汤是徐福松教授创立的一首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代表方剂,徐老宗《医学心悟》萆薢分清饮合菟丝子丸之意加减创立本方。一以补肾,一以导浊,二者合用,有消补兼施之功,主治肾虚精关不固,湿热下注,清浊混淆之精浊病。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萆薢利湿去浊为主药,二药联合治湿而不伤阴,补阴而不腻湿。沙苑子补肾固精,怀山药平补脾肾,兼固涩,益智仁温肾固精,可使菟丝子益肾填精之力更甚;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茯苓利水渗湿,兼健脾,可使萆薢分清去浊之功益胜。石菖蒲清热化湿、豁痰宣窍,甘草梢和中解毒,兼引诸药直趋精室。方中茯苓配菟丝子,有茯菟丹之意,兼具固精、渗湿之效;益智仁配萆薢,能泄浊摄精,有分利不伤肾,固摄不恋邪之优,车前子配菟丝子,则有专导败精流注之妙。诸药合用,补肾导浊,消补兼施,既藏且泻,亦清亦涩,达到清补兼施,治病求本的目的,故能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张凯大夫的个人网站。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