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中国文化的中医时代到来,中医诊所成最大受益者
来源:医馆视界 2019-01-07 [其它] [国际论坛]
12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2017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结果。

01

 

12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2017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结果。调查显示,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呈上升趋势,达到13.39%,即每100个15~69岁的人群中,超过13人具备基本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较2016年提高0.54%。

 

且我国公民2017年在中医药基本理念、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中医药文化常识、中医药信息理解能力等5个维度的素养水平较去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信息理解能力素养水平增幅最大。

 

我们知道,目前困扰中医药发展的瓶颈有两个,其中一个便是普及程度不高,尤其在年轻人中认知度低。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宣传中医药文化”这一桥梁。

 

而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大众媒体是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的主渠道,其中电视是广大民众获取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第一渠道。

 

而2016年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结果同样显示:有约86%的公民通过报纸、图书、电视等获取中医药知识,其中电视占比最高。

 

当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言人查德忠表示,很多电视节目、网站等把中医药当作主要内容,顺应了民众的需求。

 

一个事例还可以说明,8月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发布中医药宣传片《我们的中医药》,截至8月10日24时,微信公众平台关相关文章转载数量为193篇,本条宣传片全网播放量超过50万次。

 

可见,电视作为连接老百姓与中医的纽带,它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且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如此。根据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就是通过电视了解中国,这个比例在所有传播媒介里也是位居最高的。

 

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其成说过,影视剧受众面广,能“抓人”,在所有传播方式中影响力是最大的,能产生很好的传播效果。

 

《大国中医》总制片人樊越也说过,“中国文化的自信就要体现在对中国故事的自信上,讲述中医故事,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同时,通过电影,让人们更了解中医文化,也必将会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

 

这些年,国家还发布了相关政策同样鼓励支持。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等,都有所明确,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体的优势,创作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

 

而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种纪录片、宣传片、动漫、电影和电视剧等也是层出不穷,包括《老中医》、《大中医》、《大国中医》百部微电影、《皇甫谧》、《河间圣手》、《针圣故里》、《悬壶岭南》、《秘境神草》、《本草中国》、《本草中华》等等。

 

其中《本草中国》,首播收视率就达0.83%,还在豆瓣网收获了8.3的高分。《本草中华》也是口碑好评无数,豆瓣评分8.9,收视率达到0.8,成了纪录片的一个小小奇迹。且观众中20-35岁人群比例达到了70%,爱奇艺平台上甚至高达91%。其他的虽然有些还没有正式播出,但也是未播先火。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饶克勤曾说,在“健康中国”建设中,传统中医药大有可为!下一步的医改,也将着力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国家层面的战略将让中医药文化更加自信。

 

而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王国强还曾说,人民健康靠什么,靠宣传。光靠大夫是救不过来的,只有老百姓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才能自我维护健康。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形式,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

 

今后,随着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组合拳的打响,中国文化的中医时代将到来!

 

 

 

02

 

此次调查还指出,医疗服务机构仍是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的主要场所,工作单位和校园的普及作用提高明显,一定程度反映出近年来中医药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等活动的阶段性成果。

 

可见,中医医疗服务机构在宣传中医药文化中的责任重大。而在中医医疗服务机构中,随着时代发展,未来中医诊所将占医疗市场的半壁江山,责任更胜一筹。

 

加之农村是中医发展的主阵地,而中医诊所又是最好的形式,说中医诊所是中医文化宣传的主阵地一点不为过。如相关人士所说,“中医诊所虽小,但有强大的文化传播功能。”

 

数据显示,截止至2015年底,全国中医医疗机构4649个,中医类医院3966个,中医类门诊1640个,中医类诊所40888个。中医诊所占全国诊所比例约为1/5,年均增长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力争超过5.5亿人次……体现了中医诊疗的需求旺盛和中医诊所的积极可为。

 

另据了解,2017年中国诊所(含门诊部)数量从21.7万家增长到23万家,也就是说,去年超过1.3万家新开业,每天平均有超过35家诊所新开业。

 

这一数量的激增关键就在于,诊所申办藩篱的拆除,尤其是《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激发了大批医生走向市场去圆自己的诊所梦。

 

而现在全科诊所和中医诊所一样,备案制时代同样来临了。12月26 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发布了《关于本市全科诊所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明确保障全科诊所备案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据“基层医师公社”报道,虽然,这一政策目前只在地方开展,但国家大力支持开办全科诊所的决心是坚定的。在未来若干年,全科医生数量将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国家支持培养全科医生和开办全科诊所的力度会越来越大,全科诊所备案制早晚会走出上海,走向全国。

 

不管怎么说,随着中医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医诊所发展障碍的进一步去除,今后老百姓看病去诊所将成新常态。

 

今后的中医诊所,也不仅仅是治疗,而是预防、治疗、康复、培训等综合场所,老百姓看病的过程就是体验中医药服务,感受中医文化的过程,且是面对面零距离接受,传播效果更好。再通过老百姓的口碑传播,好上加好。

 

且同样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中医诊所及其辅助机构(如中药店铺和培训机构),都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最合适切人点。

 

每个中医诊所都应抓住这一机会,更多地向百姓传播中医药健康知识,不仅治病,还要引导百姓学会自己预防疾病。这不仅是为健康中国助力,也是为增加老百姓与诊所的友好关系助力,最终受益的还是诊所自己。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